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朱熹

遇見朱熹

入夜,微風輕揚,書上的你眼神神采飛揚,牽引我穿過萬里時空。

1169年,那時你意氣風發,是思想界的一位大咖,你的中和新說,掀起了思想界的巨浪滔天,那時你成熟內斂,思緒完美的使人暗戀。

我輕嘆,羨慕的同時也敬佩你。

年少成名,一路帶著神童的美名,你五歲的“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使我在夜風中精神百倍。

時空變換,萬物皆變,春夏秋冬,冬秋夏春,一去經年。

我有幸見到你,很親和,輕輕叫一聲“朱文公”。

你面容帶笑,微微頷首。我有些無措,但多是激動在驅動著靈魂,多么不易多么歡喜。

“小子聽聞您的大名,前來一拜”我拱手作揖。

你微微擺手,罷了罷了,“坐吧坐吧。”

我細細看去,發現你眼中有悲傷不散。

九月了,九月。

是的,1169年9月,家中親母故去,你是在守靈,我知道,后人亦知道,你一守便是六個春夏。

你的寒泉精舍,不止承載了你的孝道,更多的是你的成就,寒泉著述一往多年。

時光的無情不予你的體現,而后幾年“寒泉之會”又使你留名青史。一切對你來說是那么自然,不做作不傲嬌的活,依然掀起思想風暴,可嘆的是,你的位置一如既往,風平浪靜。

或許沒有什么能使你在心中掀起波瀾,當然,“鵝湖之會”許是要除外吧。

一切風平浪靜依舊,世人卻不知有兩種思想在此猶如是千軍萬馬在對抗,兵不血刃,影響千年。

朱熹理學,陸王心學。以理戰心,在各自的思緒中均死傷百萬卻又收獲萬千,有美有損。

我收回腦中思緒,不曾想在這時空里時間如此飛逝,春去花又開,冬來葉再敗。

那白鹿洞書院因你又得以與世人相見,佛語可言“功德無量”,浮屠升天。白鹿洞書院教規,創造了世界第一,而后世人盡知,可惜那時你已活在天堂里。

我感慨不少,真心敬佩。

“云谷老人,可安好?”

我在夜里,看著你數不清的豐功偉績,尤其“若不如此,便不成人”的自勉,猶如夜里聞鐘頓然清醒。

奈何思緒飄飛也再無法與你交談幾句,倉促的合上書,微閉雙目,愿再在同你于夢里相遇,以讓我竊喜。

夢里,大成殿。

你位列十二哲者之一,長須烏發,目里含星,一派儒生正氣,世人皆敬你一聲“朱文公”。

我又細讀你的生平,身體力行中的波瀾不驚與思想風暴中的力挽狂瀾成別樣對比,儒生意氣,競相迸發!

生平只是記載了你的業績,而我在龐然敲測你的一生也有諸多不平。

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兒女情長,我在斗膽推測,你的妻子定是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你們或許也會有一段纏綿的情史,或許也會有一輩子都說不完的情話,你擁她入睡,她枕你在懷。

史書上的你一生輝煌,燦爛無比,想必你的子女也因為有你這樣的父親而驕傲努力。

我愣愣的看著你的雕像,不禁有熱淚兩行。

夢醒了,夜里靜的依舊,風微微涼了些。

久睡不眠,只一句“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我實在不敢研究這句出自五歲你之手的話,是那么神秘,那么富有哲理。

神童之名不枉給你。

朱文公,你可知道,你的力量有多么大?你帶領理學上了一個舉世矚目的高峰,沒有高處不生寒的孤獨,你身邊有掌聲無數。

我知道你失母之痛的悲傷,寒泉一住的六個春夏,向蒼天證明了你的理,倫理道德,你看的與生命同等;鵝湖之會,你把心中理的定義闡釋盡至。沒有風云突變,沒有浮尸百萬,只一片微風吹過,輕輕拂面。

你可知,你的著作流傳出國?在國外帶來一場思想界的風雨變幻?人們驚訝于你的驚世才華的同時也在感慨華夏竟有如此哲學之人。

你的睿智哲學傳到東亞,你竟以一人之力掀起東亞風云突變,你站在浪尖之上,藐視群英。

我是個千百年以后的局外人,卻也驚訝你身在局內把一切看得那么清晰透徹,你不是孔子親傳弟子之徒,卻也位列智者之列,你讓世人敬佩,你使人折服。

說你是天上星宿下凡,給人間帶來了溫暖和理性,遇見你我多么幸運,即使是在書里。

文,含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