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raugrey
對于世界觀的演出,就是要讓觀眾從只看畫面到真正意義上的引入影像中來,這一重大責任除了效果音與聲優的演出之外,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劇伴音樂”。具象的畫面為音樂賦予直接的感情流露和強烈的聯想共鳴,而抽象的音樂則為畫面奠定無形的氛圍基調與無限的想象空間,也正因此,其成為影視與動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關于劇伴音樂家,Anitama在以前的文章里也介紹了幾位,這次要介紹的是從09年以電視劇《三角迷蹤》的配樂嶄露頭角的林ゆうき(林友樹,之后文中以“林友樹”的名義稱呼)——不過對于現在即將要步入35歲、已經出道6年被一些朋友所熟知的他,再用新銳這種詞來形容會有點不太妥當了吧(笑)。
作為非音樂科班出身的他,高中時代是一名新體操選手,為了獲取與提供比賽用曲而進行BGM的選取與創作,而從他后來的曲子中我們也能充分感受到承襲自新體操的躍動感。小學時因直笛吹不好被留而不怎么喜歡音樂,自己也承認“不怎么擅長鋼琴”的林友樹,卻說自己是“天生的藝術家”,一是得益于新體操時期積累的對于音樂的理解與體會,二則是由于現在劇伴音樂創作與以往的差異——會演奏樂器并不必要,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網絡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經過再編程,添加上音樂元素即可,可以說是比較新興的配樂形式。
說來,林老師的家族背景可謂了得,爺爺是日本可兌獎獎新年賀卡的發起人林正治,伯父是汽車公司童夢創辦人林穂。事業有成的他,在13年與演員、模特出身的相馬絵美結婚,于今年的7月產下一子 —— 林寅之助。而可愛的人生贏家寅之助因為某些原因,還在林老師配樂的晨間劇《阿淺來了》中露了一臉,也算是“出道”了吧。
雖然明知其得來過程一定不易,不過看到這里,很多人的心情一定與筆者相同,都對他幸福的人生充滿嫉妒吧www 作品在某種意味上也是創作者本身的反映,雖然是有著原作約束的劇伴音樂,但所成的曲子也會自然而然地染上作者自身的色彩。擁有幸福,因此也將幸福傳達給別人,這便是林友樹音樂留給筆者的印象。
所以在去年,筆者已經在和一些同好私下里討論起了林友樹為晨間劇配樂的可能性,原因有二:一是其知名度越來越高,同事與NHK電視臺合作也在逐漸增多,二則是因為他的個人風格實在也非常適合擔任晨間劇配樂。
從他與NHK合作的幾部作品——番組《アスリートの魂(運動員之魂)》、《限界集落株式會社》和《吉原里同心》——中,我們便可清晰地感受到這一特質。紀錄片節目《運動員之魂》中的曲子充分強調了運動所具備的力量與速度感。由于這些曲子尚未發行,因此筆者用《20121119-アスリートの魂「17歳 高みへ 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ト 羽生結弦」》一期舉例。從40秒開始的曲子應該就是節目的“MT”,拉到結尾41分左右就能聽到更加完整的版本。曾經是運動員的林老師深諳運動之道,將曲子處理得厚積薄發,用電子搖滾來表現速度,人聲與打擊樂表現力量,如同隨意點綴一樣的鋼琴和提琴則讓整首曲子充滿了揮灑自如的流暢。
而《限界集落株式會社》的配樂則更加清新自然。雖然很多人都說這大概就是個農家樂而已,但它的配樂可絕不只是鄉村愛情那么簡單。農村與城市不同,給人的初始印象中便與自然與原始掛起了勾,因此這張大多數曲子中都用到了木吉他。Main Theme名叫『ユウキ』,結合劇情可知,它是有機、勇気、友樹(?)的結合體(其實發散一下,林友樹這個名字也的確會讓人聯想到生命與自然呢www)。這首曲子編曲非常壯闊,整體編曲顯得厚重而深沉。銅管讓原本就很“正”的旋律變得更加恢弘大氣,而鼓點像是沉重的腳步聲,隨著曲子的展開層次也在逐漸增加,給人以不斷在荒原“開拓”之感。吉他的顫音,偶爾出現的豎琴及時不時的騷氣(?)男聲則讓曲子不至于太過沉悶和流俗,結尾段加快的鼓點,加上末尾出現的銅管,更讓人感覺到滿懷希望。
《雲間から射す光》也是首很特別的讓人感覺到眼前一亮的曲子,即便是不懂日語的人也能根據幾個漢字大概揣測出名字的意思吧——光芒從云間射出。一開始出現的音符若有若無,回響的鋼琴,不斷重復著兩個音符的背景,這就好像為整首曲子打上了一層柔光濾鏡,與題目完美契合。一段弦樂接一段鋼琴,弦樂溫柔而悠長,鋼琴清透而明亮,音符短促,仿佛是在閃爍和搖曳。《再生》則是林老師非常擅長的一種曲風,在流暢的管弦樂中加入動感的貝斯和鼓,在旋律不斷上升的音高逐漸走向“新生”,豁然開朗。
相比本劇,于去年放送的時代劇《吉原里同心》劇伴音樂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有人甚至說它是“近年來聽過最棒的OST”。在此要提醒一句:筆者雖身為重度林吹,這張也的確良曲眾多,但“最”這個字眼,最好還是不要輕易送出得好。
同名MT《吉原裏同心》首先就讓人著實驚艷了一把——開頭的鋼琴與輕聲吟唱,仿佛把聽者帶到了另一個世界。而接下來的配器與旋律的確都具有異國情調——音符的組合方式,提琴的音色,誰也沒想到凱爾特風格的曲子就這樣被用在了時代劇中,并且重要的是,并不覺得特別違和。而且或許是因為凱爾特風的打擊樂與小調式也有著同樣“古老”的感覺,莫名其妙還聽出了一點點和風呢。整首曲子古樸而大氣,又因為五阿彌瑠奈小姐的歌聲而多了幾分柔和與神秘。
整張專輯的抒情曲較多,其中又以鋼琴曲為主,由于電視劇制作的畫面效果并不是那么精美。所以這種略顯單薄的曲子并不會太喧賓奪主,感覺將將好。因此《掌》這首編曲較為復雜,以馬頭琴作為主旋律展開的曲子就顯得別具一格。馬頭琴是國人非常熟知的樂器,以悠揚中帶著蒼涼而著稱,比二胡少了纖柔和幽怨,多了一些灑脫和寂寥,像是某種訴說,娓娓道來。而這首曲子選用馬頭琴的音色來構建主體,配以弦樂和鋼琴打底和輕聲吟唱,跟著旋律的重復與起伏,讓男女主角充滿坎坷又不離不棄的愛情呼之欲出。雖然旋律中充滿著哀傷,而最后的結尾段又將整個基調上揚,用稍有氣勢的弦樂,和高于主體旋律的音高,讓整首曲子結束在了一個制高點,就好像是劇中男女主角終于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得以在吉原安頓,充滿了希望。
在鋼琴為主的曲子中,《一日千秋》和《籠の鳥》是筆者非常喜歡的兩首。清一色的鋼琴+弦樂組合,但味道卻各有不同。《一日千秋》首段的鋼琴沒有任何伴奏,非常冷清,加入了弦樂后才漸漸開始有了溫度,為這夜涼如水中填了一抹暖色的燈火,題目可以理解成度日如年地等待,那么曲子便講述了從寂寞中的期盼吧。《籠の鳥》相比之下就更加悲傷一些,弦樂與鋼琴相互映襯,尤其后段在弦樂演奏的主旋律中加以鋼琴點綴陪襯,便讓曲子散發出了靈氣。
這張OST中的和風曲同樣讓人印象深刻,被用作戰斗BGM的《亂》,從開頭到結尾一直存在的打擊樂營造出了浩大的聲勢,時不時出現的尺八讓氣氛逐漸變得緊張,這使得整首曲子像是浪頭一樣排山倒海壓了過來,但說是亂,實則不亂。《野分》和《葉隱》則是筆者心中本作中最精彩的兩首,雖然短,但非常有味道。三味線、尺八和各種具有日本風味的元素運用非常巧妙,野分里和鼓點一起開始的三味線、第一聲尺八響起那一瞬間和45秒左右可謂奪人心魂,而葉隱中有點野性的人聲、尺八營造出的神秘感和越來越快的節奏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聽過以上曲子之后都不難發現,林老師的曲子里總是凝結著一股令人能感受到或安心與平靜,或振奮和鼓舞的勁兒,這種感覺滲透在了他的每一首曲子中,即便是筆者感覺最苦大仇深的絕對零度,也總能讓人感受到某種釋然和救贖。
日本放送協會,即NHK,座位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機構、日本唯一的公共廣播電視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公共傳媒機構之一,其制作的電視劇與制作片也在盡力向世人呈獻日式文化,為社會注入正能量。作為本臺出品的晨間劇,《阿淺來了》毫不例外的具有所有這一類型的特質——圍繞積極樂觀、熱情善良、積極面對生活的女主角而展開的三觀端正,內容溫和,風格明快,基調充滿溫情且健康向上,致力于傳播正能量的故事。與以往不同的是,它同時還是一部時代劇——首次將故事背景放在了以“維新”為標志的明治時代,古典與新興的碰撞也是本劇看點之一。而女主角阿淺,從一開始便展現出了其與日本古典女性不太相同的——活潑,好動,敢想敢做,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造——在那種時代背景下,具有“現代”意義的特質。林老師為這部劇所作的曲子便是將傳統與現代糅合在了一起,并更偏向現代了一些,用輕快,柔和的曲子描繪了這個大時代背景下新女性的成長歷程。
前文已經說過,好的劇伴音樂對于觀劇感受定會有所增益,而《阿淺來了》這部劇,第10周第5回收視率27.2%年度最高,紅白歌合戰上也有“《阿淺來了》紅白特別篇加野屋的大晦日”特別企劃的現狀,現場阿淺、新次郎等加野屋的演員們將到紅白的舞臺現場,這部劇的成功想必也有林老師的一點點功勞吧。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從劇中聽來的音樂并不過癮,或是干脆有人會覺得劇太長而失去了看的動力,那么就有一條好消息要告訴大家了:【晨間劇《阿淺來了》OST1將于來年1月27日發售,OST2將于2月24日發售】,我們很快就能領略到,屬于林友樹的晨間劇配樂啦。
這篇文章的發布時間為12月31日,也正好是林友樹老師35歲的生日,筆者也趁此機會祝他生日快樂!!!
另外,其首張個人專輯《林製作所~音の詰め合わせ便 その1》也將于2016年2月24日與阿淺OST2同日發售,未能收錄在以往發售的OST中的曲子滿滿的兩碟裝,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啦!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