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覺得“勇于擔責”,就是敢于承擔責任,有事就自己扛起來,表現出一種應有的擔當。簡單地把責任扛到自己的肩頭,這是一種悲劇性的 “ 擔責觀 ” 。
2-什么是真正的“勇于擔責”?
A.絕不輕易承諾,但一旦承諾了,就要全力以赴,對事情的最后結果承擔責任。擔責不是簡單地把責任扛到自己肩上,而是扛那個結果。
B.當事情出現了事先沒有預料的因素的時候,結果超出了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圍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盡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善后。
C.從心底里不要有“我已經盡力了”、“我命不好”之類的念頭,即使有,也要把它壓在心里。這樣,才能冷靜地分析客觀原因,誠實地作出解釋,而不是簡單地把責任推給其他人,推給命運,也不要簡單地推給自己。
這是“勇于擔責”的三層意義。
3-達康書記:
對于上級:“沙書記,這件事我有責任,我認為下一步我們應該……”;
對于下級:“現在不是談責任的時候,現在到底什么情況,你們都采取了什么辦法?”
4-把個人擔責的特質擴散到整個組織,建立“擔責文化”的簡化清單。:
A.選擇具有“擔責”意識的人擔任骨干,學會信賴他們。進取心的組織,一定是由有進取心的人擔任骨干的。然后,再充分調動這些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只有他們有了參與意識,他們參與了工作任務、實現手段的設計,他們才會真正建立起我們所說的那種擔責意識。
B.勇于擔責,是指領導者要深入到運營層面。執行是領導者的工作。
C.當任何問題出現之后,告訴大家第一反應不是要推卸責任,而是正視問題。
D.承擔責任的最好辦法,就是全盤接受所出現的問題,盡快摸清情況,建立下一個目標。沉浸在所出現的問題之中,不是真正意義的擔責。勇于擔責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及時擺脫問題的陰影,而擺脫問題陰影的最好方法,是用一個新的目標,覆蓋掉原有的目標。
E.在達成新目標的過程中,要通過分清輕重緩急,解決和消化原有問題所遺留下來的尾巴。對于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坦誠說明,給出時間表。對于老大難問題,要懂得借用資源,合力突擊,包括借用上級的資源。
---------------分--------------割---------------線---------------
從心理學上來說,A認為B有魅力,基本上可以認為B具有A某種不具備的特征,而且A認為這種不具備的特征對自身非常重要的。相對員工來說,上級管理者是一個相對優勢的存在,理應有著高于員工的行為表現。如果上級恰有員工所認可的這種自身不具備的特征,那么員工會認為上級有魅力,具有“領導者特質”,因而愿意追隨。
寧老師提出領導者的”擔責意識”和擔責文化,除此之外,我認為上級管理者還應有兩個特質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戰略思維和決策能力。
管理者與領導者的一大區別,在于管理者關注任務和控制,而領導者關注目標和引領。所謂戰略思維,就是看的高、看得遠、走得通的思維。而這種思維如果不能明顯優于員工,那么就不能成為被認可的魅力領導者;
另外,敢于擔責,也意味著要求領導者具備決策的能力和魄力。能力是指有做更優決定的技巧和經驗,魄力是指在恰當時機做出更優決定的勇氣。做糟糕決定甚至錯誤決定都被允許,但裹足不前或是不能從錯誤中學習成長則是不被認可的特點。實際上,這與能力無關,與性格有關,也是比較難改變的方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