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老人和墳(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必然會有一些事物遭到淘汰,逐漸被遺忘,就像這水車,在風雨中再也唱不出‘咿呀’的歌聲,苔蘚塵埃斑駁著那一片死寂,不甘心的簇簇黃花,提醒著人們莫忘曾經的興榮。

我目睹他從壯年走到老年,由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變成頭發花白、背部微駝的小老頭。他出了名的愛干凈,小時候為了驗證特意去他家玩,果然門口一塵不染,屋里干干凈凈,最厲害的是他的灶臺,臺上臺下都收拾的井井有條。他沒有成家,不喜歡小孩子來家里玩,怕弄臟了,所以常常驅趕我們。

夏天山村的夜晚狗吠蛙噪,白天的熱度還未散盡,人們都聚在溝邊大石頭上乘涼,他在大家強烈要求下,鼓著腮幫子吹起了笛子,悠揚的笛聲回蕩在四面環山的村子里,勾起我無盡的向往,我懇求他收我為徒,教我吹笛子,他毫不客氣地收下我孝敬的毛竹內衣,(我的父親是篾匠,有這東西,那薄薄的一層貼在笛子中間的某個洞上,笛子才吹得響),并不打算教我,拖延著說我太小了,中氣不足,我很生氣,后來一見到他就把口哨吹得無比嘹亮:你不教,我還懶得學呢!其實心里一直惦記著那個笛子。

母親說,他沒讀過書,在那個流行唱樣板戲的年代,他憑著出色的記憶力飾演過很多角色,知道他演過座山雕,我就開始喊他座山雕,他會瞪著眼睛罵我不懂禮貌。

他很勤勞,加上身強力壯,日子過得還很悠哉,一些沒有勞力的鄉親找他做事還要預約。曾經那整條街上所有的人家入冬的酸菜都找他去踩,我家也不例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長大以后,讀書打工,不常在家,很少碰到他。有一年過年時碰到了,嚇我一跳,他老了,頭發白了很多背也駝了,衣服也穿得參差不齊,全然沒有以前講究了,歲月就是這樣不饒人!再后來,他成了村里政策照顧的對象,掃過街道,又過幾年,他變賣了祖屋,去了養老院。

我曾去看過他,一人一間房,墻上赫然掛著兩個木頭相框,里面是當年樣板戲的各種劇照,黑白的,保存完好。他說,在這里吃點現成的熱菜熱飯,很好。

我問他想不想家,他回答,不是沒辦法誰愿意來這里呢,也許到終老的那一天才能回歸故里了!看著他落寞無奈的表情,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已經久遠的畫面,他鼓著腮幫子吹著笛子,悠揚而高亢的笛聲穿透了山村寧靜的夜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