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的咫尺方寸

群居動物是指以群體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無論進食、睡覺、遷移等行為都以集體為單位,彼此間相互關照,相互協助的動物。殘酷的自然面前群居意味著生存,掉隊的羚羊卻有更大機率成為被人的晚餐。社會的發展變革讓群體的規模大幅減小就能夠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這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幾十甚至幾百人才能夠打下野牛,養活一大家子。同時,相比如今的工作,狩獵大量的空余時間讓部族成員社交、交流。當然我們如今每天在工作中也交流,但仔細聽游牧狩獵者的交流話題,恐怕很少有打野牛經驗總結、下一季度狩獵計劃。不說這些遙遠的祖先, 時間拉近到20年前,PC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手機還沒有普及到人手一部(功能也只是簡單到電話和短信)、沒有更多的電視節目。那時的小朋友沒有一人抱著一個平板,還是一群人瘋跑、打鬧。

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獨處的機會和理由,而我們也比以往更需要空間。不像磁鐵正負極緊密貼合而更像磁懸浮靠近而分離,距離減少了摩擦力。

不是纏繞,依偎,而是以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如果愛你,不像攀援的凌霄,不學癡情的鳥兒,像泉源,險峰,日光,春雨,但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致橡樹

不是纏繞,依偎,而是以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距離產生美,而更多地是適度空間給你以獨立的靈魂。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內心認識真正的自己,在外界受到同樣的認可。而我們確實是很難全面的認識自己,更何況人總是在變化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看別人也是看自己。對內,我們不能過度貼標簽;對外,我們不能妄加揣測。

事情的本質不易發現,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真理都是相對的那我們還能相信什么呢?當下。保持著一顆隨時準備推翻認知的心。不知道對方經歷過什么,當然其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具體是什么樣子的,也是說不清楚的。那我們更是無法知曉對方,因而無法斷言。適度的距離,讓我們相鄰又不貼緊保持空間挺直腰桿站在一起。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