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善于表達和有想象力的人,腦子里經常有一團漿糊,百無一用。偶爾被一點小情緒、小場景調動想表達點什么東西,鍵盤敲字盡是胡言亂語,沒有邏輯。與提筆時的想法差之太遠,而翻看過往閑言碎語,我以為還挺好。
2013/6/9,結束了大學的最后一堂考驗,完成了畢業答辯。那是心中惱怒,辛苦了兩個月的成果,答辯老師問的全是偏門,不切要害,分數也不盡人意,而我其實一直是一個比較看重權威、排名、優劣的人,畢竟從小這么教育這過來,還很順心,也就沒有自主地去否定這種規則,因此心里面有些失落。
回過頭來想,多少還是歸咎自己。愛走偏門,不求專一,從未精深。
明明學的是自動化,硬要找一個電氣的課題,全專業也自我一家,別無另類,當然臺下的答辯老師也是自動化。當時淺薄的以為學習了這個課題,于工作有益;當時自負的認為,我做的別人沒做,多少有點了不起。其實兩頭都被看低。
整整兩年,專業掉了,小課題也掉了,淪落到泛泛之人。沒有了文憑做敲門磚,也沒有學識做上階梯。
賴以求生的技能沒有,安穩自足的見識沒有。
小鄉村的狹隘一胸腹,小青年的浮躁從頭到足。
這種狹隘導致了什么樣的后果?
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愛好和方向。
選專業、學校我自己包辦。當時在別人、家人眼里我是個自立和有見識想法的人。那時身邊的別人都有非學習的方向,我沒有可借鑒的。家人一竅不通,只有埋頭付出。我看看報紙,自動化、機械就業好,報考人數多,好!我就選你倆。再看學校,一本上不了,二本學校有幾個一本專業,名字也還不錯,先把你填起占個位,(既然是平行志愿,干嘛不填幾個從高到低,踩狗屎也是高的容易踢到。)二本再選幾個學校,專業。最后莫名其妙進大學了。
興趣愛好?人生方向?專業?開拓視野?回過頭來,才看清楚,心里面無形中烙下了進大學就了事的烙印,這個烙印于各處捕風捉影,然后一錘一錘烙進意識,之隱匿,之深刻,就像農村來的狹隘和淳樸一樣。隱匿地會偽裝,別人一次次告訴卻假裝看不見;深刻地認識到重走四年,路也會一樣。
當時的選擇基于當時的考量,而“當時”在我的視野里無法超過一年,一年內厭惡,一年內后悔、一年內迷茫。一錯再錯,一換再換,落的無所依靠,猴子掰玉米,從小的道理,卻又不如狹隘烙印深刻。
心小,路就無法堅定。
回過頭來,智者、導師只有心靈雞湯里有,路終究得自己選擇,自己走。錯誤的選擇或許是一次機會讓回頭遇見別樣的美好和熟悉、歸宿,或許是錯誤的人生,比同齡人節奏緩慢,比同齡人低矮,或許是意外結束無盡的錯誤,或許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