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故鄉狠狠拋棄

我們終將故鄉狠狠拋棄

留給自己的沉默

白云飛 - 故鄉

第一次遠離家門,我坐的是雙層臥鋪長途汽車,舅舅送我上學,把學費生活費封在內衣口袋上。為什么不坐火車,因為沒有直達火車,要繞道很遠。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遭遇N個我們叫做黑店的停車點,必須交錢吃飯。那飯,在家里我們只拿來喂豬。現在漂亮整潔廁所干凈宜人,熱水免費喝的服務站,那個時候連傳說都不是。

然后,每次回家來上海往返,偶爾貪圖火車票的學生優惠,繞道鄭州,順便在鄭州跟老同學會個面。二十幾個小時的火車硬座是常態,偶爾是站站停的綠皮火車。現在的很多孩子只聽過沒有見過。

漸漸的,聽說有在修直達的火車線路。終于,火車線路通了。時間上縮短了幾個小時,但依然難以避免綠皮車。

無論是火車還是汽車,從魔都出發,都是下午或晚上。無論是夕陽的余暉籠罩著城市的上空,還是城市的華燈初上,燈火輝煌,都讓魔都散發著一種迷人的光輝和性感,同時,一種宛如幻境的朦朧感籠罩著我的腦海,不真實的真實感,這是不屬于我的城市。我即將奔赴屬于我的小鎮我叫做故鄉的地方。

沿途,車窗外,風景變換。江南秀麗的風光和同樣秀麗的建筑一步步后退,漸漸的,房子越來越粗獷,越來越沒有美感,可是卻覺得越來越熟悉和親切,我知道,家鄉近了。這種風景線才是我所熟悉的,才是我骨子里浸潤的記憶,才是帶來我情感波動的緣由。

而每次回到我所熟悉的故鄉環境,往往也只有一天的蜜月期,有時候甚至只有幾個小時的蜜月期。心心念念的故鄉,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樣心心念念希望的那樣待我。那個時候,魔都還沒有將我拉入他的懷抱,他也并不屬于我,可是他多樣的文化還是給了我潤物細如聲的滋潤。這種滋潤拉開了我和故鄉人,親人的認知差距。免不了的,他們不適應,我更不適應,不懂處理沖突的年輕姑娘,憋著淚,憋著委屈,憋著天下最大的惆悵,再一次踏上了離家的路程。剛上車,鼻子一酸,看著窗外的父母,硬是把眼淚憋回去。

等睡了一覺,已然到了魔都的清晨。車水馬龍的城市顯的那么面目可憎:上海那么大,卻沒有我的家。我的口袋差不多也只有三十三塊。這樣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不屬于我。可那個我心心念念的故鄉,好像也并不屬于我。

和魔都和故鄉的情感糾葛,反反復復在無聲無息中拉鋸了十幾年。我讀書,我讀最高的學歷;我出國,我去看世間風景;我工作,我去最吸引人的行業No.1的500強公司工作;我旅行,我去爬海拔5000米的雪山;我讀書,我一年閱讀幾十本上百本各種各樣的書;我結識朋友,我千里走單騎驢行;我同房東中介痞子打交道,我住過魔都的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搬了十幾次家。。。。。。我把魔都變成了我的城市。我熱愛著這個城市的多元,我熱愛著這個城市相對便利的服務,我熱愛著這個城市的天際線,我熱愛著這個城市劇院和劇場,還有無數個奇葩而又有意思的讀書會,還有那各個場合認識的有意思有故事的朋友。Samathan曾經對Carrie說:Comeon,this is New York, you can pay someone do it for you.而我的口頭禪說:搞沒有搞錯,這是在上海,付錢讓人做就是了。這句話伴隨我渡過漫長的青春期和情感單身期。不需要特別多的錢,一個單身姑娘就能不因為一時軟弱而想靠一個男人來度過難關,多么美好的城市。這就是我的城市。

我還是非常想念故鄉的,故鄉的親人,故鄉的食物,故鄉的我的母校,故鄉的我的老宅子,故鄉的我的一切。只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外面的朋友更包容。故鄉的一切都那么美,可是故鄉的沖突已經白熱化,婚戀觀念,財富觀念,子孫觀念,已經到了完全無法調和的矛盾,和故鄉的幾個小時的蜜月期已經是奢望,減為踏上故鄉土地的幾分鐘而已。無窮無盡的爭吵,無窮無盡的互相不體諒不理解,無窮無盡的去消耗對方的愛,我和故鄉都筋疲力盡,兩敗俱傷。我選擇遠離故鄉,遠走他鄉。

不是任何一粒種子都可以在魔都生根發芽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種子基因好,還要種子自己努力吸收養分啊。我愛魔都,魔都也未必愛我,愛他的人太多了。自然,要融于這個正在崛起的世界大都市,多少還是需要花點精力和時間的,咱非天賦異稟之人,辛苦談不上,精力還是需要花點的。慢慢的,開始淹沒在魔都的車水馬龍和滾滾紅塵之中。

偶爾回頭一看,故鄉還在,可是,故鄉變的越來越陌生。

十幾年來,不時的傳來一些熟悉的老人老去的消息,有些結局不忍聽聞。不時傳來,熟悉的年輕人出外掙錢,發財了;而有一些,是再也沒有回來。偶爾傳來一些爭氣的孩子讀書的消息,偶爾傳來一些輟學走入歧途的孩子。有些是不相干的人,有些是至親的人。有些時候覺得自己能夠做點什么,為這些人,有些時候又憤怒的覺得自己實在是多管閑事。有些提出些不合理的要求,有些舉手之勞自己卻沒有能力做到。有時候覺得自己神通廣大為人指點迷津,可是轉眼又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讀過一些書,見過一些人,竟然慢慢的開始認同宿命這個詞語。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渡人的能力,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被渡的福氣。開始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我的宿命是,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中,在故鄉和魔都的生活中,錘煉自己,哪怕再割裂的生活,再割裂的文化沖突,再割裂的情感表達,都是逃不開的。

再回頭看看,我出生的那個小村莊,已經廢棄了。只有我爸爸媽媽還把老宅子給保留著,期待退休不干了有一天再回去過田園生活。他們早已經離開土地二十幾年了,而村子已經沒有別人了。本家二奶奶顛簸著腳撥開齊腰深的草叢,帶我去老宅子,記憶中的平坦大道不過一個跨步的距離。我魂牽夢縈的童年生活,日夜在我夢中出現的大院子,葡萄樹,大水井,竟然如此的小,如此的破敗。通往外婆家的路,是多么漫長啊,記憶中都需要走一天的,現在車程十分鐘。外婆的村子,也已經廢棄了,舅舅們早已經定居在南方的那個著名的偉人圈里,外婆自己一個人住在城里一棟大房子里,村子里只留下一個老宅子,留著念想。每年,趁外婆生日的時候,大家回家聚一聚。也只有這個時候,大家才會撥開所有俗務,千里迢迢的趕回去。

血脈需要永續,家族需要傳承。年輕一代面對著激變的社會環境,無論是自營還是打工糊口,都必須遵循這個叢林社會的法則,學會這個叢林的游戲規則,而家族的傳承需要的新鮮血液也要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金錢和社會地位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因為見過了世界,難免想去擁有。城市叢林,和鄉土叢林,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法則,有時候,甚至是完全相悖的法則。人類的適應性是難以估量的,基因的傳承動力超過一切。那些不適應城市叢林規則的鄉土理念,被有意無意的淡忘,直至拋棄。

慢慢的,故鄉,被我們狠狠的拋棄。無可奈何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進大觀園之前,晚年已不再從事勞作的劉姥姥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女婿沒什么本事,因此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眼看著年關將近...
    八千春秋閱讀 729評論 0 0
  • 我不知道一個人能否會覺得自己時時都對,事事都好。 朋友中,S在我眼中是個很完美的女性。長得漂亮,氣質好,美國留學背...
    yoyowu_世界閱讀 356評論 1 0
  • 思考或行動力的運轉速度越快,想法或是行動的范圍也會擴大,能完成的具體事物也越多。所以我們要把今天過成有生以來最美好...
    黑金公主閱讀 188評論 1 1
  • 將從前學過后來又遺忘的卻久久在心中回蕩著的東西再拾起來的時候,你會有種特殊的感情。就像某天在路上碰到了你暗戀了很久...
    missrainyday閱讀 67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