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艾草為純陽正氣之物,屬于偏溫的中藥材,有“女性保護草”之稱。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這就說明艾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在臨床上,艾葉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據韓國古醫書《東醫寶鑒》記載:“艾草可治久治不愈的多種疾病,可治婦女子宮出血并具有安胎作用,同時還可治腹痛、赤痢和白痢,對因五臟痔漏導致的流血、生瘡也有療效,另外還可以祛風寒,促妊娠,助生肌。”
艾灸是中醫流傳已久的一種養生治病方法,早在春秋戰國之際,人們就已經用艾草來作為針灸的必要工序了。艾灸就是用燃燒的艾草在人體的穴位上熨、灼,使熱量通過穴位進入經絡,達到疏通經絡、祛寒療疾、養身保健的作用。一般選擇氣海穴,也就是在肚臍下1.5寸。
艾灸治療經過長期廣泛的臨床實踐研究及歷代醫家的總結發展,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點。艾灸療法的指導思想就是中醫的整體觀念,即通過調動人體積極因素,來調整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從而抵抗疾病帶來的危害,消除疾病帶來的痛苦,最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使用艾灸的最佳時間】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艾草為純陽性,在陽氣最旺盛之時施“三伏灸”,將雙重陽氣作用于體內滲入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所,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寒逐濕、鼓舞陽氣等。此時使用效果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