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的當今,擁有沉浸之心是多么難得

這段時間我一直斷斷續續更新,并不是我沒有寫作素材,只是總覺得自己的文章不能帶給大家干貨,以至缺少了記錄下來的動力。有時候,寫完了一篇文章,僅僅只是存在了電腦中,或者干脆刪除,只是因為我覺得這篇文章沒有價值。

然而,恰恰這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文章,卻是我當下最真實的感受,也是我沉下心來寫的文章。看來我得好好思考一下,寫作到底是為了別人寫,還是為了自己寫這個問題了,也就是到底寫自己喜歡寫的,還是寫別人喜歡看的,或者將兩者融合在一起。

有點偏題了,其實,我今天想要寫的主題是“沉浸之心”。

在今天早晨,我在班級QQ群看到了家長在昨晚12點多發的小孩子做作業的照片,告訴我她的兒子昨天回家作業做到了半夜。我在班級調查了下,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在晚上7點之前全部完成回家作業了,語文、數學、英語的家庭作業,合起來也就一個多小時的量。后來家長告訴我,他兒子一直坐在書桌邊寫作業,五、六個小時都沒寫好。

我曾經告訴過家長,對于拖延癥的孩子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陪著他寫作業,然后慢慢由扶到放,這個陪伴是指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包括讀題、思考等。對于拖延嚴重的孩子,沒有三、四個月的陪伴,是很難改變過來的。但是能有幾個家長會沉下心來陪伴孩子呢?最多是自己在旁邊玩手機,偶爾催促一下,沒有沉下心來的陪伴,是沒有效果的。

這讓我想到了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最好是從親子閱讀開始。對于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雖然每天都在做,但是只是當成了任務,就是每天在固定時間給孩子讀個故事。沒有互動和交流,把整個閱讀過程走過場而已。

我也想到了之前的日更寫作,我也是走過場而已,并沒有好好投入。

其實,我們學習或者工作,如果能沉下心來,都是可以找到樂趣的,為什么我們現代人就少了這顆沉浸之心呢?

我想,大概是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過多地關注了結果,而缺少了對過程的體驗。在教育孩子上,我曾經在班級里采取任務完成式的教育方法,把每項作業當成一個任務進行考核,結果對于后進生來說,成績有所提升,但對于優等生并沒有什么效果。我想,任務完成式的學習模式應該僅僅適用于那些有拖延癥的人吧!對于重質量講效率的人來說,我們重要的是做事情的認真態度,是那顆做事的沉浸之心。

給自己寬松一些時間,投入地去完成,完成后再好好檢查一下,就如那些藝術家一樣精益求精。

再回到我自己的寫作上,沉下心來,寫完后再讀一遍,不要寫完后就當作任務一樣,多讀讀,看看結構安排合理嗎?語句通順嗎?

文章雖然是寫給自己看的,但每一篇文章也得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

做到了堅持之后,就要開始做到沉浸了,這樣才可能進步。

嘗試著投入一件事情吧!我們一起共勉。

雖然文章是為自己寫的,也希望能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勉勵,一起進步,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