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里有一篇文章,在去年年末時很紅,大概意思是:那些原來存在于一小部分人耳中悅聽、口中談起的小眾音樂,在被選秀歌手們翻唱走紅后,小眾樂迷們是如何的悵然若失。這種感覺就像,你一直偷偷喜歡,上課時偷看,下課了就著背影遠遠跟隨,談不上美艷驚人卻清純可人鄰家女孩,突然成為了校園里口口相傳的女神。無數人閃耀炙熱眼神、口持各種溢美之辭,在你面前夸耀她的美麗,絲毫不掩飾內心對她的欲望。無奈(我已經喜歡她很久了,還用得著你說)、醋意(只屬于我一個人的東西,你們怎么能喜歡,怎么配喜歡)、驚恐(她這么受歡迎了,氣質會不會變,會不會馬上被別的男生追走),各種情緒糾纏。文章里舉的例子是宋東野和阿肆,都知道他們是怎么從小眾走向大眾的,而作為資深民謠樂迷,有上述感覺,不足為奇。
還好,對于李榮浩,歌迷并不存在這種不適,因為他,從一出世,就不小眾。
李榮浩從小學提琴和吉他,擔任音樂制作人前,吉他造詣已坊間聞名。為別人寫過的歌超過80首,范逸臣的《醉青樓》,趙薇的《游園會》及陳坤的一大波歌都是出自他之手。李榮浩和陳坤關系應該非常要好,李榮浩是陳坤專輯制作人與演唱會音樂總監。13年,第一張專輯《模特》里有一首《演員和歌手》是和陳坤合唱的,陳坤聲音清亮,李榮浩低沉迷離,一個演員,一個歌手,互為好友。
《模特》專輯的主打歌是同名歌曲《模特》,曲風華麗,配合李榮浩的低低吟唱,就像是華美城市里,流光溢彩街道,高光下奢華櫥窗,一具英俊無比卻眼眶空間的模特對著整個世界訴說孤獨與故事。我更喜歡另一首主打歌《李白》,但《模特》更能展現歌手的心境,渲染整張專輯的基調,《模特》的歌詞也更漂亮,填詞人是周耀輝。
《李白》是那種一聽前奏就會讓你沉溺的歌曲,如果說《模特》是一道西冷牛排,濃郁、厚實、來自黑椒汁的苦澀;那《李白》則為一客楊枝甘露,模樣喜人,入口軟綿,回味留香;但它畢竟是甜品,吃多了容易膩,且沒有牛排管飽,擺盤造型也略遜一籌。但甜品是適應性最強的食物,老少皆宜,所以《李白》傳唱度最廣,可以在三線城市的量販式KTV里沖進排行榜。專輯剛出來時,李榮浩并沒有現在光芒萬丈,樂評家在介紹與推廣專輯時,都會提到“所有作品都由真實木質樂器錄制”這樣的描述。簡單理解就是,前期采音的所有伴奏部分全為樂器擬聲,不借助任何電子設備。這樣做的好處,讓整張專輯呈現出一種質樸感官,符合李榮浩本人內斂華美的氣質。
李榮浩演繹的低音細膩、迷亂,屬于那種音調不高,普通人都能唱,卻怎么也唱不出那種感覺的歌手。這個屬性,很像陳奕迅。高音就不同了,陳奕迅要更華麗一些,創作人歌手和純歌手的差別僅在于此。對于他的走紅,有兩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集中在去年四月,EP《作曲家》在微薄上被王菲點贊,從而很多人開始關注李榮浩,王菲的歌迷很挑也很有話語權。同月,入圍臺灣金曲獎提名,并于6月獲得最佳新人獎。第二個時間段,就是上周參加芒果臺的《我是歌手》,微博微信一通刷屏,在姚貝娜和周杰倫一白一紅兩事中,殺出一條頭條。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沖動來源,“聽了兩年的歌手終于被大家認識了”。
按照李榮浩的音樂屬性與才華,應該可以紅很久,有一些原創歌手擅長或喜歡一些旋律,讓你覺得一聽,就是他的,比較典型的有許巍,李榮浩也算一小部分。網上,很多人都拿他和周杰倫比,客觀上講,沒得比。周杰倫出道那年,唱片業仍夕陽向紅,第一張同名專輯《JAY》震驚樂壇,無數人心中疑問,這人是誰,如此大膽,如此天馬行空。第二張專輯《范特西》便名滿天下,幾乎奠定了華語第一創作男歌手的地位。無論是競爭對手,話題性,創作才華,全方位來看,都有差距,且論相貌,也是我們周董比較帥呢。更別說,李榮浩是否能找到他的蔡依林,才子佳人,再譜一段傳奇。
推薦幾首我最喜歡的,分先后。《李白》、《作曲家》、《模特》、《喜劇之王》、《不搭》、《哎呀》、《演員和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