一、什么是公平?
這個問題就像很多很多其他問題一樣,明明好像誰都能回答,但又總是讓人一時語塞。我們談論公平的時候,似乎都是為了用來維護自己的某項權益。
比如,考試中學渣抄了學霸的答案,大家拿了一樣的分數。這時候,學霸會說,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拿到這個分數,而學渣什么努力都沒有付出,卻和我取得了一樣的成績,這不公平。
又比如,在上海,大家買了車還不能上路,需要再買一張車牌。而上牌的機會可不是人人均等,車牌是有指標的,是有限的,大家要通過拍賣得到車牌。這時候,預算有限的人們就會說,路可不止是有錢人的,路是國家的、也就是大家的。而我們窮人也是給國家交稅的,憑什么有錢人就有權利上路,窮人沒有呢,這不公平。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在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雖然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可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了超額累進稅制度,收入越高的人要交的稅越多。高收入群體可能會說,憑什么要我多交稅,我們的錢可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憑借自己的勞動,合法地獲取的。憑什么我們給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卻需要交更多的稅呢?難道不同收入的群體不應該有同樣的稅率嗎?這不公平。
似乎我們人人心里都對公平有一桿看不見的秤,雖然我們說不出公平該怎么定義,但總的來說,在大部分事情上,人與人之間是能夠對事情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有相對共通的判斷的。我們都覺得,學渣跟學霸拿到一樣的分數是一種不公平,只有一部分人能夠拿到上路的權利是一種不公平,收入高的人要比收入低的人交比例高得多的個人所得稅也是一種不公平。
可是究竟什么是公平?我們不能總是靠“大家都來評評理”這種方式確定哪一方是公平的。人所所有的制度設計、法律條文、社會道德背后,應該是有一樣共通的、高一個維度的、能從所有case中抽象出來的判斷標準。
那就是,效率。或者更具體地說,公平的背后,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效率的最大化。
我們說,一件事情怎樣是公平的,實際上說的是:從長期來看、從整個社會來看,我們如何決定眼前這件事,會更有效率。
二、為什么說公平的背后是整個社會效率的最大化
我們說,似乎大家經常提到公平的概念的時候,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什么權益。其實這種權益的爭奪也就是人和人之間對于社會中有限的資源的爭奪。在一場爭端中,我們到底該維護誰的主張,為誰的立場說話?
比如說在《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以前的火車是燒煤的,跑的時候容易濺出火星。而有農民的麥田就在火車軌道邊上,然后農民收獲之后把收獲的小麥堆在了火車軌道旁邊,結果就被一把火燒掉了。農民說,他的小麥是堆在他自己的麥田里的,他想堆到哪就堆到哪,火車公司管不著。而火車濺出的火星是火車公司可以管的,是火星導致小麥燒掉了的,所以火車公司應該負全部責任。農民似乎有他的道理。
可是這樣真的公平嗎?我們可以這么思考?;疖囀菬旱模尰疖嚤苊鉃R出火星是很難的。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給軌道沿線修建隔離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改良火車的技術。而要避免讓小麥被火星濺到卻很簡單,只要把小麥堆在離軌道遠一點的地方就好了。試問,如果火車和小麥都是同一個人的,他會怎么做?他當然會把小麥堆遠一點,問題就輕松解決了。那么,既然當兩者的所有權是同一個主體的時候,發生了意外的話應該怪小麥沒有放好,為什么當火車和小麥屬于兩個主體的時候,火車的所有者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呢?所以,當種小麥的農民避免這個意外的成本更低,他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農民應該對這些損失付更大比例的責任,這才是對整個社會更有利的判決。這樣以后,農民就會付出微小的努力來避免這樣巨大的社會損失,這才是公平的判決。
如果我們說,平時沒有好好學習的學渣,靠考試的時候抄旁邊的學霸的答案,也能獲得好成績,而不會得到任何懲罰的話,長期來看,會發生什么?同學們會把努力的方向從努力學習知識轉移到努力提高抄到同學的答案上來,因為后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明顯還是低得多了。最后,學霸也會放棄好好學習的想法,整個學校就會變成一所全都是學渣的學校,到了考試,就是菜雞互抄。
同樣的道理,為什么國家要保護私有產權?為什么法律要禁止搶劫、偷竊?不是因為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也不是因為這是作為一個正直的人的基本要求,而是因為這是符合效率的、是長期來看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如果國家不保護私有產權,如果法律不禁止偷竊和搶劫,那么國家、集體和個人就可以肆意從其他人那里掠奪財富。既然我創造的財富不屬于我,為什么我還要努力創造財富呢?為什么不跟著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呢?
再者,財富的轉移是會產生損耗的、是要付出代價的、是要產生浪費的,財富不是憑空轉移的,是會消耗社會資源的。為了避免搶劫、小偷,人們就要購買足夠牢固的鎖,要付出足夠的代價把財富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我們不阻止這種行為,那么整個社會的資源就會向保護財富而不是創造新的財富的方向傾斜,大家就會努力把財富從別人手上搶過來,社會就只會越來越窮而不是越來越富。
三、車牌拍賣是否公平
那么,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車牌指標的分配是不是公平呢?顯然,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說,是的。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成兩個小問題,車牌不是無限制供應是不是公平的?車牌指標通過拍賣這種形式進行分配是不是公平的?
首先,車牌不無限供應是否是公平的?是的,這是公平的,因為它符合讓社會的效率最大化的宗旨。車牌是為了讓車能夠上路,我們限制發放車牌的目的是控制公路上面車的數量。那么我們設想兩個極端,然后再分別從兩個極端往中間逼近,看看會發生什么。
如果整個上海的路只有一輛車可以開,顯然,這輛車可以開得最有效率,開最快的速度,走最短的路徑。但此時公路的效率顯然沒有達到最大化,如果我們多允許一輛車上路會發生什么?對于第一輛車來說,開車的效率也許降低了微不足道的一點點,但整條路的價值幾乎直接翻番了,因為它可以多跑一輛車了。然后我們多允許第二輛也一樣,第三輛、第四輛……
好,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如果全上海的所有道路都鋪滿汽車,這時候會發生什么情況?所有的車都完全無法移動,這時候,能上路的車的數量達到最大,但是路的效率變成了0,這些公路變成了停車場,路的價值變成了0。如果我們把公路上的車一輛一輛減少,我們會發現,公路的價值從0重新開始上升,因為剩下所有的車可以開始移動了。減少的車的數量越多,公路的價值越高。
這說明,對于公路來說,我們如果無限制地增加可以上路的車的數量,其價值一開始會不斷提高,隨著車的數量達到某個或某幾個最優值的時候,整條路的價值變成最大,再繼續增加車的數量,路的價值最終會減少,直到為0。顯然,為了讓路仍然是路,讓其價值不至于變成0,對于那些車輛已經太多了的城市,我們應該限制能夠上路的車的數量。
其次,車牌指標拍賣是否公平?要知道,在北京,車牌指標全部通過搖號方式進行發放。所有需要車牌的人都可以搖號,不管有錢人還是窮人,搖到的概率都是一樣的,這難道不是更公平嗎?錯了,并不是。我們要做到的是平均主義的公平嗎?不是,我們要做到的是讓更需要車牌的人、拿到車牌之后可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的人優先拿到車牌,而那些不那么需要車牌的人、對擁有車牌不緊急的人,可以等一等、緩一緩,甚至可以一直不拿車牌只使用公共交通。
那我們如何最高效地把最需要車牌的那批人從人群中區分開來呢?如果發調查問卷,大家都會說自己很需要這塊車牌的,可是你的需求和我的需求、人和人之間的需求,如何分出高低緩急?通過價格。價格可以傳遞供需關系的信息。如果我更需要上路,我就會在拍賣中出價高一點,而那些不那么需要上路的人,就不那么愿意花高價,甚至不出價。最后,車牌就自然而然都屬于那些更需要它們的人了,這樣我們就做到了清晰地界定需求,將人和人內心深處、看不見摸不著的需求做出了比較。
反過來看,北京對車牌的發放采取搖號的政策,這是不是就不公平了?這樣的制度其實也有它合理的一面。如果完全依賴價格,可能導致整個社會中所有窮人在所有資源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他們喪失的不僅僅是現在爭取這些資源的能力,更會喪失這些資源帶來的,讓他們爭奪未來的資源的能力。搖號可以確保窮人也享有機會得到用于再生產的資源,確保窮人也有上升通道。
為什么要給窮人提供上升通道?這其中難道也有提升社會效率的道理在嗎?其實有的,我認為有兩點。第一,對占有社會資源最少的人來說,最大的不平等是缺乏用于再生產的資源。給他們一點點資源,可以讓他們能創造的價值提升一個量級,而對于很多其他人來說,這少了的一點資源無足輕重。比如對王思聰來說,少十萬元可能對他的生活沒有什么影響,但是這筆錢對于一個窮人來說可能足夠他參加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從而進入勞動生產力大大提高的工作崗位。第二,人類的生物性本質導致基因的多樣性同樣是整個物種進步的重要方面。所有人的基因都會突變,不管窮人還是富人。確保這個社會中所有的新產生的優秀的基因也能有獲取更多資源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傳播出去而不是消亡,長期來看仍然是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效率。畢竟,無數年來物種之間的競爭與優勝劣汰,不就是基因優越性的競爭嗎?
可能讀者讀到這里會認為我扯遠了,但是我認為將多個學科綜合起來看,總有一些本質的、顛撲不破的、穿越紛繁表象的東西,是不囿于某個學科而存在的。
還是那個邏輯,從兩個極端出發,既然完全采用拍賣和完全采用搖號兩種方式都可以看到另一種方式的可取之處,那么顯然兩者的中間位置是存在至少一個更優解的。所以從車牌指標分配這件事上,我個人還是傾向于采取拍賣+搖號共存的車牌分配方式的。
四、總結
當責任的界定好像難以判斷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如果利益沖突的兩方是同一個主體會是什么情況。誰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誰就有更大的責任。
當我們不知道幾種選擇之間哪種更好的時候,可以嘗試極端的思維。先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看看結果是怎么樣,然后把條件往不極端的方向調整一點,看看結果是更好了還是更壞了。這種思考可以從另一個極端再做一次,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知道,從定性的角度看,哪種選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當我們對資源進行分配的時候,應該讓把資源用得更好的那一方擁有資源,然后讓他們對沒能得到資源的人所未能創造的價值作出補償。我們應該記住邊際效用遞減的原理,對于擁有資源很多的人來說,少擁有一點可能對他們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對于擁有資源很少的人來說,這一點點資源可能是讓他們生產力有質的飛躍的重要生產資料。這也是廣泛被采用的超額累進稅制背后的邏輯。
公平的背后是整個社會效率的最大化。我們判斷一件事是否公平,要根據怎么做產生的社會損耗最低、怎么做長期來看會鼓勵人們創造價值、怎么做能夠把資源分配到能把資源用得最好的人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