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到底是什么
其實很多人會問運營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程序猿是編程的,產品是負責產品原型的輸出與版本的迭代,設計就更容易理解了,那么問題來了,運營到底是干什么的?
先看看下面這段對話:
A:你是做什么的?
B:我是做互聯網相關的。
A:我電腦有點問題,能幫我修修嗎?
上面的對話,相信對于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人應該是家常便飯。會修電腦還好,要是不會的話真會被說:從事互聯網的,居然連修個電腦都不會。
其實運營也是這樣的處境,就連很多程序猿都不知道運營到底是做什么的,那些對互聯網一竅不通的人怎么會知道運營是做什么呢?
運營做的事太雜了,以至于別人很難從一兩件事中了解到運營到底做什么的。
運營很多時候要做很多不同角色之間來回切換,尤其在中小型公司,有時候要身兼產品的角色,針對產品做迭代的優化,有時候要身兼設計師的角色,簡單的PS,有時候身兼客服的角色,解答用戶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運營本身的工作。
運營本身的工作分類也太多了,包括產品運營、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渠道運營、社群運營等等,很多時候沒有辦法說清運營到底是干什么的。但運營做的很多東西都是圍繞著產品和指標去做的!
很多人說,產品是生孩子,運營是帶孩子的。確實運營就是帶孩子的。
無論做內容的輸出、渠道的運營、產品的運營,數據分析、活動運營,還是用戶運營,社區運營,甚至電商運營和游戲運營。我們都會不斷的去留意著這個孩子,去包裝這個孩子,去培養這個孩子。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運營就真是這樣一個角色,包頭包尾的!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現在很多地鐵都會說地鐵的運營。在廣州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這段時間很多站都添加了屏蔽門號、車門號這一類標識,這些標識,方便了大家在地鐵上具體某個位置的溝通。這看似一個小的細節,其實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運營,除此之外地下的箭頭指向,溫馨的語音提醒,這都是圍繞著方便人去“使用”地鐵做相關的工作,這些其實都屬于運營的范疇了。
除此之外,KPI也是一個衡量運營的一個點。在做程序猿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接觸指標這東西。但其實當一個產品缺少了目標,就真的是盲頭蒼蠅了,也會缺少一種凝聚力。很多時候不同的人想的點都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這個版本應該提升用戶量,有些人認為這個版本應該提升產品的營收,看起來兩個方向都對,但聽誰?最終還是由產品所處的階段所決定的。產品在不同階段的指標是不一樣的,前期產品更多是圍繞提升用戶量開展工作,這時候我們很多工作肯定是考慮怎么引流用戶,中后期考慮更多的是產品怎么商業化以獲得最大利潤,這時候提升產品轉化、做營銷的推廣才是我們工作的重心了。所以說,我們要判斷好產品所處的階段,開展自己的工作,當然如果有正確的KPI,我們就可以直接圍繞KPI來開展工作了。
運營應該做些什么
不知不覺自己也做了運營有一年多了。從當初的技術轉型到現在的運營,中間踩過的坑也不少。我相信,不同的人入門的方式都不同,但最終每個學運營的人都會去了解整個運營的框架,再去指導自己負責的模塊。
就像產品運營會包含內容的運營,去做一些內容的推送,產品文案的提供;內容運營可以用產品運營的分析方法去指導文章的輸出;活動運營也要進行用戶畫像分析來策劃活動,這些都是作為運營經常會碰到的。
運營應該怎么做
下面說說我自己入門的一些心得:
1.弄清個人定位,有針對性去學習
剛入門的話,我覺得其實很有必要搞清自己的定位,針對自己的興趣往一個方向深挖。我覺得這個才是比較好的。不斷的淺嘗則之就感覺做什么都不夠深入,考慮不夠周全,當你在某個位置了解比較深入了,再跳出來這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了。
運營做事其實就三板斧,分析、實踐、總結。
分析就是做前期的背景調查工作,然后進行內容的儲備。
中期就是內容的輸出、跟進與推廣。
最后就是數據的收集、經驗的總結。
這些經驗都是指導你下一次做得更好的跳板。所以每次做一件什么事,都可以按照這三板斧,做事肯定不會亂。
2.處處是學問,多留個心眼
閱讀心理學的書籍,可以讓你摸清你的用戶。
了解有關營銷方面的知識,助你做事件的營銷,提升產品轉化。
學習Axure,畫個簡單的原型,方便活動的策劃。
學會簡單ps,方便你和設計。
留意各類App的玩法和截圖,借鑒好的App內部的機制。
等等……
以上很多,我自己之前都沒接觸過,但做運營之后,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了解,也會簡單使用這些工具。
所以說啊,其實處處都是可以與運營相關的,只要自己有意識結合就好了。最后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會融入工作中了。
3.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做一個打雜的運營,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事,工作是做不完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
事情可以從兩個緯度分類,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
把事情列出來,你就會知道每天該先完成什么了。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不要將工作安排得太滿,留出一點靈活支配的時間以防突發事件的插入。
預留一點時間進行自我的增值,無論工作還是下班后,騰出一點時間來學習,對自己的提升有很大幫助的。
4.多分析,不斷優化
面對很多自己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很多人會無從下手。這時平時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像做一個內容運營,肯定會去看10萬+的文章,看看對方是如何做到的,是話題的新穎性,還是文章的排版不錯,還是蹭了熱點事件,還是標題夠標題黨。分析過后還可以記錄下來,做好整理歸類,總有一天這些東西你會用上的。
再者產品運營,就要不斷的去分析競品,對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自己能否借鑒。在我們公司,錯了也不要緊,快速嘗試,有問題趕緊迭代改進。當然這個嘗試是小部分或者是拿馬甲應用來先行嘗試。有些東西不嘗試怎么知道就是錯的呢?當然成功后,就要記得及時將效果最大化,加大推廣的范圍。
最后說一說渠道運營,做ASO。多分析排名靠前的應用,結合自己應用的排名情況去對比,記錄每次哪些應用的排名有所變化。當然自己公司應用多的話,還可以采取多套關鍵詞去嘗試。應用市場的算法經常在改變,只有不斷留意市場的人才能做到快人一步。
5.提升自學能力,充分利用各方資源
每個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工作上肯定會遇到一些自己不會的東西。這時就考驗我們的學習能力了。
我自己之前對excel也不太了解,做數據分析的時候經常用了大半天,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后面自己去找了相關書籍,結合個人工作的需要,后面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另外就是PPT,之前很多時候都是在做PPT才臨時在網站上找模板,很多時候都急急忙忙找個模板,但因為時間問題,很多時候都沒有做到自己心目中的效果。之后就調整了策略,平時自己看到喜歡的模板會先下載下來,包括PPT的框架、配色、文字的排版等等。后面遇到自己要做PPT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自己收集的模板上組合。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組合到自己合適的樣式。所以說平時花點時間,到用的時候就節省了很多時間!
6.多看書,不斷充實自己
這里的書除了是運營相關書籍,也可以是其他相關的書籍,當然也包括日常的新聞和相關行業的資訊。
首先說說日常的新聞和相關行業資訊的汲取。每天的熱點新聞無論是做內容運營的小伙伴,還是產品運營、活動運營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運營的就不用說了,每天文章的靈感所在,產品運營和活動運營的同學很多時候可以針對這些熱點做營銷。當然這里的看新聞是要帶著一顆結合產品的心去看。自己實踐得出來的經驗:一條熱點與產品相關的push,就能給產品的轉化提升不少。所以說這些日常熱點的新聞還是要去了解的。
再說一下相關行業的資訊,這一塊對于接觸全新的行業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像電商跟游戲是兩個不同的行業,如果從電商轉型到游戲,這時候就必須馬上了解游戲相關的行業資訊,做到快速對行業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就像我在之前,對傳統文化這一塊完全是空白,但是作為一個產品運營就要你馬上對相關行業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不然連自己運營的產品所屬的行業都不了解,怎么做產品分析、用戶分析呢?
最后的話,就是平時自己有意識的去看相關書籍了。其實有一定的運營知識積累后,我覺得就可以開始去了解其他一些書籍了,你會發現書上有講得某一件事都可以運用到你平時的工作上。看書其實更多是學習作者的思維和想法,做運營更加如此!
下面推薦自己覺得還可以的書籍,感覺這些書看過了還可以再看,看了每次都有新的領悟。
1. 《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張文霖、劉夏璐、狄松
2. 《游戲運營手冊 Beta》趙強
3. 《游戲改變世界》簡·麥戈尼格爾
4. 《無價》威廉·龐德斯通
5. 《怪誕心理學》 理查德·懷斯曼
6. 《海底撈你學不會》 黃鐵鷹
以上就是一年來,我自己轉型到運營所學到的一些東西。其實很多人會問我,為什么放著好好的開發不做,去做個運營?我只能說:喜歡,就這么簡單!
歡迎大家留言反饋,有了你的反饋下次會寫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