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心理咨詢師談怎樣做零吼叫父母系列④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17年8月14日,連續1000天閱讀日志第164篇。


前面幾篇文章分析了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河東獅吼的幾種情況和對策。這幾天頭腦一直在深度思索,發現還有一些情況可能被忽略,現補充如下。

父母在孩子面前吼叫,大約是因為:我們自卑、自負、無能、無知、推卸責任、沒有平等和民主的觀念……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些基本上是從父母這個主體的角度進行的探討。今天我想從孩子這個客體的角度進行探討。畢竟,如果我們有三個孩子,我們可能在某個孩子面前吼叫得多,在另一個孩子面前卻吼叫得少甚至總是“西線無戰事”,一派皆大歡喜的和平景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孩子,她積極主動做完家庭作業、幫助父母做家務、跟弟弟妹妹和平相處……或許,我們做父母的,就不需要吼叫了。

這是一個媽媽對我說的話,所以她認為,我前面所分析的幾個方面是不完整的。

有道理。

我們就來詳細分析這個問題。

此前寫在微信上的閱讀日志,我曾經思索并分享過這個方面的案例。今天舊話重提。

以我的親身體會為例吧。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雅貝貝曾經總是在上課鈴響起前的最后一秒鐘進教室,甚至好幾次遲到被挨批評,也曾把作業拖延到晚上十一點還沒完成,第二天早上起來火急火燎地趕作業……這種種事件最初也曾讓我怒不可遏,情緒失控,抱怨,嘮叨,吼叫,威脅……種種手段皆使用殆盡。

一天早上,她又哭著上學,我則帶著一臉怒氣去上班。

這時,我開始反思,一定是我自己出了問題。我的教育理念出了問題。

查資料,綜合看心理學和育兒的各種書籍。我明白了問題之所在。

于是,我換了一種策略。

第二天,我開始坐下來,平心靜氣跟她對話。

我:媽媽首先跟你道歉,前段時間媽媽做錯了事情,有時對你發脾氣了,讓你受委屈了。

娃委屈地說:我想讓那個不發脾氣的溫柔的媽媽回來。你這樣,我都好怕你了。有什么心里話都不敢跟你說了。

我:真的對不起,媽媽錯了。媽媽跟你道歉,是媽媽沒有找到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才發脾氣的。

娃開始哭泣:發脾氣的媽媽是壞媽媽。

我抱著她,任憑她哭。眼淚宣泄了她累積的憤怒。等她平靜下來,我們開始聊到怎樣不發脾氣,怎樣的方法是好的方法。

還是那句話,任何一件事情,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的。發脾氣只是其中的一個辦法,而且是其中一個最不好的辦法:不僅傷害我們兩個人的身體,還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我們之間的關系。

我:你想想,最近我們倆沖突的地方是什么事情?

娃:我晚上不肯睡,早上不愿起床,早餐吃得慢,上學遲到,做作業沒有按時完成……

我:雅,你是一個人嗎?

娃:媽媽,當然呀,這問題也要問嗎?媽媽真搞笑。

我:那媽媽問你,你是一個人,媽媽也是一個人,我們倆是平等的,是不是?其次,你是一個人,意味著你也有一雙手和腳,有自己的大腦,有自己的思想。總之,我有的這些你都有,對嗎?

娃點頭:好像是的,媽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不是“好像是的”,是真的是的。你看,你的手可以用來拿筆,用來拿筷子,用來玩積木,玩雙杠……還有好多好多作用呢。你的腳呢?跟我的腳的一樣,可以用來走路,爬山,只不過,你的腳還沒有我的長,可能走路沒有我厲害,但是一樣是可以走路的,對嗎?

娃:媽媽,不對,我五歲那年去張家界檳榔谷,一天走了三萬多步,都是我自己走的呢。

我:對啊,所以,你的腳跟我的腳一樣的,我能做的,你也能做呢。

娃:我比你還厲害。我爬桿就比你厲害。

我:是啊,你的手也比媽媽靈巧,你用手畫畫,畫得比媽媽的好一百倍。媽媽不會畫畫呢。

娃自豪的開心大笑:我以后要做畫家,比你的手要厲害一萬倍。

我:嗯,我相信。

我:既然這樣,那我的手和腳能做的事情,你的手和腳是不是也能做的?

娃不假思索:肯定是的呀。

我:那我的手能洗碗,你也能;我的手能提東西,你也能;我的手能掃地,你也能……是不是?

娃:可我還沒有長大呀,你每次買書太多,我的手搬不動呀。

我:那你可以做你的手能負擔的重量,對嗎?還有,有些并不需要力量的事情,比如洗碗、掃地、澆花……那你也是可以做的,對不?

娃:好吧。

我:你的手和腳跟媽媽的一樣,那么,你的大腦是不是也跟媽媽的一樣的呢?因為,我們都是人呢。

娃:應該是一樣的。

我:那么,我的大腦能自己決定什么時候讀書,什么時候玩,什么時候接你,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休息,什么時候去給學生上課……我做這些事情,全部是我的大腦指揮的,從來不需要另外一個大腦來提醒……你的大腦可以自己決定嗎?

娃思索著,不知該怎樣回答。

我鼓勵她:你跟我是一樣的呀,我們都是人,差不多聰明,差不多能干的。只不過,媽媽比你多活了幾十年而已。

娃:嗯,好像是可以的。

我:那么,你也可以自己決定什么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上學,什么時候做作業,什么時候玩,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進教室……媽媽說的有道理嗎?

娃:有的吧!

我:那么,從今天開始,你什么時候睡覺,吃飯,吃多少,什么時候上學,什么時候做作業……這些事情,就由你自己的大腦來決定了。

娃,有點著急了:那,我又沒有手機,不知道時間,這樣,我會睡著起不來的。

我:當然,你有些事情,如果需要媽媽幫忙的,你可以說,請求媽媽幫你啊!比如早上是什么時間了。而且,我們倆有牛聽聽,它會告訴你現在是什么時間的。

我頓了頓,繼續:不過,我只負責告訴你是幾點了。至于你什么時候起床,那就是你自己的大腦決定的哦。

娃有點恐慌:媽媽,我真的可以嗎?

我微笑著:一定可以的。因為你得記住,你跟媽媽一樣,是人。人是萬物之靈,媽媽可以做的事情,其他人可以做的事情,你也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寶貝!

娃:好吧,那我試試吧!

從那以后,我們之間,果真少了戰爭,家中開始一派和平景象。

每天早上,六點四十了,牛聽聽會準時響起“鵝媽媽童謠”,告訴娃,現在是六點四十,該起床了。但是我絕不會去她的床邊,告訴她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她自己知道的。 如果她賴床不起,那也是她自己的事情。

吃早餐,原來是我不停地告訴她,現在七點四十了,七點四十五了,要加油,否則就要遲到了。

現在,我只負責自己的事情:做好早餐,放在桌上。然后吃我的早餐。至于娃什么時候來吃,吃多久,我全不管。

這樣,我們倆的角色成功實現了轉換:原來是我不停地說,雅,現在七點四十了,快點哦!現在七點四十七了,還不走就遲到了哦!……現在我沉默不語,娃不停地問我:媽媽,幾點了?媽媽,幾點了?決定一旦需要自己來做,責任心立馬來了。她會盡快吃飯,做各種準備。

如果她確實要遲到了,她有時會發脾氣。而我,依然優雅地微笑。娃有時會憤怒:你一點都不愛我,我都要遲到了,你還幸災樂禍地笑。

我還是微笑:媽媽沒有幸災樂禍,我只是知道這些都是你的事情,媽媽沒辦法。因為,你也是一個人,這樣的事情,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在這些事情上,你已經不需要媽媽的幫助了。

娃就這樣,一步步接受了現實。而我,會不斷的跟她講我們的關系:我們都是獨立的人,你做你該做的事情,媽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是平等的戰友、伙伴、朋友,我們的家庭是三個人的聯合體,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要做自己該做的部分的事情。

娃開始培養起了責任心,她自己安排作業時間,安排起床時間,安排游戲時間,也自己飯后洗碗,澆花,收拾客廳,整理臥室。

我就這樣,輕松起來。不僅家務事有人分擔,而且一旦劃定了責任范圍,我在思想上也輕松起來。

就像我在此前的閱讀日志里說過的。我不斷跟娃分享這樣一個理念:媽媽是媽媽,比你年紀大,多讀了幾十年書。但是,我也跟你一樣,每天吃飯,睡覺,讀書,寫作業(工作就是我的作業)……我也只是個普通人。那么,我這個普通人,擔負不起你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角色,人生的負擔,都必須自己來背負,來承受!如果我要背負你的人生重擔來前進,就等于在媽媽的背上加上了一個大石頭,媽媽這個九十斤的體重,會承受不住,會壓垮的!而你,如果不承擔自己人生的責任,盡自己人生的義務,你就會輕飄飄的,你就會無所事事,沒有生活的動力,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生活的壓力,就不會有生活的動力。這樣,你就會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不知道去探索什么樣的生活是有意義,值得去擁有的生活。這樣,你就會像媽媽咨詢過的有些大哥哥大姐姐那樣,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到了社會上,也想什么都不干就不勞而獲。可是,長大以后你離開媽媽到社會上去生活,社會上的其他人是不會容許你這樣的。這樣,你的人生也會失敗的。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我見證過多少家長,在孩子到了青春期時,無能為力:吼叫,早就無效了;講道理,孩子捂住耳朵……

多少父母,為青春期的孩子的教育,殫精竭慮。

短短一個假期,接待的青春期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無法溝通的問題不下十個案例。他們有的,不僅在我面前痛哭痛悔,更有的,想死的心都有!

追根究底,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培養起孩子的責任感,沒有找到和孩子溝通的良策,是主要原因。

所以,做父母,是一門最大的學問,需要我們懷著謙卑的心態,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惟其如此,我們才不至于中年時,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束手無策;老年時,在不成器的孩子面前,無能為力!

培養出一個不成器的孩子,我們縱使功成名就,在年老時,卻等于失去了全世界。


這個系列的文章,已經寫了四篇。待有時間,再寫一篇,關于父母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的,因為,這也是導致我們河東獅吼的一個主觀原因。

敬請期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