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圣誕節,DISC雙證班第一次在成都開班,這樣難得的機會我當然不能錯過。通過兩天的學習,我對DISC理論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我第一次自己使用軟件給我母親做了測評,更開心更重要的是認識了好多新朋友,并且開始產生鏈接。
兩天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但海峰老師說:“離開是回來的第一步。”
上個月參加DISC一日商學院,小荻老師、彭小六、陳慧敏、老秦,他們的分享給我了很大的啟發。我覺得學習DISC,不僅僅是把DISC的理論學到手,更重要的是要會運用。
古典老師曾說:“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內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分享出來”。所以我從大神們的分享中獲得了靈感。
小荻老師《學會DISC,見人知道說啥話》
秦陽《用DISC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陳慧敏《DISC與社群運營》
彭小六《人生第一個100萬,我用DISC開啟個人品牌之路》
從他們的分享標題中,我們可以看出
小荻——DISC+溝通
秦陽——DISC+知識管理
慧敏——DISC+社群運營
彭小六——DISC+個人品牌
所以如果我要分享DISC,那么就是
李穎聰——DISC+書法
草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D特質的人目標明確,行動迅速。他們喜歡寫草書,特別是狂草,大筆一揮,就能直抒胸臆,表達豪情,有很強的韻律感。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領導的辦公室里掛著草書作品,而作為下屬很難看懂寫的什么。
行
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有“行走”之意,因此它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楷書快寫加上部分草法就具有了行書的特點。楷法多于草法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叫“行草”。早期行書大約在晚于楷書形成的東漢后期便萌生出來。
I特質的人性格活潑,熱愛分享,行動快,但關注人。就像寫行書一樣,下筆行云流水,但呈現出來的字體不像草書那么難辨認,很多字就算沒有接觸過的書法的人都能認識。
楷
楷書又稱正書、正楷、真書,由隸書演變而來,在漢末、三國時期基本成型,較之隸書更趨簡化,字形由扁變方,筆畫中減省了隸書的波勢而橫平豎直。第一位載入史冊的楷書大家是鐘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的楷書在鐘繇的基礎上又有發展,顯得更為美觀。楷書盛于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發展到最高峰,形成唐楷、魏楷兩大體系。
C特質的人標準清晰,追求卓越。而楷書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筆法嚴謹,沉著穩重。C特質學習楷書,會懂得堅持,不會半途而廢,雖然楷書學習難度較大,但只要堅持臨習,定會有收獲。
隸
隸書又稱“隸字”、“佐書”,是由小篆簡化而成,相傳為秦始皇時程邈在云陽獄中所作。秦代本通用篆書,但因政務繁多,胥吏便采用結構與篆相似而工整稍遜的字體,以便于書寫,后人將這種書體稱為秦隸或古隸。至漢代,隸書成為通行文字,改變了篆書的圓轉,筆畫以波磔為特點,字形較為扁平,稱為漢隸。
S特質的人行動慢,比較害羞委婉。隸書,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S特質的人,特別是妹紙寫隸書《曹全碑》,更能寫出秀美的感覺。
我偏愛隸書,一方面我是一個CS,另一方面我平時寫的較多的也是隸書作品。因為書法和DISC,所以有了以下鏈接。
我是“在小城市工作,在大城市學習”的李穎聰,這是我參加了DISC雙證班后的第一感悟,和你分享!
我叫李穎聰,我熱愛書法,更熱愛生活
偶爾寫寫書法干貨,偶爾寫寫生活感悟
歡迎關注、點贊、打賞
愿我們都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