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4游惠安崇武古城,很榮幸一起為古城630周年慶生。開心的一天!

渠丘風光略已知,一行大雁惹秋思。

海眼井邊說舊事,留云湖上似瑤池。

秋分之際,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在這個美麗的時節里當然不會錯過周末出去走一走。

說起崇武古城,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了,因為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悠久。

小時候我也來過幾次,當時小沒認真去了解古城的歷史,一直以來就想過來再次重溫古城的史跡,今天就讓我帶大家一起古城尋蹤。


水關門被稱為崇武古城~第五城門。

在惠安崇武古城內的西南角,有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漁村叫做潮樂。走在村莊水關內古老而滄桑的土地上,俯拾皆是“海絲”史跡:古濠舊家、顯公祠、黃吾野故居、林廣記、染絲井……它們見證著璀璨的東亞文化交流史,也都蘊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第一站

水關門

從崇武古城風景區大門往北走100多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號稱崇武古城“第五城門”的水關門。它高2.1米,寬1.3米,是我國現存七座古城中最小的一個城門。崇武古城的制高點在城中的蓮花峰,而最低正是水關。關外是澳口,天文大潮時,海水從城根下的涵洞涌入。如果遇上臺風暴雨,沒了水關排泄,“水關漁家”就會成“水里人家”。

站在水關口的“水關井”邊,還得說說這關門外不遠處另一口姐妹井“試酒井”的故事。傳說清代康熙年間,這里有個心性善良的年輕媳婦非常孝順公公,天天好酒伺奉。后來公公誶然去世,媳婦卻被謠傳 用酒毒害公公。她憤而投井,冤魂不肯散去,夜里經常倚佇井沿,捧著一碗井水,請過路人試“酒”。從此夜里再沒有人敢獨自走這條路。后來一搜外來商船的船老大赴宴后醉酒經過井邊,喝了碗“酒”后大贊是好酒,媳婦冤魂從此銷聲匿跡。人們便把這口井稱為“試酒井”,以懷念那位蒙冤的媳婦。


中華名小吃~惠安崇武 (猛忠魚卷)

第二站

崇武小吃“猛忠魚卷”

說起魚卷,大家一定知道這就是崇武名小吃了。從水關門進來200米處再往右手邊走大概50米有個拐彎處就可以看到惠安縣崇武猛忠食品廠“猛忠魚卷”,一進大門就可以看到墻上也掛著一個大招牌寫著四個字“猛忠魚卷”接著老板帶領我們到廠里頭考察他們家制作魚卷的設備和材料,隨后還安排了一場體驗制作魚卷的過程,首先把準備好的口罩、圍裙、袖套讓大家一一戴上,接著還要清洗干凈雙手,然后才把準備好的優質野生馬膠魚肉拿出來放到桌面,緊接著老板用手演示了一遍給大家看,再讓大家自己學著做起來,看似簡單的活,其實很不簡單,需要用對手勢和手力合并才能制作出好的效果。

考察設備和體驗制作過程

走進廠房生產線,里面分別放了好多臺生產設備,有魚肉和魚骨頭分離機器、魚肉攪拌機器、壓縮機器、包裝機器……經過一系列機器制作好,最關鍵的還是人工制作了。崇武小吃魚卷采用的跟其它地方不同的地方是:制作魚卷不僅選用的是最優質新鮮馬鮫魚,還在最后一道工序上沒有采用成型機器制作而是運用了很講究的手工方法制作出美味的魚卷。

我親身自己體驗了一次手工制作魚卷,真不是吹出來的,感覺真是體力活啊!

小朋友們體驗成功

通過在老板和工作人員細心的指導下,把制作好的魚肉先用秤桿稱好每塊都平均手掌大的重量,接著小朋友們一一體驗最后一道工序,手工制作包魚卷,沾點水,再把魚肉放在透明保鮮袋上面,用手推成卷形的長條,平衡后一條魚卷才算成形了。幾個小朋友都很認真的在做著魚卷,同時也學習了中華小吃的文化知識,收獲滿滿,很開心。


古城630歲生日快樂

今天很幸福迎來了古城630周年紀念日,我們一起用親手制作的崇武小吃“猛忠魚卷”為古城慶生,為古城代言,歡慶古城歲月崢嶸!繁榮昌盛!節日快樂!萬事大吉!

古濠舊家是明朝經千戶府邸遺址

第三站

古濠舊家

繼續水關尋蹤,了解古城潮樂村歷史文化。

從水關門沿著石板路往東走,100米后可見一個石楹門,這就是古濠舊家。

古濠舊家是明朝經千戶府邸遺址。經姓堂號“鄖舊”,其先人于明朝洪武年間,自安徽臨淮赴任崇武所百戶。后人于明朝乾隆慶年間立功,升為副千戶。

古濠舊家見證了古泉州的東亞外交史。

染絲井見證了當地盛極一時的“海絲”貿易

染絲井

下庵井又叫做染絲井,被當地人稱為崇武“第一福井”。

崇武古井很多,潮樂水關區就有形態乃至特質不同的古水井25口。有人說,崇武古城的每一口水井都有一個故事,下庵井就是其中一個。

下庵井,外沿呈四角形,井內則為六角形,井深3米,常年出水量大,歷代稱它為“不枯井”。清代中期,林廣記經營絲綢、布匹、就是取這井水漂染絲布,成品從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出口海外。所以,下庵井也有染絲井的雅稱。

黃吾野故居-明代建筑物

黃吾野

拒載,黃吾野51歲時進京,詩書畫轟動京城而受當朝皇帝召見。然而他堅不受官,一生布衣不仕。他有詩70卷存1400多首,不乏愛國憂民佳作。他還擅長書法和繪畫,作品被視為“神品”,世稱“詩書畫三絕”。

黃吾野故居雖多修損,但仍保持清晰原貌,是崇武古城內至今遺存的少有保留明代軍營房規制的建筑物。今天我們站在這故居前,感受黃吾野傳奇的一生。

黃吾野故居

今天的水關尋蹤就要結束了,不過這只是潮樂村水關之旅的一部分,除了這些,還有城隍廟、海潮庵、分飲井、舊泉春、北佳樓、涌泉井、秀山樓等景點。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蘊含著一段深厚的歷史。它們靜靜地守在小漁村角落,等待你更深入地來尋蹤探秘,共享“海絲古地、文化潮樂”的古香古色、多姿多彩。


小岞美術館


小岞館內景區的一角

第四站

小岞美術館

小岞的美和韻味在小岞美術館可在這視覺中體現,使得藝術家門對小鎮的視覺美學和人文民俗有了更大的提升和突破。

小岞美術館由北京紅磚建筑設計師、北京董豫贛教授設計,由一幢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具有濱海特色的鄉村美術館,館中展示有畫家在小岞的寫生作品,驗證了小岞風光美如畫。


海灘邊上景色
大海


第五站

海邊抓螃蟹

大海,大海……我們來了!

這也是今天的行程中的最后一站了。

看,大朋友、小朋友們已經迫不及待把鞋子甩開,開始進行抓螃蟹行動了。螃蟹們可狡猾了,一聽到微微的動靜馬上躲起來,要抓它,可不容易哦,小朋友蹲侯許久,都不見螃蟹上鉤,這下可急壞了好奇心的小朋友了。但是功夫不付有心人,苦苦等待將近一個小時,小朋友終于抓到兩只,瞬間開心的又蹦又跳。這時候天色漸漸暗了,我們也該啟程返回了。

結束今天的行程,帶上愉悅的心情,坐上了返程的大巴。再見!古城!再見!大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