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月兒明,
男女老少烤雜病。
烤烤腳,百病消,
烤烤腚,一年四季不得病。
……
正月十六家鄉有“烤雜病”的習俗。在河北有些地區也被稱為“烤百靈火”、“烤柏齡火”或“烤百齡火”。俗話說“烤柏齡,去百病”,可去災除病、延年益壽、長命百歲。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一家老小、街坊鄰居皆聚到一起,熱熱鬧鬧地圍在篝火旁,不一會,一堆堆篝火就照亮了整個村子。近處火苗熱烈地翻滾著,遠處星星點點的光亮像跳躍的音符,串起許多溫暖的回憶。
正月十六烤雜病時,除了玉米秸稈和一些作物的枝枝葉葉,柏齡樹枝也是必不可少的,想來正是其諧音契合了“百齡”的意思。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小孩子們對這一天是抱有許多期待的,家鄉有個說法“烤雜病要烤夠十八攤”寓意“十八般武藝樣樣行”或者“祛病消災”,女孩子們每在這時總會三三兩兩地組團游跑于整個村莊;男孩子們則買來各式禮花或者竄天猴、小鞭炮等,熱熱鬧鬧地放著,有時候還拿著它們,來嚇唬一下女孩們,并樂在其中。
記憶中的“烤雜病”有許多小故事和小情節。八九十年代時,那時人們的日子還比較窮,在這一天,巷子里的人家會你搬個破草墩,我拿個舊笤帚,那家再提個破鍋蓋,歡喜地湊到一起來烤。烤雜病要與鄰家背舍一起烤,一來顯得和氣,二來聚個財(柴)氣,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烤雜病”用的秸稈,都還是有些的人秋收時專門備下的玉米秸稈,篝火堆里同樣再也見不到破草堆、舊笤帚這樣的物件了。時代的變遷,讓這個習俗少了許多小時候的味道,匆忙烤完后一些年輕人更是驅車上縣城去看花燈。小孩子們也不再像我們小時候一般,非要轉夠個十八圈才回家了……
烤雜病的重點是“烤”,據老輩人說,在火堆邊烤哪個部位,就可以治那個部位的病。所以當火焰騰騰竄起,大人小孩便映著火光,伸伸腿,轉轉身,拍拍屁股,翻翻手,嘴里還念念有詞:“烤,烤,烤雜病,烤在哪里哪沒病;轉,轉,轉,轉個圈,出門撿個大元寶……”
這個夜晚,相信從河北地區的上空來看,能看到許多這樣的星星點點,盡管空氣質量不佳,但這個儀式仍舊在傳承著。或許,“烤雜病”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象征了人們對于家人健康的良好祝愿。在這一天,讓我們暫時忘卻大氣污染之殤,任性地烤一烤吧!
同時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ps:正月十六之后,年基本算是過完了……)
文|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