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隨便碼下的,碼下的瞬間馬上感覺暴露年齡了,隨后想,這樣的自己也沒所謂好保留好暴露的。?
我從不喜歡吃秋刀魚。我可是從小吃肥美的江鮮長大的孩子,干癟的烤魚,尤其是干燥的肉質,總有種天生的抗拒,仿佛在吃魚尸體死透后的無望。
但是昨晚喝溫熱的清酒,微微上頭時,突然想來一條鹽漬漬的秋刀魚。無奈那時候和一位朋友同坐,朋友是個對魚沒有愛好的人,于是作罷。
到今日中午,回味起那莫名滋味,就舍棄了沙拉,就著烏冬湯面,點了一條。
“要去內臟嗎?“服務員和老板娘異口同聲地問我。
“可以不去內臟?”此刻是前段時間第一次扒過魚內臟的我在訝異。
“日本人都是不去的。”
“那……還是去了吧。”保守過后又開始后悔的自己。
最愛的烏冬面浮著小小的油圈熱騰騰地上來了,吃了兩口,秋刀魚那平整的肉身也上來了,半亮半黑,魚胴體滋滋滲出脂肪沫,香味濃郁,注意瞧了一下,從魚下顎到尾巴,工整的長長劃痕,你好啊,來中國才被剖肚的秋刀。
腮靠近背脊的連接處下筷,挖出一口,放在舌頭上使點勁抿了一下,咂,咸,對,就是這刻意的咸味,只可惜這大白天,沒有酒啊。
想起前段時間自己蒸的小黃魚,不入味,也是一股死樣味,那是更無聊的死樣味。湖州來的朋友說,這冷凍的魚這么能清蒸呢,當然紅燒啊。但不太會做菜的老媽又說,地方不同吃法不一樣,我們都是清蒸的,你火候沒把握好。嗯,我開鍋又蓋鍋又開鍋,佐料也加得變扭,還一次蒸了7條,邊上的兩條幾乎沒有浸到調料里……而那位懷孕7個月的湖州朋友有天給我做了一條胖頭魚,加粉條的。粉條入味,魚肉也很嫩,她老公吃完,一直夸她做得好。老夫老妻了,一條魚就夠他們講一個晚上。
反正,清蒸、紅燒,燒湯的魚,只要肉食鮮嫩的,都毫無疑問是好吃的。
而秋刀魚即使是鮮嫩的,也無法吃得出來,或說好吃吧。
雖這樣詆毀,但眼下的魚身已經一塌糊涂,焦爛的肉身,粘在盤邊的雜亂細刺,仿佛透漏了意猶未盡。
日本人也會在冷凍倉里儲存秋刀魚嗎?不過聽說,秋刀魚也是無條件要新鮮吃的,選購時還要特別注意,不新鮮的還有可能會過敏中毒。
吃完,去查了查為什么日本人不去內臟。
答案是——稀罕內臟的苦味,據說煎魚的香、醬油的咸、檸檬汁的酸、加上內臟透出的苦味,才是秋刀魚的完整風味。這樣聽起來突然覺得澀澀的悲傷啊,怪不得配酒挺完美的,酒也是苦的。
吃慣了看似沒有缺點的鮮魚肉,這種特別的滋味產生了一種特有的氛圍,讓人挺念想的。
今天晚了,老媽電話那頭說:“你呀,別人想要的,自己有的東西不珍惜,偏不要……不過人,也都這樣吧。”
我無奈笑笑,是呀,可以當一輩子的偽裝者,但自己當下的感覺,無法反駁。想吃就是想吃。
下次去吃一條帶內臟的秋刀魚,會不賴吧。
今日的吃壹波面:拜秋刀魚所賜,搜到了一部《秋刀魚之味》,我要看大神的電影了嗎?這是一部無關秋刀魚,卻被秋刀魚氣氛包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