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夕陽歲月,筆耕的記憶(10)- 5
? ? ? ?傳遞知識的【每日一題】,環境監測的技術培訓
【每日一題】- 71 ~? - 80 :(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內審員、能力驗證、能力確認、環境條件、場地條件、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管理體系)
【每日一題】- 71《技術負責人》
1.術語含義:由檢驗檢測機構授權,全面負責實驗室技術運作活動的監測人員。對檢驗檢測的主過程(數據和結果形成過程)全面負責,對從合同評審識別客戶需求到發出報告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包括策劃、實施、檢查和處置,確保出具正確可靠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
2.條件:具有與授權鑒字范圍相適應的相關專業背景(環境、化學、化工、生物、物理等)或以上專業教育培訓經歷并取得證書,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能力,且具有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相關工作5年以上的經歷。
3.能力要求:具體包括以下7個要求:1)具備相應的工作經歷和職責權利;2)對生態環境監測的技術管理工作負總責,確保出具的檢測結果的真實、準確和可靠;3)掌握環境保護基礎知識、環境保護法律知識、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監測技術規范、布點采樣方法、分析測試方法、質量控制方法、不確定度評定方法、有關安全和防護、救護知識。4)掌握所負責的生態環境監測范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熟悉所涉及技術領域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檢測標準和檢測方法原理,能夠選擇符合要求的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以得出正確的檢測結果。5)掌握計量溯源、數據處理、報告的審核和岀具、方法選擇和驗證,能開展相關技能或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6)掌握所涉及技術領域內設備設施的原理、性能參數及安裝要求,能夠根據擬開展的檢測項目進行設備設施的選型和配置,能夠進行儀器設備原理及使用維護的培訓。7)掌握所涉及技術領域,場地布局,裝修環境條件:要求能夠根據擬開展的檢測工作,對工作區進行設計和規劃。
4.延展:1)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第七條,相關;2)RB/T214-2017(4.2.3)關于技術負責人的規定。3)RB/T041-2020(5.2.2)規定。
【每日一題】- 72《質量負責人》
1.術語含義:由檢驗檢測機構授權,全面負責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監測技術人員。負責組織建立實施和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策劃內部審核,外部審核,管理評審,質量監督,人員培訓,質量控制活動改進優化實驗室工作流程,不斷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2.條件規定:應了解機構所開展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范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熟悉生態環境檢測領域的質量管理要求,熟悉機構和實驗室內部的質量管理體系。
3.能力要求:具體包括以下3個要求:1)掌握CMA資質認定相關法規、準則、規則、應用說明的要求,具有建立、實施和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能力;2)熟悉CMA資質認定申請的流程、提交文件資料的要求、現場評審的流程,能夠組織進行CMA資質認定;3)熟悉實驗室管理活動的內容和程序,具備策劃內部審核,配合外部審核,協助管理評審,開質量監督、人員培訓、質量控制以及組織對發現或潛在的問題/不符合項進行整改/預防等活動,持續改進優化實驗室工作流程的能力。
4.延展:1)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第九條相關;2)RB/T214-2017(4.2.3)關于質量負責人的規定。3)RB/T041-2020(4.4及5.4)規定。
【每日一題】- 73 《內審員》
1.含義:經檢驗檢測機構授權,并經培訓獲得內審員資格,執行編制內部審檢查表、按照計劃實施內部審核、開具不符合項和觀察項、參與編寫內部審核報告的人員。
2.條件規定:1)應具備資格和能力,熟悉相關法律和法規、檢驗檢測業務通用要求以及相應領域的補充要求和自身管理體系要求;2)接受過審核過程,審核方法和審核技巧等方面的培訓(獲得內審員證書);
3.能力要求:1)內審員應熟悉說審核部門、過程或活動的管理體系文件、檢驗檢測活動及方法,查閱上次內部審核記錄和不符合報告,按照內部審核計劃,提前做好審核準備;2)內審員應根據分工編寫內部審核檢查表,其內容包括:審核對象、審核內容、審核方法和時間安排等內部審核檢查表應于召開首次會議前完成。
4.延展:1)內審員須經過培訓,具備相應資格。即:RB/T214-2017(4.5.12)關于內審員的規定。2)RB/T045-2020[5C),5d)及5.4)規定。
【每日一題】- 74 《能力驗證》
1.術語定義:依據優先制定的準則,采用檢測機構間的比對的方式評價參與者的能力。
2.驗證指導:1)采用室間比對試驗試驗方式進行能力驗證;2)由組織單位確定比對項目,發放檢測作業指導書,發放比對試驗的檢測樣品;3)實驗室應在設施和環境條件和分析儀器設備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4)選擇參加比對試驗人員,做好模擬比對試驗,符合進行實際比對試驗的要求;5)實際測定分發比對樣品,必須進行質控樣品的同步試驗與評價。
3.評價方法:采用“穩健統計技術”處理所有參與室間比對的能力驗證結果評價。2)穩健統計技術簡介:①求出全部參加室間比對的結果的中位數;②計算“標準化四分位距”(IQR),其值相當于標準偏差SD;③計算某單位的“Z比分數”:? ? ? ? Z=〈A-中位數〉/IQR 。? ? ? ?3)評價:丨Z丨≤2,為“滿意”;? 2<丨z丨<3,? 為“可疑”;丨Z丨≥3,為“不滿意 。據此評價檢測機能力。評價為不滿意的,能力驗證不合格,要有取消檢資質的后果。
【每日一題】- 75 《能力確認》
1.含義:能力確認是指對監測人員的一種培訓與考核“是否滿足預期要求"的驗證。
2.方式: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能力確認方式包括三部分。1)基礎理論的培訓與考核:主要是指對生態環境監測有相關性的分析化學知識、儀器分析知識、環境監測知識;2)基本技能的培訓考核:主要是指分析化學的定量分析的操作、常用設備的操作、分析儀器的操作。3)樣品分析的培訓與考核:主要是熟悉方法標準的原理、溶液配制、熟練掌握儀器設備規范操作,熟悉質量控制要求及操作,給岀符合預定要求的結果。
3.實施:1)制定年度培訓考核計劃。包括全員培訓和崗位培訓與考核。2)培訓方式可以靈活安排,包括講解式,互動式,自學式,線上方式等。3)考核:創立規范化的方式,求實、不走過場,重在實效。4)完善培訓考核管理,規范培訓考核檔案。5)激勵:獎勵培訓考核優秀先進個人,發榮譽證書。
【每日一題】- 76 《環境條件》
1.含義: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是指由檢驗檢測機構應識別所需的環境條件包括內部環境不錯和外部環境。宗旨是不會對檢驗檢測的全過程影響出具數據結果產生影響。這里主要了解“內部環境條件規定。
2.內部環境要求:1)溫度和濕度。①對溫度和濕度有特殊要求的實驗室,按方法標準規定實施。②無特殊要求的實驗室,溫度宜控制在16℃~26℃,相對濕度宜維持在30%~65% 。2)空氣質量:一般工作場所(室內)空氣質量按照GB/T18883的規定執行。特定工作場所有有規定的,按其執行。3)噪聲:檢驗檢房間不宜大于:55dB(A)。4)電磁輻射/靜電:當影響你檢測時,應屏蔽輻射和防靜電。5)照明:按照GB/T37140,規定執行。
【每日一題】- 77 《場地條件》
1.含義:實驗室的“場所”要求,是其"設施要求”中兩個組成部分之一。場所是指由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活動所必需的場地和空間條件。其中包括固定場所、臨時場所和可移動場。
2.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有檢測工作需要的場所。其固定、臨時和可移動場所應滿足檢測活動對設施和環境條件的要求。檢驗檢測機構的設施和環境條件應符合國家和當地的相關法律規定,可參照通用要求和本標準(RB/T047)的要求。
3.場所條件:1)固定場所:①滿足檢測活動需要的房間或區域。宜將場所劃分為核心區域、輔助區域和公共設施區域。②各房間或區域面積的使用區域,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③有特殊要求的檢驗場所,按其規定的條件施行。④戶外場所區應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其邊界應有隔離措施。2)臨時場所:①有必需的區域和房間,有避免相互影響的隔離;②有對樣品進行分類管理約房間或場所;③場所出入有門禁;④涉及易燃易爆應有安全措施設施及警示標識;⑤有必需的個人防護措施;⑥有收集儲存/處理廢棄物臨時場地或設施。3)可移動場所:①需進行試運行證明滿足相關標準和技術要求;②移動檢測裝置應有備用件,有檢測維護件保養用的儀器儀表專用工具及指導文件。
【每日一題】- 78 《內部審核》
1.含義:是由檢驗檢測機構自行建立和保持的一種管理程序,用以確定管理體系,滿足管理審核要求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2.總則:1)管理評審由最高管理者負責。2)管理評審通常12個月進行一次。3)管理評審是在內部審核完成后進行。4)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管理評審后,得出相應變更或改進。5)應保留管理評審的記錄。
4.輸入信息:RB/T214規定,共計15條。主要包括:機構相關的內外部因素變化;目標的可行性;政策和程序的適用性;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情況;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糾正措施,…
5.輸出信息:包括管理體系及其過程的有效性;符合本標準要求的改進;提供所需的資源;變更的需求。
【每日一題】- 79 《管理評審》
1.含義:是由檢驗檢測機構自行建立和保持的一種管理程序,用以確定管理體系,滿足管理審核要求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2.總則:1)管理評審由最高管理者負責。2)管理評審通常12個月進行一次。3)管理評審是在內部審核完成后進行。4)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管理評審后,得出相應變更或改進。5)應保留管理評審的記錄。
3.輸入信息:RB/T214規定,共計15條。主要包括:機構相關的內外部因素變化;目標的可行性;政策和程序的適用性;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情況;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糾正措施,…
4.輸出信息:包括管理體系及其過程的有效性;符合本標準要求的改進;提供所需的資源;變更的需求。
【每日一題】-80《管理體系》
1.標準規定:RB/T041-2020中的(6)管理體系的規定:管理體系:從6.1~611, 共計11條規定要求。 6.1??機構應建立與所開展的檢測業務相適應的管理體系。 6.2? 機構可采取紙質或電子文件的方式對文件進行有效控制。6.3? 有分包事項時,機構應事先征得客戶同意對分包方資質和能力進行確認。6.4? 機構應及時記錄樣品采集、現場測試、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制備、分析測試等監測全過程的技術活動保證記錄信息的充分性、原始性、和規范性,能夠再現全過程。6.5? 機構對于方法驗證或方法確認應做到:初次使用標準方法前,應進行方法驗證;使用非標準方法前,應進行方法確認。6.6? 使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時,對于系統無法直接采集的數據,應以紙質或電子介質予以簽證保存。6.7? 開展現場測試或采樣時,應根據任務要求制定監測方案或采樣計劃。6.8? 應根據相關標準或技術規范的要求,采樣加保存劑、冷藏、避光、防震等措施;環境樣品應分區存放;實驗室接受樣品應進行檢測和記錄;環境樣品注意保持樣品標識;6.9 機構的質量控制活動應覆蓋生態環境監測的全過程;6.10?在監測報告給出符合(或不符合)要求的聲明時,報告審核人員和授權簽字人,應具備對監測結果進行符合性判定的能力;6.11?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的保存期應滿足相關犯規的規定;還應該做到:(1)監測任務合同(委托書/任務單)、原始記錄、及報告審核記錄與堅持報告一起歸檔;(2)可使用電子介質存儲的報告和記錄代替紙質文本存檔的前提是:保證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溯。? ? ? ? ? ? ? ? ? ? ? ? ? ? ?2.?標準規定:RB/T214-2017中 4.5 管理體系:RB/T214-2017中,4.5.1~4.5.27,共計27條規定要求。涵蓋RB/T041-2020標準的總體。
? ?3. 對照:2020年標準,其6.1~6.11,分別與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中的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相對應。
? ?4.要求:其中與RB/T041-2020中規定:? 管理體系應覆蓋機構全部場所所進行的監測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現場測試、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制備、分析測試、數據傳輸、記錄、報告編制和檔案管理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