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還是要流量,百萬用戶的我告訴你,愛看不看

李夢雨,同齡圈聯合創始人;同齡圈,母嬰自媒體,私人定制孕育專家。

如今做產品,做銷售,到底是品牌or流量?這是個被嚼爛的話題。但至今仍沒有標準答案,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企業性質與經營定位的不同。其實我認為,品牌與流量并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若兩者皆俱反而更相得益彰。當然,這種兩者兼顧的模式可應用范圍和周期是有限的,需要企業發展至特定的時期才能實現兩者兼顧,發展階段是有側重點的,或者只擇其一。

品牌與流量或者說品牌與銷量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這兩種營銷方式卻有著本質區別,其效果也會產生根本化差異。據統計數據顯示,初期就以品牌為重的企業,看重的是長期效果,換言之走品牌路線的企業很難在短期內見到銷售量的變化,要持之以恒則會出現激增的階段;以導流為主的企業,短期內就會見到銷量的提高,其銷量是伴隨著促銷的投入同比增長的,導流實現的ROI必然高出品牌營銷,但客戶的忠誠度就不好說了。

品牌與流量產生的效果看似是長期效果與短期效果的區別,但本質卻是企業性質的差異,如果是經銷為主的企業除非是行業的巨無霸,否則應以導流為主逐步形成品牌效應,在所售商品均無自主品牌的情況下,銷量是判定平臺成功與否的重要權衡指標,比如朋友圈火起來的微商品牌。另外一類品牌企業則完全不同,自主品牌的建設直接決定了品牌壽命和產品定位,狹義上也可認知為品牌壽命決定客戶購買力和忠誠度以及企業壽命,而產品定位是除銷售量外另一個總銷售額的關鍵指標,比如大家熟悉的小米。

品牌與導流之間的選擇,關鍵不在于效果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差異化所決定。

不管選擇優先或者側重哪一個,都會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都需要有一個宣傳的載體,或者是流量的入口。傳統廣告不可謂不好,但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基于網絡的廣告(特別是自媒體)更具傳播性。而這些,在我們做母嬰自媒體的過程中,體會很深。一個好的創意和想法,一個不經意就“炸開”了,就鼓搗出了名堂。

和近幾年做自媒體的大多數公司一樣,我們也是在微信公眾號出來以后開始做的。當然,我們起步比較晚,但做到今天在行業內還算可以的。目前,我們微信公眾矩陣的粉絲有100多萬。有人會說他們一天增粉幾十萬,我們是真比不了,我們最多有過3個月增粉40萬的經歷,但我要告訴你,真沒那么輕松,反倒應該說是很辛苦。我們的公眾號定位是母嬰健康咨詢,用戶都是孕產婦。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我們選擇了一種服務成本較高的方式——按照預產期精準劃分,細化服務。這樣做有一個深遠影響,就是:我們不可能像別人那樣做個活動快速聚集百十萬粉絲,也不可能是個人就會來關注我們。用戶關注我們,是沖著服務,帶著需求來的。我們的一個不經意,有了同齡圈,不得不感謝新媒體。而我們后續發展中的一次次成長蛻變,也再次印證著自媒體的傳播推廣效應之大。當然,不管怎樣,一直遵循用戶至上原則,精心維護著用戶,這才是我們同齡圈的立身根本。

說了這么多,我只想表達一點,同齡圈的用戶質量高,價值大,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得到行業內人士認可的!在資本形式不好的今年,同齡圈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獲得投資的自媒體之一。行業人認可,資本市場也認可,這就說明我們第一步做的是正確的,而且是有一定價值的。因為孕產婦群體的高黏性,高需求,高消費能力,同齡圈銜接的是孕嬰童包括醫院、母嬰店、家政、早教、月子等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些都是剛需,不是我們營造的需求,用戶在哪都是需要這些東西或者服務的。而我們回報她們的,除了一直做的服務,還會是更多的剛需福利。這是一種互相信任。換做你,是寧愿選擇一個認可的還是一個道聽途說的呢。當然,我們也只合作和我們用戶高度契合的服務或商家合作。如果你是孕嬰童行業的,不管做電商還是做服務,也不管是做品牌還是做流量,精準的用戶群體,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同齡圈絕對是您的首選。

有意請加QQ:327224561,謝絕閑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