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營職能是如何產生的?
黃有璨在《運營簡史》這篇文章中講得非常清楚了。
在互聯網行業中,“運營”職能的產生,源于產品價值的變化。
傳統產品,以水杯為例,考慮是否購買主要考慮兩方面:一是功能,水杯用來喝水;二是體驗,水杯的顏色、材料、設計等。
而在互聯網產品,以知乎為例,是否使用主要考慮:一功能,答疑;二體驗,知乎網站使用是否流暢、設計是否美觀等;三很大部分用戶是沖著一批高質量用戶去的,用戶參與也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互聯網產品的“用戶參與價值”包含三重意義:
一、用戶使用時長和關注給產品帶來額外價值,如更多廣告投放;
二、用戶互動過程中產生價值,如知乎、微信等;
三、用戶認可產品,可能會參與產品的開發、改善、傳播,甚至參與一部分服務,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米的米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工作內容已經無法用“銷售”、“推廣”這樣傳統詞匯來描述。以運營一個微信群為例:
?要先確定好微信群的主題;
?匹配核心用戶。將跟這個主題相互匹配的一群人拉入群中;
?明確群規,界定清楚我們在群里討論哪些方面的問題,哪些事情不能做(如發廣告直接踢出群);
?定期在群里拋出與主題相關話題,引導討論,維護好群內氛圍;
?找出經常積極參與討論的人,重點關注,多私聊;
?定期組織線下活動,熟絡并建立信任;
?建立SOP(標準流程),界定主要事件;
?群良性運轉
我們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用“銷售”和“推廣”來描述都有些怪怪的,而稱之為“運營”似乎更貼切。
2、如何定義、理解“運營”?
運營并非是一個標準的工作職能,而是要結合具體的業務類型,通過一系列具體手段的組合來實現特定目標的過程。
微觀層面上,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和資源投入,讓一款 產品/事情 能夠良性運轉的過程都是運營。
宏觀層面來講:
首先,任何一項業務,都包含【產品、用戶、運營】這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次,任何一個產品,只有和用戶發生關系后才有價值;
再者,基于業務的不同,產品和用戶的關系也會不一樣。就像婚紗攝影、雅思培訓等更多類似“一夜情”的關系;而互聯網產品與用戶,如知乎、微信,則與用戶關系頻次更多、更深入,更需要用戶認可。
最后,運營就是為了幫助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關系,以及更好的維護關系所做的一切干預手段。產品與用戶關系類型不同,我們運營的導向性也不同。
運營手段,無非兩方面,一是【用戶獲取和用戶付費】,包括第三方渠道推廣、病毒營銷、活動、廣告、媒體傳播、新媒體;二是【用戶維系】,包括客服、用戶體系建設(??)、活動、用戶激勵、用戶召回、活動、運行機制設計(??)。
黃老師對于運營從業者最大的建議是:帶著宏觀角度去理解運營,同時更要帶著微觀和落地的心態去做好運營。
注:抄襲于 《運營之光》1.2一個互聯網人,到底該如何理解“運營”這個職能。
榮耀屬于【黃有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