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女都愛背小包?

羅振宇在去年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提到了幾個字,未來發展方向,“消內普現”,其中消就是消費升級,說現在人們普遍比過去越來越有錢了,但是據去年的研究表明,去年一年的方便面和啤酒的銷售量比前一年少了好多,具體數據忘記了。這說明什么,消費升級現象,人們手里有錢,但不會花錢在低端產品上,而是愿意花更多的錢在更好的食物,衣物,事物,或更好的體驗上。

現代都市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也確實在向這個方向改變。

今天分享的書是《聰明的女人背小包》,作者曾是日本銷量No.1 的奢侈品店店長,她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銷售經驗為例,總結出一套過精致生活的方法,寫成了這本聰明女人的修煉手冊。書中鼓勵大家從背小包做起,認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情和想過的人生。

主要從生活方式 消費理念,人生態度三方面來講述。

生活方式

人們喜歡背大包,因為可以裝很多東西,電腦,文件,各種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覺得方便應付各種場合。但是,包包越大,膽子越大,意味著負重前行,背負著沉重的擔子。

像寶媽出門就必須帶一個很大的包,要裝孩子需要的各種物品。那如果不是寶媽,或不帶孩子出行,就可以背一個小包包出門。

我之前老是背雙肩包,因為空間很大,裝了各種物品,有些東西來來回回的背著,其實到哪也用不到,同事就說我,你老背這么重的包不累么,包本身也有點重量,我想想,是挺重的,還很麻煩上下班過安檢。于是我最近換了個小包,一下感覺輕松多了,一連都背一周多了,也不想再背回那個雙肩包了。

因為包包空間變小了,考慮要放什么東西是需要經過仔細選擇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以下思維導圖中三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聰明女人背小包

如果無法做到只帶小包,可以考慮帶兩個包,一個大包一個小包,對寶媽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小包只裝最基本的東西,和朋友約會時,也可以背上小包,輕裝上陣。堅持給物品做分類,會讓你意識到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背小包的消費理念。

有次網上看一個人想買一張床,從網上搜了搜,覺得一張床的價格有點小貴,就沒舍得。而是買了個折疊床,覺得睡的不舒服,后來又買一個沙發床,再后來又買了一張床(忘記這次買的是什么床了)。這才吃驚的發現,買三張各種不同的床的價格加起來早超過原本那張床的價格了,如果一開始就買了最喜歡的床,也不會有后來的這些麻煩事,而且還能更早的住上舒服的床。于是,得出一個結論,在你能承受的范圍內,買最貴最合適的就是性價比最高的。

而要放到小包里的東西,購買的時候要考慮以下三點:

第一是使用的次數。
第二是應用的場景。
第三是給人留下的印象。

聽過一個計算方法,買一件東西,不是用你買的價格來計算,而是將你買東西的價格除使用的次數,即你每次使用它的價格大概是多少。比如,有人買一雙鞋子花了50元,穿一次就壞了,不能再穿了。另一人花了500元買一雙鞋子,穿了100次都沒壞,還可以繼續穿。顯然,第二個更劃算,而且每次穿鞋子,感覺也更舒服,體驗更好,并且也會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另外,優雅不是奢侈,也絕非廉價,而是適合。

如果有機會,可以適當的花一部分錢或精力,在比較高端的體驗上,比如去吃一次更精致的大餐,或試穿定做的衣服。有助于我們了解同一種事物之間的區別,以后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做更好的選擇。

背小包的人生態度。

金星采訪陶虹時,問了一個問題,家里是你給孩子做飯嗎?陶虹想了想說,在陪孩子和做飯之間,我選擇陪孩子,阿姨做飯。

楊小米在公眾號中也提到過,家里請了一個鐘點工阿姨,每天來幾個小時打掃衛生和做飯,這樣她就可以節省更多時間來寫文章。

學會生活外包,才會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事情分兩種,一種是“只有自己能做的”;還有一種是“別人也可以做的”。分清這點,能讓你在家庭和工作中避免過度操勞,讓你專注于人生中重要的、非你不可的事情中,即 你人生中小包里的事情。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說,“女人總是過早地擔心那些還沒發生的事,因為猶豫不決,失去寶貴的機會”,這在心理學上叫“回避成功”。因為有很多擔心,所以會準備這個、準備那個,導致“人生的包包”越來越大,消耗了不少精力

所以換一個小包吧,你的人生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

就像之前提到的極簡生活一樣,去掉那些多余的,不重要的東西,只留下最必須,最重要的。

ps:今天下班挺早的,結果被前同事拉著去后海逛了一圈,又去吃了羊蝎子,導致回來都10點多了,也導致寫到了現在。

北京后海夜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