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生命的誕生或延續是宇宙間最奧妙的事,每個生命從出生開始,無不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奮斗。但有的生命卻為了自己的存在和延續,不顧他人的感受,亂殺無辜。尤其是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把糧食以及其他生靈視為人類的生活資源,肆無忌憚地獵殺各種生命,消耗大量的資源。有的甚至因為自己的貪婪、嗔恨、愚昧與愛恨情仇而傷害他人,甚至把殺生作為一種事業或信仰,有的人則因為自己的抗壓能力不夠,當遭受外力沖擊而無法突破逆境時,就以自殺了斷——這些都是最丑陋或者對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

1.什么叫殺生?

?????????????????????????

殺生就是殺害生命,包括自殺與殺他或者教殺、誤殺。宇宙間不只人或動物有生命,凡是山河大地,一花一木,一沙一石,他們中均存在生命,只要破壞其正常秩序,就是殺生。佛教經典告訴我們:“一個馬蹄的范圍中有無數個龍的城市?!遍_始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傳說或者神話,一個馬蹄大小的范圍怎能容下龍的城市,而且是無數個龍的城市。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逐漸進入高級階段,人類科學文明也突飛猛,當西方人用先進的科學儀器看大小物體時,發現其實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命,這些生命一般渺小得無法言喻,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城市,以此證明佛教所說并非傳說或神話。以前的佛菩薩也許用智慧看見這些微小的生命世界,甚至看見他們也在輪回,有感受,有情感。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破壞一草一木,一寸土地。比如本教《戒學經》中要求沙彌、比丘們在用水時先把水倒在很細的紗布里,從紗布里滴漏出來的才可以用,為什么呢?因為水里有很多肉眼看不見弱小生命,為了防止誤殺這些小生命而采取這樣的措施,這就是西藏人對生命的尊重。

所以不光是人與動物有生命,樹木花草等植物也有生命,甚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整個地球都有生命,都有開始、延續、成長、變化和終結的生命意義。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某個地方發生火山爆發,說明火山有生命,乃至流水都有生命;甚至花兒在開,鳥兒在叫,日月星辰和山河大地充滿盎然生機,所以大自然跟我們同樣都有生命。佛教有一句話:「三界唯識」,就是一切由心造。佛教凈土經云:“流水潺潺,那是佛陀在對眾生說法;山巒疊翠、樹木花草,都是諸佛如來的法身妙用。”本教《密宗道次第修法》云:“把一切所見視為本尊的身、眷顧、凈土和宮殿;把耳邊所聞到的聲音皆視為本尊的妙語;一切所想當作本尊的智慧和慈悲;把器情世界觀想為佛的凈土、宮殿、佛的化身。”等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生命,而且無貴賤之分,生命都是一樣的寶貴,可是作為常人我們,普遍缺乏對生命的探討與認知,導致對生命的不尊重。

人世間最寶貴的無非就是生命,如果沒有生命的延續、變遷,世間的一切將不再有意義。所謂生命,就是有生長、延續的機能,它是活的,是動的,是有用的。依此定義來看,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必定也有生命,我們愛惜它,能穿七年、八年;如果我們不愛惜它,就只能穿三、五個月。同樣,桌子、椅子、車子,你只要愛惜它,可以用幾十年;不愛惜它,不到幾個月就朽壞、腐爛了。比如我們經常用的電腦、電話、手機,如果你不珍惜它,亂用它,也將很快結束其生命。

2.佛教經典里不殺生的“生”和生物學里的生物有區別嗎?

??????????????????????????????????????????????????????????????????????????????

佛教經典里的不殺生的“生”,和生物學里的生物不是一回事:區別在于他們一個是東方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生物學是兩百年前誕生的,佛教的不殺生是四千年乃至上萬年前就已有的,他們的理解、認識范圍自然有差別。佛教里的不殺“生”是指動物,當然包括非常微細的生命。而生物學里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質,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佛教不否認植物有生命,有無常變化,但不認為植物有情緒、感覺、五根感官。佛教在數千年乃至上萬年前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世上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極為微細的生命,而且它們皆生活在大小物體上。物理學則認為生命體分別為生物和植物,生物是有感情、情緒的動物,而植物是無情感或者情緒的物質。這個與佛教的情世界、器世界大致相同。

佛教是四千多年乃至一萬多年前創立的。古希臘有兩位科學家在一千多年前論證了植物是有生命的;荷蘭科學家在三百多年前發現了微生物,這些都是生物學發展、演變的過程。生物學的創始人是——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他是英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還有一種說法是法國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創立了生物學,他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在生物學創立之前人類普遍認為有生命的物體只有動物,當然除了個別的佛教徒之外。生物學是隨西醫傳入中國的,那也是鴉片戰爭以后的事,距今只有一百年左右。

佛教雖認為植物沒有感情、情緒,但認為它也生而延續、新陳代謝、不斷變化,由此可見,它的生命也有新生與終止的過程,被稱作無常。但佛教認為植物上會有非常微細而肉眼看不見的小動物。植物雖不是有情感、情緒的有情眾生,但不代表它沒有生命。甚至可以說,凡是變化的、活動的、成長的,以至于宇宙萬物都有生命。就以人來說,生命也不僅止于活著的時候吃飯、穿衣等一切活動,即便走到死亡也是生命的一個階段。死亡并不代表一切停止,它只是這一期生命轉換成另一期的生命。就像時鐘,從一點鐘走到十二點,還要再回到一點鐘一般;好比將一顆種子播種下去,它會生長、開花、結果,而后有了種子。其種子再播種下去,又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一般人容易感受活著時候的生命,但感覺不到死亡之后的生命,其實死亡也是生命的一個延續。生死只是一個循環,佛教認為生命是不死的,死亡只是一個環節、一個蛻變,死亡是另外一期生命的開始,生命的本體并沒有改變,被稱為輪回轉世。

生死雖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過人要活動才有生命力,或者說有生命,才能活動。就拿人體的眼、耳、鼻、舌、身、心來說,眼睛瞎了,眼睛就沒有生命;耳朵聾了,耳朵就沒有生命;同樣的,我們的身體如果沒有觸覺、心靈就不能有感受,也就不知道要怎么表現生命了。當我們能感受生命是無限的時候,那么在家庭里,看家中的每一分子都會有活躍的生命;在社會上,看到每一個人也都有旺盛的生命;在世界上走動,會發現所有的生命都跟著我跳動。所以有生命,人生才有意義。

生命的定義就是用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創造繼起生命的因緣。例如國家、社會、父母、師長、朋友給了我們多少因緣,才得以讓我活著,我也應該結緣,給大家一些因緣。因此,生命的意義就是為未來的生命創造一個更好的因緣,或者說,這一期的生命,是為了給全人類的生命、給大我的生命更多的貢獻。反之,破壞因緣,讓一切美好的事物無法成就,讓世間宇宙萬有無法生存下去,都是廣義的殺生。

3.生命的價值

????????????????

殺生造成的悲劇,是無可彌補的,因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凡是一切眾生沒有不愛惜自己生命的,所以本教《無常經》云:“眾生皆畏死,無不懼刀杖,勿殺勿行杖。”明朝蓮池大師的《放生文》更有深刻的描述:“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是故逢擒則奔,蟣虱猶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貪生,何乃網于山,罟于淵,多方掩??;曲而鉤,直而矢,百計搜羅?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恃我強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安忍?”他說世上最為可貴的是生命,最殘忍無情是殺生,就連虱子、螞蟻、魚蝦都會逃生,會為了保護自己生命而采取各種辦法。

佛法的根本乃慈悲心,而不殺生就是慈悲的表現,不殺生也是對生命的愛惜和珍惜。但有一些肉食主義者認為,殺生才能平衡生態;甚至他們質疑,佛教戒殺生,難道所吃的蔬菜水果就沒有生命嗎?我們現在要做的事盡量不殺生,尤其是故意殺生,這樣對己對人都好。

4.殺生的動機

“殺生”是以各種念頭以及方法使人終止生命。殺生的動機有很多種,譬如:以仇恨心殺死殺父仇人,或者上戰場殺敵等屬于憎恨心殺生;為了食肉飲血而殺畜、打獵,還有為金錢、地位以及愛情而殺生,是屬于貪心所致的殺生;以愚蠢所引發的殺生是,不知曉善惡是非,不懂惡業之過,以愚昧的心制造各種殺生叫做愚蠢的殺生。比如有的宗教以殺生為善,利用宗教的名號發動戰爭。這樣的行為很普遍,自古以來,很多宗教為了自己的利益,發動戰爭,奪取諸多無辜生命。甚至在腳下踩死、壓死、擠死的昆蟲、螞蟻等小動物也屬于愚蠢的殺生。一些從事農漁行業的人,他們捕魚、以農藥撲滅蟲蟻等,算不算殺生?殺魚蝦、螞蟻、昆蟲當然是殺生,成立殺生的罪名,因為你為了自己的欲望和享受而剝奪了他人的生存權,觸犯它的人生權、平等權。

殺生需要具備四個階段,那就是事依、動念、行動以及究竟。如果具備此四支,殺生之罪則成立。其一、“事依”是指殺生對象是有情感的生命,而且明明知道它有快樂與痛苦之感覺,知道如果奪取它的性命,它會很恐懼、絕望,但結果還是殺了它;其二、“動念”是心生憎恨、

欲望、愚昧等各種情緒動念,使人動了欲殺它的念頭;其三、“行動”就是動刀動槍等,采取殺害生命的各種措施;其四、“究竟”是把所有殺生的程序都完了,奪走了它的性命。有了此四支,將成立究竟或徹底的殺生罪名。佛教是個戒殺的宗教,五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但比丘和沙彌的四根本戒中的殺生跟十不善法里的殺生在概念有區別,四根本戒中的殺生是主要指人和墮胎;而十不善法中的殺生是不傷害任何生命。皈依戒中皈依法不傷害生命,因為佛法不是用來傷害他人的,而是用來利益和保護他人的。

不殺生不代表放生,但不殺生對很多生命是有幫助的。佛教所謂的不殺生,只能說他沒做,但它還算不上是善業。佛教所謂的善不但不殺生,還用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它,這就是善事。有的人認為吃素就是保護生命,說什么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從嚴格意義來講,不吃肉和不殺生是兩個概念,吃素只能說沒吃他,但不代表你保護了它。

很多人自以為自己沒有親自動手殺生,就沒有罪過,實際上動了殺生的念頭,或者背后指使別人殺生,自己為此高興等都有相應的罪過。這里所謂的眾生,是包括人與動物以及無形的生靈。無論是有形眾生,還是無形的生靈都有苦樂感覺,他們皆有痛苦與畏懼,所以不能傷害任何有生命的有情眾生。每一個動物的生命,對它自己來說,都是非常的珍貴。哪怕是個螞蟻或者小魚小蝦都是有苦樂感覺的。只有當我們保護他人的生命,了解別人的感受,尊重他們生活的基本權利,才能成為有美德的完整之人。只要能夠呼吸、吃飯、有動念,就會有殺生,因為這時空中存在著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弱小動物,我們不小心吹口氣、呼吸動作大一點都能奪走他們的性命,所以時時刻刻要懺悔是佛教的第一個功課。

所謂殺生,顧名思義,就是使對方沒有辦法生存,斷絕生路,包括自殺、教殺、贊殺。殺生的方式,有的是用有形的刀槍殺害對方,有的是用無形的語言傷害對方,例如說話斷人希望,使他無以生存,或是造謠生事,使他無以立足,都是殺生。殺生有行為上的殺生,有語言上的殺生,乃至有意念上的殺生,甚至「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這種無心之殺雖有殺生之行,但無殺生之心,罪業往往比較輕。

世上罪業最重的莫過于殺生,世間上最有功勞的無過護生。生命,是一種欣欣向榮,生生不息的延續;生命的存在應該活出真善美的品質。平時我們給予他人道德上的成長,信仰上的增加,事業上的方便,前途上的順利,都是護生;反之,假使一言破壞他人的信仰、慧命、生存,一事使他遭遇困難、阻礙,一行讓人失去所有,一念瞋嫉讓人受到傷害,都名之曰殺生。

世間上,每個生命雖然都是“個體”的存在,但生命不是分裂的,生命是“同體共生”的關系。話說有個將軍奉命攻城,他鼓勵士兵殺敵,殺得愈多的人獎賞愈大。于是大家開始比賽殺人,很快就把城內所有人民殺光。將軍依言要犒賞士兵,當大家想要喝酒,沒有人溫酒;想要吃肉,沒有人煮食;想要女人,也沒有女人,這時大家才發現,讓別人無法活命,自己也不能生存,所以殺人就是殺己。因為生命是要靠眾緣所共同成就,佛教講的「緣起」:“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就是對生命的存在最好的定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 ...
    薩噶迦閱讀 1,250評論 0 4
  • 《傲慢與偏見》作品賞析 ??????????????????????????????????????????? -...
    崗鑒閱讀 440評論 0 3
  • 1,過年時在朋友家第一次見到小米盒子,外觀感覺平平,最大硬傷是資源太少。陰差陽錯,暑假又碰到了小米盒子,還是原來...
    Leon_Song_閱讀 3,284評論 0 2
  • 郭老師您好,最近在復習C語言時,自己用選擇和冒泡排序寫了兩個函數,用來給一個結構數組進行排序。操作過程中有一些疑問...
    SailorARK閱讀 203評論 0 0
  • 我叫小葉,2003年“非典”那年恰逢我中考,在我們那個年代那個年紀來看,中考是命運的轉折點。九年義務教育果真是九年...
    筆尖兒愛寫作閱讀 412評論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