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的開始才醒過來囑咐自己要抖去身上的懶惰,小小地寫一下九月的總結和十月的計劃。我在腦海中飄過那么點嫌棄,眼見嫌棄無果,唯有迅速讓自己接受浮躁。
因為想在國慶期間漂過香港一趟,于是就想著如果能快速寫滿字數,肯定就能玩得高興啦。
拋開不切實際的念頭,我還是想安靜地允許自己先寫寫總結和先做做計劃。
九月的寫作總結無外乎是克服偷閑的自責感占據,但撇開這些負疚感,也是收獲累累。在九月中,最明顯的記憶是我在二美組織的48小時十篇千字文挑戰中成功結業。
為什么要挑戰?因為企求突破。為此,我還甚是希望二美能在每個月都來一次。
但理智卻反問我,為什么要去等二美組織才動手?若內里渴望得到突破,其實若空閑,自己組織自己每個月來一次也可以啊。往后若還喜歡,可以將這種變態的活動發展成“周活動”。
想想未來,那是多棒的事啊!
結論是可以先從這周開始自己玩一次萬字挑戰。在群體中有群體共同的期待,因此動力十足。若脫離了群體,想在自己這里畢業又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挑戰。
不知怎的,我卻期待這種挑戰。
九月在閱讀方面有記錄在冊的書,有四本:陳渠珍的《艽野塵夢》、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咪蒙的《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中島孝志《4點起床-最養生和高效的時間管理》。
除了稍有歷史感的《艽野塵夢》,其余三本突顯浮躁,稍顯功利。
至此,我只能積極地安慰自己,活在這浮躁的世界,取巧之余更需要好好面對自身的堅持和信念。
回歸現實,進入十月,離明年1月1日,還剩下91日,三個月的時間。想知道的東西更多,想著手準備的事宜更廣,心底對獲取的渴望從未間斷,害怕在獨處的空白期彷徨,所以在剩下日子里,我只能不停地告誡自己:別慌,去把握、去找、去守望。
想在剩下的日子設一個可攀登的上限,以期在12月30日于北京看1月1日天安門升起國慶時盡情地哭泣。
但什么上限能讓我喜極而泣呢?我在安靜的圖書館一點點地剖析自己,唯布置一間溫馨的房屋與痛快地和外國友人無障礙交流使我快樂。
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愿嗎?不,不過是我從未試過,又極度渴望的心愿而已。
——那你還好嗎,九月?
——嗯,我過得還好,只是盼著十月能更好。
——那你十月想做些什么?
十月我想看四本中文書,兩本英文書:呂思勉的《中國文化十八講》、謝麗爾·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加斯·桑頓姆著小莊譯的《利用業余時間拯救世界》、文若愚《你不可不知的藝術常識》。
電子書方面,我還想看一個路易士·海和謝麗爾·理查森編著的《生命的重建》,以及完成閱讀趙周著的《這樣讀書就夠了》。
于是,將讀后感碼個盡。
在寫字方面,我想將側重放在寫政治理論文上,初步設在寫滿15篇。
十月還想重拾畫畫,但畫的方面側重室內設計,目標是將室內的圖紙畫出來、畫滿25張。
在看劇方面,我想將《請回答1988》重新看一遍,拆分成一個個暖人的小事例。
在觀影方面,我要看四部電影,寫四篇看后感。
碼著目標的時候,就想著要設立一個能達到的高度,才能有成就感。于是,不自覺地在時間后面調整了一個可達到的高度。
昨晚是10月寫作群的組員分配夜,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跟隨木棉姐。拋出的理由是為了省點時間看《請回答1988》,但事實上,我未說出口的理由是想在木棉姐身邊多待一段日子,她和小伙伴們的目標以及正能量十足地寫字、過日子的生活方式讓我在有限的生活條件中,充滿歡樂和信心走過一個又一個完成目標前只擁有期盼的日子。
所以,感謝你,木棉姐。
感謝在群里遇到的小伙伴們。
后語:
今天早上醒來,因緣巧合加入了一個由丟丟組建的2016倒計時群。時間過得飛快,眨一眨眼竟離2017年剩下84天。以下是我為2017年到來準備的禮物:
“我是馬心,現在廣州,向專業進攻的選手。
正在碼字道路暴走,愛好畫畫、跳舞。
近期想重拾自己喜歡的翻譯,以及室內設計努力實現一萬小時。
是一個努力將愛好和喜好填滿一萬小時,時而安靜似貓兒,時而能唧唧歪歪似雞啄米念叨的二八少女。
我想做的幾件事如下:
1.閱讀100本書,剩93本書(20本英文,73本中文);
2.碼1million字;
3.每天畫一幅畫,剩85副。”
加油!
厚著臉皮將月初碼下的”寫在十月的開初“拉出來示眾,權當昨天的作業。
抖抖身上的懶洋洋,要進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