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一位朋友通電話,他要關注我曾經發過文章的公眾號,我突然想起,好久沒寫東西了。今天這篇文章,算是一個發刊詞吧。
大學以前,我挺愛寫東西,高中三年積累了好幾個本子。進入大學尤其是工作后,我便喪失了寫東西的習慣——喪失的眾多好習慣之一。去年,看完《博弈論》寫過一篇讀書筆記;應高中母校老師之邀,寫過一篇《做有意義的事 做一個更好的人》放在校友紀念冊上,也貼在自己的朋友圈和QQ空間,總瀏覽量大約2700人。
我猜想,這至少說明我寫的東西還是讓人不厭煩,應該多練練。但此后,我再也沒有好好寫過東西了。
2.
我為什么建議大家寫作?
哲學上說,每個人都有世界觀,但只有系統的世界觀才是哲學,也就是說,系統的世界觀才是有用的。人每天總會有一些反思教訓,一些欣喜異常,只有系統寫出來,才能做到總結過去,規劃未來。
人生走著走著,總是忘了一開始出發的目的了,而寫作是一個回顧和記錄的過程,讓人能夠經常有反思吧。
朋友們評價我擅長于當眾演講,應該是那些年喜歡寫東西造成的吧。高中時候,身邊有些朋友不上進,我總愛給他們灌點正能量;作為班長,老在講臺上激勵班里同學好好學習;在學生會里面,每日總要訓話。別人以為這種演講是好口才,我是反對的。
從來沒有真正的即興演講,只有日積月累后的侃侃而談。
現在,我感覺我的那些積累的感悟、觀點、能力在喪失。準確地說,那些曾經說過的道理,要我好好回想,我肯定會記起來的;硬要我上臺,我肯定也是能講話的。可是,我越來越少地把它們放在意識的最前端了。
人本性上是懶散的,所以我們需要用好的道理去告訴自己精進。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天天思考這些道理,講述這些道理,與身邊的人交流這些道理,塑造這個道理的實踐環境,用一個精進的環境是自己成為一個精進的人。
這是我建議寫作的核心目的,也決定了我寫作的內容。
另一方面,我認為寫作能訓練自己有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邏輯。
好的寫作者,懂得怎樣切入一個話題,并逐步剖析,最終抵達問題的核心。他們讓事情易于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做多角度思考。他們知道怎樣刪繁就簡,怎樣根據中心思想安排詳略、主次關系,知道怎樣圍繞中心點展開論述,知道如何高速有效地收集素材……
而這些,在工作與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
以前我跟朋友們聊天,愛引經據典,后來我反思,這樣并不見得自己讀書就多了,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你看老毛同志,寫詩寫詞寫古文都那么好,但是《毛選》里面都是大白話。人是因為他的思想所以優秀,跟其他無關。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文字樸素的作者,依舊可以僅憑思想的利刃輕易地直抵我們的內心深處。在這個世界中,思想將是最通行無阻的貨幣。
總的來說,寫作就是要看到自己哪一點上的不足,打開了諸多隱藏的窗戶,讓外面的風可以吹到自己。它培養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方式。它會增加你對社會變化、對身邊瑣事的敏感程度;而你對信息的接收模式,也將以思辨的方式進行接收。
這也許就是我建議大家寫作的全部目的吧。
3.
我也決定撿起筆來。
我將每周寫一篇主要是所思所想、讀書筆記之類。我寫的不好,也從不把寫作看成是特別嚴肅、特別宏大的藝術品去創作。但是我保證,我一定不會傳播負能量,不會污染朋友們的社交空間,這是我的一個底線。
要是寫完后,能交流思想,那自然是更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