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上了頭條?

“六小齡童”、“春晚”、“小鮮肉和傳統文化”只要一打開手機,這些字眼就無處不在,剛開始的話題是經典的“猴王”六小齡童無緣春晚,大家感到遺憾,隨后是感到傳統的中國文化被沖擊擔心傳承問題,隨之是氣憤,請了那些鮮肉明星卻讓年近60的六小齡童無緣最后一次猴年春晚,之后又有一批認為“那些氣憤六小齡童沒上春晚的人是虛假情懷”不同的觀點引發了不同的文章和評論——口誅筆伐,讓人有一種“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分分鐘干死你”的節奏。微博上“六小齡童上春晚”的話題討論有62.3萬之多,其中也有很多明星紛紛表態,我仿佛能感覺到冰冷的手機里傳出了廝殺的聲音。

但是回到事件起點,大多數網民的意愿是希望六小齡童上春晚,而后續的話題無非是由不同觀點與反駁演變出來的,我看了一個“猴年春晚你想看到誰?”的投票,六小齡童呼聲最高,我想作為央視也會對這種意愿做出回應,至少在年關時我們一定能看到章老師的精彩表演。但現如今,我聽見了了另一種名為“網絡暴力”的聲音。

還記得王寶強嗎?

王寶強由于親人意外離世在微博上發了一條有情緒的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中一貼的評論就有5.6萬之多,評論者大多分為兩派,一派是認為王寶強是公眾人物不應在公眾平臺爆粗口,批評他沒素質,不文明讓人失望。一派是認為明星也是人,認為家中出了事,情有可原,因此展開了一場口水大戰。冷靜下來想一想,王寶強發這則譴責,主要是想表明案件已過多日并未解決,希望引起關注,但不知為何,輿論的導向轉為明星可不可以爆粗口,即使有些評論想將事件轉回正常軌跡,但在“大戰正酣”的現狀下只能被默默的淹沒。王寶強看到這種現狀估計也只能在自己的傷口上默默的撒把鹽了。

縱觀近幾年來,輿論將事件始末扭曲的現象屢見不鮮,公眾平臺給了人們一個言論自由的突破口,能夠抒發己見,“不管你看不看,反正我說了”大多帶著剛了解事件后的情緒去評論,這種情緒是會傳染的,從而改變了輿論的導向。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對自己的評論不能負責,不能站在一個理智的角度去看待事件的始末。在看到一個“熱門”時間后,冷靜幾秒鐘,再去評論,也許效果會大相徑庭。亦或是各抒己見,“一千個讀者有一萬種評論”是因為在評論事件后。我們還要去評論評論其它評論者,“你說的不對?。∥艺J為······”“擦嘞!你就對啦!告訴你······”撕逼大戰就此展開。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人會說了,不對??!面對那些不正確的評論我們要據理力爭,要批判,要改正。兄弟,歇歇吧,他既然已經有這種扭曲的思想了,他媽應該早知道了,掰了這么多年都沒掰正,你三言兩語就有用了?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評論是對的,那你會感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你會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的那一份正能量傳遞出去,而不是在撕逼大戰中成為其他人的炮灰。

而且六小齡童上春晚的事件我隱約覺得是一個營銷事件。

我在一個閱讀量上萬的關于六小齡童上春晚事件的簡書熱門文章中是這樣評論的

我們心疼著章老師但我覺得最終的收益方卻不是他

1~央視春晚吉祥物康康已經讓春晚的關注度提升,但是這條事件出來后,央視春晚再次引起關注和討論,“不看春晚,第二天拿什么吐槽”怎么看都像是春晚在造勢

2~百事可樂百事可樂的猴年廣告講述的事猴王世家的故事,而這條消息出來后,很多人都關注并轉載了這個廣告,有的還說,春晚不如讓百事的導演來導,百事的廣告無疑是大贏家,而很多人間接做了百事的水軍。

3~《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很多消息說原本和章老師同上春晚的是郭天王,而不久郭天王同是孫悟空題材的電影就要上映了,宣傳時機剛剛好

我不是心機婊——只是事太巧

其實我覺得,有家人的春晚看什么都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