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永遠是孩子心中的“女王陛下”(二)

華子的人生蛻變之旅原創第257篇


2017年7月8日? ? ? 星期六? ? ? 陰(農歷六月十五)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256篇

朋友爽朗的笑起來,她說:“好羨慕你,女王陛下?!?/i>

我告訴她,去年五月的一個中午,兒子很晚還沒有回來,在外環路上,我找到了他。這一路,槐花開得純白如雪,幽香撲鼻,兒子正專心致志地往樹干上寫字,一棵一棵地。

他對我說:“今天是母親節,我沒能買到康乃馨,就來到了這里?!被ㄩ_的那么好,卻有人采摘。

于是,兒子就用水彩筆一筆一畫寫下了這些稚拙的留言:“這是我送給媽媽的花,請不要摘,讓它好好的開。”

望著這一路盛開的槐花,我知道,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牽著孩子的手。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聽到這里,朋友眼神變的柔和起來。

我繼續告訴她,就在前天,我和兒子一起去醫院驗血,當醫生宣布兒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時候,他一下子歡呼起來:“太好了,如果以后媽媽生病需要輸血,就可以抽我的了!”

旁邊驗血的人,還有醫生和護士,都感動的說:“有個這樣的孩子,真好?!?/i>

我平靜地陳述完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卻在霎時間濕潤了。

我對朋友說:你沒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時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無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溫暖。但請你一定相信,遇見了孩子,就是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朋友地點了點頭,露出了贊同的微笑。

(全文完)

看完之后,滿心的感動。由此讓我想到我的孩子,類似這樣的事情也很多……

其實孩子三歲之前我真的不懂如何陪伴,心里想的就是他趕緊長大,長大就好,至于陪伴,就是不讓他餓著,不讓他凍著,其他我真的什么不懂……

還記得那年因為和先生鬧矛盾,無法打開心結,更無法安心帶孩子,所以在先生準備出門上班的那一瞬間,我比他跑的還快,后來我倆就這樣追著跑,孩子也跟著后面趕我們,一開始孩子覺得追追趕趕特別好玩,再后來發現矛頭不對,放聲大哭……

不是沒想過回頭,那一刻,好像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沒法去控制自己,等我再回到宿舍,孩子已經不愿意來理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一刻孩子的眼神……好陌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童乖剛出生的那些年,先生很寵他,由此孩子更喜歡童爸,要他抱,要他剪指甲,要他洗澡,和他一起玩……每次一到上班時間,先生都偷偷溜走,一旦被童乖發現,那個眼淚嘩嘩的……我不知道原因,盡管當時日夜也是我這個當媽的陪著,可孩子就是和我不太親。

我也曾懷疑過,也失落過,可不知道怎么找原因,甚至自己還想,如果我是孩子,肯定也希望擁有這樣一個像先生的爸爸……(自我安慰法)

現在的童乖,特別黏我,每天早上醒來要我抱抱,才肯穿衣服。什么事情都要和我商量,經常在我做事的時候,來幫我的忙,看我很辛苦的時候會說:媽媽,我愛你,你辛苦了,坐下息息吧!

在我皺著眉頭,發呆的時候,他會問我:媽媽,怎么了心情不好嗎?特別難過的時候,他會自己玩,還會告訴我:睡一覺吧!睡到明天,心里會好受一點!

還有洗碗,洗衣服和洗鞋子,我從沒刻意教過他,可如果他有興趣的時候,做的真是有模有樣,一板一眼的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兩天娃摔跤,一不小心胳膊肘蹭破皮,孩紙是個怕疼的孩子,哭的厲害,后來我給他找了個蘆薈膠,給他涂涂,結果真的好的特別快。大概兩天就結疤了,孩子很開心。

看著他的胳膊肘,忽然問我:媽媽,那你上次騎車摔跤,腿也破了皮,怎么沒用啊?我回他:媽媽那時候不知道蘆薈膠在那里,也不想找,這不你摔跤,又那么怕疼,我就想著一定要找出來!我邊說邊還整理衣服。

童乖很鄭重其事的跟我說:以后你摔傷了。也一定要涂,涂了一開始有點疼,你看現在好的多快。記得那兩天腿疼我還想著去溜冰,他不準,說放我假,儼然一幅“小大人”的模樣。

還有好多好多的細節,這些年,與其說是我陪著孩子,不如說他是來助我成長的。是來圓滿我的人生!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簡單,孩子比大人好一點,孩子確實活在當下!比如這兩天的微信語音交流,孩子在屏幕那頭撒嬌都那么自然!

現在的我,真是越來越發喜歡他了,不是因為責任和義務,而是就這樣慢慢的陪他一起長大,吃苦享樂在一起。會站在他的角度和世界來思考他為何會有那些表現,不再逼著他做他不愿意的事了。

謝謝你,童乖,選擇我,讓我來做你的媽媽,我愿意相信你就是借我的肚子來成就你自己,而我心甘情愿貢獻出我的微薄之力,讓你活出更美好的自己!fighting!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用我余生,護你周全!直到有天你展翅翱翔……


我是日記星球的34號星寶寶華子,正在參加孫老師的21天蛻變之旅的寫作訓練。這是我的原創第257篇,相信日積月累,滴水穿石的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