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若得心事如常訴,誰愿一生扮疏狂”。
? ? ? ? 朋友S女漢子一枚,有天下班晚飯?zhí)貏e發(fā)愁,外賣餐館看了一圈翻來覆去點不到個想吃的,刀削面回來膿了,米飯菜回來涼了,砂鍋回來不咕嘟了,總之怎么點都不對,要不出去吃算了,這腿為嘴也是個殷勤勁兒不是?然后整裝待發(fā)去了車庫,開車出來在小區(qū)外繞了一圈想起來這兩天附近有個燈展,估計堵的水泄不通,遂把車開回地下室,出來門口跳上了一輛公交車,正如意料之中公交車還是堵在了餐館和家家間,路況足足癱瘓了一個小時,人頭攢動,感覺下一秒就是摩擦起火,S憋了一肚子氣下了公交車徒步去了餐館,說來也巧,餐館里也是人滿為患,只好拼桌,S被安排到和帶著小孩的少婦一塊用餐,期間,S還是氣不打一處來,上來就問人家娘倆,你們是來看燈展的?這人這么多能看到嗎?擠成這樣能進(jìn)去嗎?少婦聽了怯生生的回了S,下午就來了,看上看不上湊個熱鬧……S聽了也是心酸加憤懣不打一處來,她擱下筷子匆匆結(jié)了賬默默離開,留下母女倆在那里懵圈……那晚回去的路上更堵,本來計劃兩個小時的事足足耗了五個小時才回到家,都晚上十一點了……從此堵車和展覽成了S的業(yè)障,往事不許再提!
? ? ? ? ? ? 朋友C小文青一個,有天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有種溢于言表的悲傷從我心瓣里漾開,當(dāng)我聽到弟弟要訂婚的喜訊。弟弟小我四歲,弟妹小我兩歲,作為長姐,我無權(quán)悲傷,只有祝福,只能祝福。我忽然覺得一個人呆在這個城市里失去了意義。遠(yuǎn)在故鄉(xiāng)的“四口之家”完整了。和我在一起的只有我和我的工作。去特么的工作。去特么的堅強(qiáng)。去特么的陪伴。我在哭泣。真正的淚水。額頭爆痘,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我覺得我好像得了絕癥。但是生活里還有好多事沒做完。要硬著頭皮做下去啊。自己賦予不了意義的事要怎么做啊?會再一次深陷泥潭嗎?我不想放棄。苦苦掙扎出來的井底。跳回去也太窩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貪一晌之歡,不可取。是我奢求太多了嗎?不,我還不能放任自己。雞血打了好久。也沒能和我的血溶合。止住了眼淚。但沒能讓傷口愈合。何時才能終結(jié)孤單?”
? ? ? ? ?接下來是我自己的,感嘆自己坎坷的前半生,二十幾年,沒發(fā)過橫財不是美女沒一夜成為明星沒睜眼就有詩和遠(yuǎn)方,刮刮樂最高獎金10塊錢,再刮一張就謝謝惠顧,中獎率百分之九十的單位活動我是那剩余百分之十的艷羨者,從小深深感受到「不勞而獲」對我而言是十分不現(xiàn)實的,僥幸心理從來沒在我身上實戰(zhàn)演練過讓我一度懷疑我學(xué)了假的心理學(xué)教材,甚至前半生還過得也不順?biāo)欤瑥臎]解決好內(nèi)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生了一場大病缺失了很多人生體驗,一直從善如流卻一直被世俗裹挾,想來一生也不會做什么惡那就這樣帶著性格中的綿軟成份走下去吧……
? ? ? ? 經(jīng)歷過這些事情后,讓我首先對「撞大運(yùn)」徹底喪失興趣,其次就是對日常生活中倒霉、不開心、糟心、挫敗等「負(fù)相關(guān)」情緒麻木不仁。
? ? ? ? ?正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shù)》里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tài)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shù)。
? ? ? ? ?怎樣?
? ? ? ? 燦爛相對于沉默是同一種狀態(tài),站在陽光下是看不到黑暗的,為燦爛的人生干杯,正如為這沉默不語的黑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