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產品可以稱之為好產品?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有的人會說能賺到錢,滿足各方利益的產品,就可以稱之為好產品;也有人會說,解決用戶需求,技術可實現,有使用價值的就是好產品。
在筆者來看,強調產品商業價值的重要性無可厚非,如果產品不能為投資方創造利益,不能養活自己的爸媽:開發、產品、運營、市場人員,它顯然是不稱職,不孝順的。但問題在于,互聯網產品能夠成功的根本,在于抓住人口紅利。
為什么微信比米聊發布的晚,功能沒有米聊的好用、全面,卻可以戰勝米聊成為當之無愧的IM軟件霸主?
拋去騰訊的品牌效應,米聊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意識用戶的重要性,沒有抓住人口紅利。當米聊發布初期,確實積攢了一部分用戶。可米聊此時的策略是,雕琢產品,提高產品功能性。且不說這些功能的開發與迭代是否基于用戶的痛點,但是產品的發展策略偏向了開發產品,而不是開發用戶。
為什么微信會成功?微信beta1.0版本功能遠沒有米聊全面,但是用戶體驗較好,系統穩定,語音質量好,積累了用戶口碑。在此基礎上,騰訊郵箱、qq為微信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與入口,轉化了大量用戶接入。同時,基于一系列的線上、線下運營活動,加速了微信用戶的爆發。當米聊意識到自己的戰術失誤之后,早已為時已晚。市場已經被微信完全占領。
互聯網產品領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做不了第一,就會被用戶所拋棄,遺忘。
所以,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持續打動用戶,制造用戶話題,引爆用戶社群。這才是一個產品想要成功的正確發展路線。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用戶。沒有用戶,何來市場?沒有市場,何來變現?
那么,成為一個好產品的根源就變成,如何吸引用戶?
這里說的吸引,不是通過誘人的獎勵活動,也不是通過明星代言。而是實打實的,當用戶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發生一聲尖叫!
而如何做出一款讓用戶尖叫的好產品?筆者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用戶成本收益分析模型。
我們將互聯網產品高度概括化,將其定義為一款標著價格的“商品”。將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定義為一次商品交易行為。
用戶使用這款產品,即意味著花掉自己所擁有的成本,買下了這個“商品”。在之后的使用過程中,用戶會根據自身的“分析模型”,不斷衡量這個“商品”帶來的收益是否超過他付出的成本。如果用戶得到的收益遠低于他付出的成本,用戶會果斷拋棄這款“商品”,去嘗試其他。如果用戶得到的收益遠高于他付出的成本,用戶會倍加信賴這款產品,不離不棄。甚至“商品”漲價,也不動搖。
而這里所說的用戶自身的“分析模型”,就是筆者接下來要闡述的,用戶成本收益分析模型。下文將從概念、案例、總結四部分來逐步闡述這個定義。
概念
用戶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參考了投資決策領域重要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用以評估一個項目的項目價值,使效益最大化。其定義是: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來評估項目價值的一種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為一種經濟決策方法,將成本費用分析法運用于政府部門的計劃決策之中,以尋求在投資決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與之不同的是,筆者所述的用戶成本收益分析,各項指標分析很難量化,多以定性分析為主。
那么在用戶成本收益分析模型中,成本與收益是如何定義的呢:
用戶成本
用戶在使用互聯網產品的過程中,可能會付出的成本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金錢成本
顧名思義,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用于購買某種服務、體驗某種功能時所耗費的金錢成本。金錢成本是最容易量化的一種成本。
(2)時間成本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針對某一功能使用,或完成系統要求的某些步驟時所消耗的時間成本。時間成本也很容易量化,但往往以操作過程中的步驟數衡量更加直觀。
(3)注意力成本
用戶在進行信息瀏覽時(feed流產品中較為常見),往往處于一種無目的性的瀏覽狀態,注意力相對渙散。當有新奇的圖片、標題、視頻吸引到用戶的視覺、聽覺感官時,會快速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集中于此。而這種使用戶付出注意力的媒體介質,在潛移默化中消耗掉了用戶的注意力成本。用戶只有產生“消耗”注意力的行為,才會開始觸發衡量自己收益多少的分析過程。
(4)隱私/信息成本
用戶在進行注冊行為時,無意中是將自己的隱私信息,提供給產品,以換取產品功能的使用權。這屬于隱私成本的一種。用戶在進行UGC內容產出時,也是將自己的信息出售,以換取粉絲、收益、榮譽感。
(5)服務成本
用戶通過在產品平臺,用以獲取利益而為其他人付出消耗體力、腦力、創造力性質的服務時所產生的成本,稱為服務成本。服務成本的產生一般在服務提供者一方,且一定伴隨著某種服務。服務的請求者可以是產品平臺上的用戶,也可以是產品本身。例如一些征文類型的運營活動。
(6)情感成本
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因為產品獨有的特質與調性,或者對于產品內容的高度認同感以及在長期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的依賴心理,會不自覺的投入自己的情感于產品之中,付出情感成本。
用戶收益
(1)時間收益
產品的某些功能可以為用戶生活中的問題提高效率,節約時間。統稱為用戶的時間收益。時間收益是一個參照概念,是與用戶在不使用產品前解決問題所耗時間與使用產品后所耗時間的差值。
(2)消遣收益
用戶在急需打發時間、或在閑暇時間需要娛樂活動時,會通過產品功能與服務得到消遣收益。消遣收益的本質在于幫助用戶打發時間,消除無聊情緒。表現形式是通過各種娛樂手段,帶來愉悅的感受。
(3)金錢收益
用戶通過在產品平臺中為用戶提供服務、為平臺吸引流量、為平臺創造優質內容、或者通過其他活動獲得可轉化為流通貨幣的代金券或積分等方式獲得的金錢利益,成為金錢收益。
(4)信息收益
用戶通過使用產品某些功能,可以獲得其想要的與個人、企業、事件的相關信息,甚至是隱私,這種收益成為信息收益。信息收益的產生可以是無明確目標狀態下產生的,例如使用微信附近的人觀察他人的位置與介紹信息;同樣也可以是在明確目標狀態下產生的,例如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獲得與關鍵詞相關的網頁信息。
(5)情感收益
用戶通過使用產品的某些功能或者瀏覽產品的頁面設計、優質內容等方式,獲得情感上的升華,精神世界的豐富,這種收益稱為情感收益。情感收益是比消遣收益層次更高的一種,情感收益的本質在于慰藉用戶情感,而非打發時間。例如用戶在網易云音樂聽歌時,會不自覺的去點開音樂評論區,以獲取他人收聽這首歌時的情緒與想法,尋求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共鳴。這種行為不是基于打發時間,而是在于尋求情緒的出口,用以釋放。
(6)服務收益
用戶通過在產品平臺,獲得可以為其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的相應的服務,稱為服務收益。服務收益的產生一般在服務請求者一方,且一定伴隨著某種服務。服務收益提供者可以是產品平臺上的其他用戶,也可以是產品本身。例如操作指導、售后服務等。
而決定產品好壞的,只有成本與收益這兩個因素嗎?顯然不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體驗。
如果說成本與收益決定了用戶對于一個產品的理性判斷標準,那么體驗,決定了感性的判斷標準。
關于用戶體驗研究的書有很多,提出的觀點也有很多。但無一例外的,一個好的用戶體驗都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好用
易用
有用
這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最基本的體驗需求。好用指的是高效率,用戶不能浪費過多時間在上面;易用值得是高容錯性,用戶不能一再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受挫;有用指的是高價值,用戶可以在產品中尋求到可利用的價值。
但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當所有的產品通過標準的產品架構以及開發模式,都滿足了好用、易用、有用這三點,顯然這種需求就已經不是需求了,因為它可以時時刻刻被滿足。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產品的交互與界面設計,產品的調性,以及產品的品牌力,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到此,我們針對用戶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公式:
產品受用戶歡迎程度=用戶收益-用戶成本+用戶體驗
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出制作出一個令人尖叫的好產品的基本公式:
令人尖叫的好產品=高用戶收益+低用戶成本+優秀的用戶體驗
案例
下面我將通過一個案例,來為大家解釋下用戶成本收益模型分析的應用。
為什么目前最火爆的是短視頻應用?
我們分別分析下短視頻應用與傳統視頻應用的成本收益模型:
短視頻應用(以火山小視頻為例)
成本方面,用戶在使用火山小視頻這款產品時,不需要付出金錢成本。
同時,因為主要視頻內容都是10分鐘以內的短視頻,用戶不會付出過多的時間成本。
因為火山小視頻的內容展示界面為feed流,通過抓取用戶日常的瀏覽習慣及數據確立用戶模型后再進行內容推送,所以用戶不需要向系統付出多少信息成本。甚至用戶以游客身份進入產品也可以使用產品瀏覽視頻,不再需要填寫注冊信息,這甚至達到了信息的“0”成本。
收益方面,用戶通過自制小視頻上傳或者發布直播,可以獲得產品為其引流、制作優質內容、廣告展現等作出的貢獻而支付的金錢收益。
用戶通過火山小視頻產品以更短的時間,獲得了更過的視頻瀏覽體驗,獲得了時間收益。
因為短時間內可以觀看多個自己感興趣的視頻,消遣收益反復疊加。同時,單位時間內通過標題、用戶評論、用戶信息等方式獲取到的信息收益同樣巨大。
產品向用戶無償的提供了基于用戶興趣推送的服務,并達到了很好的服務效果。用戶獲得的服務收益自然很高。
成本方面,用戶在使用愛奇藝這款產品時,常規情況下不需要付出成本。但當用戶想觀看個性化的、最新的一些視頻資源,獲得想去除廣告時,需要向產品支付一定的費用,付出金錢成本。
同時,因為愛奇藝上的視頻內容主要都是60分鐘以上的劇集或者電影,用戶相會付出較多的時間成本。
因為愛奇藝的內容展示界面為瀑布流,內容展現順序基于產品固有設定框架及活動與運營安排,用戶為了獲取想得到的信息,需要進行檢索、輸入關鍵詞等工作,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同時,必需的注冊流程也會令用戶疊加信息成本。
收益方面,用戶不會從愛奇藝產品中獲取任何金錢收益,也并不存在激勵機制。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愛奇藝產品端并不會根據他的個人模型作出相應信息流的匹配,用戶只能根據首頁推薦機械式的觀看,獲取信息效率低。同樣的道理,這種機械式的瀑布流不會頻繁調動用戶的注意力,注意力成本較低。
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充值的會員才有機會享受到愛奇藝產品的差異化服務,例如新片試看等。普通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獲得的服務多數是密碼找回、瀏覽歷史查看等無差異化服務。服務收益較低。
從用戶成本與收益兩方面來看,顯然火山小視頻為首的短視頻應用,用戶成本相比愛奇藝為首的傳統視頻應用整體較低,而用戶整體收益較高。通過用戶自身的相對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應用明顯占優。這也是目前這些短視頻應用火爆的根本原因。將互聯網產品抽象為商品,顯然小視頻應用更為劃算,更為高性價比,因為收益高于成本,用戶“賺”到了。
但從體驗上來看,愛奇藝是要優于火山小視頻的。并且從產品整體調性及產品品牌效應來看,愛奇藝也是明顯占優勢。這也從一方面解釋了為什么愛奇藝等傳統視頻產品為什么沒有流失大量用戶。因為體驗占的權重,與成本收益占的權重,每個人不盡相同。有的人追求操作體驗大于追求高收益,有的人追求產品調性大于追求高收益,這也就導致了用戶成本分析模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追求高收益,是人的天性。一款給用戶帶來低成本、高收益的產品,至少不會失敗。
總結
無論如何,對于用戶成本收益分析的思想還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幫助更好的規劃產品,更有目的性的做好產品的某一個功能模塊,甚至更有目的性的做好用戶定位。因為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其內心中不同類型的用戶成本與收益所占權重是不同的,進行這樣的統計分析,可以幫助更好的砍掉用戶的多余“成本”,給用戶傳達更多的“收益”,使產品更受用戶青睞,甚至尖叫。
筆者自認為腦洞很大,敢想敢說,但也是基于自己的嚴謹思考與邏輯做出的如上分析。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歡迎留言。
作者:CHinos,從傳統制造業半路出家轉行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公眾號:CHinos產品實驗室,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