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用錢買到的其實都是便宜的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有時候也確實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快他們就會把這句話拋之腦后,其實更多的人認為很多用錢買到的東西都很貴,在他們的觀念里面還是更普遍地覺得錢更重要。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賺錢的艱辛,賺錢是困難的,所以難得,因為難得,所以重要。多么嚴謹?shù)倪壿嫞沁@個邏輯說的是困難和難得的東西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東西不一定是錢。如果這個邏輯是正確的,那么對于那些不愁錢的人來說,錢就不是重要的。所以應(yīng)該找出那個對所有人來說是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注意力!
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讓你產(chǎn)出的唯一資源,你的時間不一定是你的,因為時間本身不會自動有所產(chǎn)出。你身邊很多人都在想盡辦法消磨時間kill time,所有人的時間是一樣的,而在同樣的時間產(chǎn)生不一樣的價值是因為注意力的使用差異。從價值上來看,正確的順序是:注意力>時間>金錢。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人的所作所為都無不體現(xiàn)著金錢>時間(為什么沒有注意力?因為大腦中沒有這個概念,根本就不會去注意到注意力的存在,這個涉及到認知與存在對人的影響,有機會再講),你有沒有見過花很多時間貨比三家最后只是便宜了幾十塊錢的人?你有沒有見過花很長時間找一本電子書(大不了你買一本電子書也行啊!閱讀不如紙質(zhì)書還傷眼睛)卻不買一本書的人?你有沒有見過電腦老舊到難以忍受缺還是不換一臺新電腦的人?其實這是一個花時間省錢還是花錢省時間的選擇。很多人說這是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差異之一。選擇花時間省錢的人往往是沒錢,時間價值低,但其實這是個很恐怖的惡性循環(huán),因為沒錢,所以拿時間去省錢,沒有任何技能上的提高,于是越來越?jīng)]錢。而那些一開始就咬牙把時間花在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的人,就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越來越有錢。
對于注意力>時間>金錢,舉個簡單的例子:你需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到A地去取一件物品,而你此時需要一小時寫一篇文章。你是先取物品還是先寫文章呢?答案是你應(yīng)該花20元雇傭一個人幫你取物品而將一個小時用來集中注意力寫文章。在這里,你花了20塊錢買了別人的一個小時,而你寫得文章可能價值200元。你集中注意力換來的產(chǎn)值更高。如果你親自去取物品反而還要出路費。因為時間的特殊性,如果把時間看成買賣的商品的話,那么這里就相當于你在倒賣時間,購買時間價值比你低的人的時間換取你自己的時間從而賺取差價。這只是你時間買賣的一個最簡單的邏輯:”賺差價“,如果你不斷提高自己的時間價值,那么利潤空間就會不斷提高;而另外一種買賣時間的邏輯是單份時間的重復(fù)銷售,將時間可視化,比如將時間轉(zhuǎn)化成課程、書籍,別人可以購買你的時間載體。
所以想要利用時間賺錢的方式
1.提高時間單價
2.將時間放入載體中多次出賣
那么重點來了,知道這兩個賺錢的方式之后,我們怎么去做到上面的兩點呢?我知道你想的可能會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學(xué)習(xí)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多讀書多看報,提高自己的價值,也就是獲得更高的工資,而第二點就是做產(chǎn)出型的人才,提高產(chǎn)出數(shù)量和質(zhì)量,做產(chǎn)品寫文章等等。很好,所有人都知道要努力提高實力。但是這種種的形式背后的根本,核心是什么?為什么在一樣的條件下有人可以做到(以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個人能力素質(zhì)差異為例,不討論更多宏觀的大環(huán)境)?
答案是:注意力的使用!注意力的使用!注意力的使用!
我們要先來看看注意力都跑哪里去了!
未完待續(xù)!
今夜趕工只能寫到這里啦,我琢磨了一下注意力和時間的關(guān)系,提出了一個新的分法,更加易于理解。后面還會給大家講講正確的時間觀念:時間三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