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嬰兒觀察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一本很專業的精神分析類叢書。

透過嬰兒觀察這樣簡單的行為,解讀人類的非語言溝通。

序言

在序言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人往往習慣于間接、含蓄的表達,話語中常常包含言外之意,表達的形式也重于言語所直接傳達的內容。這相較于西方人表達的直言不諱,更像是前語言期母嬰之間的溝通方式。

這也是中國人在溝通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你猜猜我在說什么的狀態,而在猜過程中,往往又不容易說得準確,從而產生雙方之間的矛盾。

認識嬰兒非語言溝通的內涵之后,對于中國人的含蓄表達,也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閱讀對象

本書內容本是寫給心理治療師,作為兒童心理治療訓練和觀察的方法。但也可以拓展并豐富其他專業工作者的工作,比如教師,醫生和社工人員。

我認為父母們可以用此書來更了解自己的養育方式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記錄

這本書當中隨處可見的是,觀察員對于所觀察家庭中嬰兒和父母如何照顧嬰兒過程的記錄。這種記錄是觀察員每周同一時間,時長一小時,進入受觀察家庭中觀察的結果。

記錄平鋪直敘,專注細節,盡量不去做評論。

嬰兒發展

嬰兒的智力發展、社交能力、心智成長、性格、人際關系,都受到與照顧者之間的情緒所影響。

所以情緒提供了了解嬰兒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過這些觀察和記錄,客觀描述了嬰兒和其他人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而理解嬰兒潛意識的行為和溝通模式。

影響嬰兒人格的因素,要考慮到體質和氣質的交互作用,以及支持環境的優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母親的涵容

母親的心智如同嬰兒的涵容器。

母親的涵容能力,受以下4個條件所影響。

第一,嬰兒有能力引發母親的感覺。

第二,母親有足夠堅固又不失彈性的成年認同。

第三,母親能夠獲得配偶、家人、朋友的外在支持。

第四,是一種次要的條件,如家務的多少,財物的多少,只要能夠維持基本需求就足夠了。

嬰兒的涵容

嬰兒接受來自母親的照顧,母親最有魔力的是眼睛和聲音。母親對嬰兒的抱持對嬰兒影響最大,使嬰兒擁有存在的持續感。

嬰兒的涵容有兩個路徑:間接受到生理和心理的照顧,直接通過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精神分析類書

精神分析類的書,帶有強烈的能量。會影響閱讀者的情緒,我在閱讀書中,一位母親與她的嬰兒相互競爭家人的關注和照顧時,引發了我的強烈情緒,在生大兒子時也經歷過這樣的感受,閱讀這樣的篇章會給自己帶來某種自責和內疚,并且會評判自己當年的不成熟,也許這是每一位新手媽媽,必然會經歷的產后初期的抑郁癥狀。

我很慶幸在自己逐漸成熟的過程當中再次經歷如何哺育嬰兒的過程,也很慶幸,在二寶還處于嬰兒狀態的時候,能遇到這樣一本專業的嬰兒精神分析類叢書。

精神分析類的書,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但是這一本書因為后幾章是客觀、具體的觀察記錄,讀起來還頗具有趣味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春雨

日期:2019.8.15

地點:書房

春雨每天一本書的第55天持續更新!

【思維導圖實戰派】刻意練習之“遇見...”百幅計劃:85/30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