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上學第一課
因為鳥窩事件,我們惹大禍了,被雙雙送進了學校。
我三叔在學校教學,第一天他領我去的。八十年代初,農村很落后,父母送孩子讀書上學的意識并不強,有的都十歲了還不入學,只是因為上邊要求適齡孩子必須上學,到最后不得已才把孩子送去讀書。所以沒有那么多讀書的孩子,有的村莊就附近聯合建個學校。所幸的是,我們村莊大,學校自然就在我們村。
三叔領我來到一年級教室,有我家正屋三間房那么大,前面是講臺,安放著一張講桌,講桌后東墻上是一面黑板,有的露底墻,不知道是調皮的孩子敲壞的,還是什么緣故。講桌前面是一排一排的石臺子,土筑的支撐,上面蓋上水泥板,水泥板下是空的,學生自帶板凳,每人一塊石板,老師發粉筆,得節省著用,要不然就得花錢買了。粉筆大家不陌生,石板大約好多不知道的。石板并不是石頭的,最初比我更大些的孩子,用的是石頭制作的石板,講究些的邊緣還鑲上木框,但是攜帶不方便,很沉。后來就用鐵板代替了,圓形,邊緣彎到背面去,就像一面鑼,邊緣鉆一個眼,穿上鐵絲,又輕快還方便,在學校用,回家寫作業都可以。用粉筆寫完用碎布擦掉,然后還能繼續用。
我是背著空書包去的,又是空著書包回來的,因為還沒有課本,練習本就是石板,所以空著回來。但是,這一天,我學到了一首歌《上學歌》:
? ? ? ? 太陽當空照,
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
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我去上學校,
天天不遲到,
愛學習愛勞動,
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我特別喜歡這首歌,感覺早上來上學的路上,路旁有花兒朵朵,每朵都是歡天喜地,暖暖的陽光那么燦爛,小鳥嘰嘰喳喳的,似乎真的在跟我打招呼,上學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教我們唱歌的袁老師,后來就成了我們的語文老師,年齡有些大,嗓音有些沙沙的,很好聽,說話也特別和藹。他一句一句唱,我們一句一句的跟唱,教了三遍后,讓我們互相唱著聽,我們嘻嘻哈哈地唱,因為新奇很快記住了歌詞。
孩子是容易驕傲的,自以為是的學會了歌曲,一會就開始淘氣了。有鉆到水泥板課桌底下的,從水泥板下面沖著后桌做鬼臉;有的爬到水泥板上,旋轉,旋轉,惹得周圍的孩子一起圍攻。
袁老師,坐在講桌后面休息,看著鬧成一團的孩子并不生氣,慢聲細語地說:“這是你們學會的第一首歌,想不想用舞蹈把它跳出來哪?”“老師,什么是舞蹈啊?”有孩子好奇的問。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
現在想來,袁老師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師啊,他沒有用強制的約束維持紀律,而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輕松的就提起了孩子的求知欲。
袁老師并不解釋,大約面對這么小的孩子,一張白紙似的,解釋也是解釋不清的。他叫過一個穿天藍色背帶裙的小女生,只簡單對她說,我做一個動做,你跟著做。小女生一雙大眼睛,扎著羊角辮,眨巴著長長的睫毛認真地點點頭。
“太陽當空照,”老師唱著,雙臂斜伸到身體右上側,掌心側向上,好像太陽就在他的手上;
“花兒對我笑,”老師左手叉腰,右手舉起,沖我們招手;
“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老師邊唱邊把手放到嘴巴上圍攏成喇叭狀,而后雙手握在肩窩上方,好像握住背包帶,雙腿交錯起落,好像奔跑著上學似的。
我們都看呆看傻了,小女孩跟隨地也很好,我們特別羨慕她。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老師好似背著書包的孩子,走在上學路上,一手拉住書包帶子,一手擺著手,“天天不遲到”,然后一手叉腰,一手手指蜷起,只有食指伸向前方,一面優雅的點,一面唱“愛學習愛勞動”然后立正,舉右手,手掌心向外靠近耳朵,敬禮:“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多么神奇,唱的歌詞還可以用動作表達出來,小女生模仿的也特別像,甚至更美。唱完,老師又讓那女生練習一遍,糾正出錯的地方。
我們看了兩遍后,心里就癢癢了,紛紛模仿起來,興致勃勃,老師和那個女生臨時成了小助手,一起教我們跳舞。
那是一個天分極好的孩子,那是終生難忘的一堂課,我至今記得第一節課的情形,還記住了那個女孩,她的名字叫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