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議題是理性與感性。感性是心靈的聲音,以情緒為主導,感性泛濫思緒紛繁。理性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以理為屬性的思維方式,相較于感性,理性似乎更加高級,但是理性泛濫,生活則會無趣呆板。所以說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方是上上策。
以前過于感性,一味的利用感情驅使行為,生活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也許是小時候太愛聽身邊的大人聊天,身上總有一股子世俗氣,說難聽點就是世故。人情世故可懂,但是世故的事情做起來貌似不好。今天蹦出了幾個關于世故的詞,溜須拍馬,虛情假意,唯利是圖...而關于圓滑在之前看過的文章《如何與自己討厭的人相處?》中給力我啟發。大學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環境,沒有階級的高低,利益的糾葛,用不著說一些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的話,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成年了,認識了自己,也辨得了是非,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逼著自己與不喜歡的人相處,逆向的合理化不是一件好事,那樣只會徒增自己的痛苦。在還沒上大學之前,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習占據了,尤其是高中,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優點缺點,對任何事都還處于懵懂狀態,還不太能分清什么是好壞,什么是對錯,逼著自己合群,逼著自己去和一群與自己不對付的人相處,就是希望能從大家的身上獲得安全感,排遣孤獨,也希望大伙兒能夠互相幫助,相互反饋,一塊兒成長,發展成為各自獨立的個體,我們把那段感情叫同學之情。到了大學,到了我目前的這個階段,已經能夠明白自己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有能力也有信心獨立思考身邊的人和事,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因而也沒有必要像一群孩子一樣壓迫自己,因為很多事情我都能夠一個人承擔并且解決了。理性是我現在最想擁有的狀態,伶得清,看的清,有時帶點小感動。太繁亂的感情,會堵塞自己的心靈,安樂平和方才是人,或者說是我個人應該追求的生活狀態。小情緒多了,很多關乎正義,勇敢,責任...這類經常在美劇或者國外電影中展現的大的議題便會被忽略。人還是應該有精神追求的,不要老纏繞于雞毛蒜皮的小事,價值觀不同,我們做不了朋友。有人說身邊總是會有那么些極世俗的人,我的想法是,勿得罪,也勿親近,知己知彼,做好自己。
不過最近的狀態的確是有點太過于深陷理性的牢籠了,越活越呆板,不過新手上路,仍需多多擔待啊,慢慢的就會知道該怎么做好了。
遇到不喜歡的人或者事就遠離,呆在一個自己很難適應或者說是無法忍受的環境中就搬,沒必要強求自己。現在是在大學,這片凈土允許我們身由己,言由衷,即使以后走上社會,難免會不由己,不由衷。但我希望自己仍然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世故。
之前的那個寢室,算是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依舊無法適應的環境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太大,很難繼續在同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地生活下去,于是我搬走了。現在想來,自己的做法很對,很棒啊你,有勇氣,有遠見,成熟了不少。
謝謝你,來自自己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