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理 3 直面困難

上學時總會看到有些學生筆不離手,眼不離書,屁股不離板凳,成績卻很差,這不禁讓人懷疑“努力”的可靠性。是努力錯了嗎?

1、任務屬性

任何任務都可以分為兩部分: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用我們的元認知識別一下就知道要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剩余時間用來死磕困難的部分,這才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上面案例中的的學生,之所以很勤奮卻做不出成績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的低水平勤奮,又稱勤奮的懶惰。他們只是做出了勤奮的樣子,卻一直在回避任務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再比如在第零章第2小節慌亂中的案例:那位要把《TOEFL iBT高分作文》里185篇作文都背下來的學生也是如此,回避作文中最困難的“思考”部分。

2、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只做最簡單的部分與人的做事動機有關。人們做事動機來自兩個截然相反的原因:獎勵與懲罰。盡力做受獎勵的事情顯然是劃算的;避免做受懲罰的事情也是合理的。

但實際情況是,受懲罰往往是積累經驗的起點。遇到懲罰時,會有兩個選項:再也不碰那件事情和掙扎著找一條出路。人們往往會忽略第二個選項。

懲罰與獎勵更像是人們對外界評價的注重程度。正向評價與負面評價,在及時行動部分已明確提出,我們只需要關注負面的建設性評價。

3、應該怎么辦?

如何提升我們的效率?
所謂效率實在任務完成之后才能衡量的。逃避困難(因為任務中相當一部分是困難的,也因為重要而困難)的人因為永遠沒有完成過任務,所以效率永遠是零。

具體怎么做呢?

接受現實,任何任務的絕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迅速完成簡單的部分,花費時間琢磨困難的部分,從源頭提升自己的效率。(這一點是不是有點像快速入門呢?迅速掌握一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實現入門,再像蜜蜂一樣深耕細作。同時,最少必要知識是簡單的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序 1.有時候,有些事情,從反面描述比從正面描述更為容易 即逆向思維。其不僅可以描述事物,也可以探索可能的問題...
    德川亮閱讀 1,203評論 0 0
  • 他此生最見不得離別,此世最害怕尷尬。他飲過紅塵的酒,他喝過黃泉的淚。他性情孤高,奈何心重。別人看他片云不沾溫...
    阿鐘啊閱讀 457評論 0 0
  • 這時,李星軒帶著情川走過之余,一名弟子從李星軒身旁擦身而過,但并沒有對李星軒喊一句“大姐頭”。 “誒,這位師...
    總有宮女想非禮朕閱讀 174評論 1 2
  • 我們結婚已經八年了,以前聚少離多,過的多半是牛郎織女的生活。一年一次的團聚,成了維持我們婚姻的奢望。我不敢對你乞求...
    鳴鷗閱讀 608評論 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