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敬禮!我三十年前的高中老師們。

【前記】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當年在下進入寧陽一中(寧陽是山東泰安市下屬縣)讀高一時年方一十有四,系懵懂少年一枚,時隔三十余年,如今已屆不惑,識得幾個字,謅得幾句文,全賴當年諸先生不吝賜教所致。先生們不但風度各異,相貌也各有千秋,文中描述均為記憶之客觀實在,絕非妄議師尊容貌,言及師尊名諱,只為加深對先生的印象而非大不敬之舉也。

1,胡升月先生: 一位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中年女性,高個兒,苗條身材,一雙常瞇成一條線的睿智而明亮的細眼與溫和而端莊的笑容令人敬仰有加。工作極其認真負責,講課通俗易懂;更為難得的是先生還有母親一樣的慈愛的情懷。她是我們的班主任,物理老師。

軼事:①胡師母好像是江蘇人,讓學生打掃廁所總說成“次所”,現在想來有的方言就是把茅廁叫做茅茨的。②胡老師很隨和,記得她當時住在學校南西側的平房家屬宿舍區,有一年夏天下雨,我和幾位同學幫胡老師家干了一點活,在她家吃過西瓜,然后又吃了午飯回宿舍(現在的師生關系恐怕很難回到那種父母子女般的境地了)。③她的丈夫姓孟,也是本校教師,高高胖胖的,愛打籃球。有時我和同桌開玩笑時愛說“你不聽胡老師的話,讓老孟來收拾你。”

2,李少琮先生: 語文老師,濟南人。留分頭,瓶子底似得的近視鏡片后面是那雙好像需要始終努力才能睜大的眼睛,濃密的絡腮胡包裹著他常年合不攏的笑口。講課風趣幽默,生動形像,擅長引經據典,善教易通——聽先生講課,是一種美的享受。

軼事:①李先生是一位儒雅倜儻的才子,性情清高脫俗,特立獨行。據說曾被打為右派——也難怪:一次在給給們講邏輯學“偷換概念”舉例說,比如本??傊沊XX,代表D,而D是光榮正確的,所以XXX也是光榮正確的,你不能反對他,否則便是反D——試想如此口無遮攔且孤傲不群,自為官場和俗流所不容耳。②一次上課,先生講得漸入佳境,眉飛色舞,突然一只大公雞跑到教室門口(那時我們的教室和老師的家屬區緊挨著,中間無阻隔,而家屬區幾乎每家都種有幾垅蔬菜,養幾只雞鴨),振翅高叫。先生出門把雞轟走,接著講課;公雞再來,再啼,再趕走,再接著講;那公雞似乎特意搗亂,依舊再來,立于教室門口,挑釁般長鳴——老師無奈地說了一句“大煞風景”,于是不再講課,大講校園里養雞的問題,由雞鳴犬吠的田園生活講到陶淵明南山隱居的愜意,再及家屬區飼養畜禽的衛生問題又及影響教學和休息問題,洋洋灑灑——若整理成文,簡直是一篇《鄉村私塾和現代學堂》的絕佳論文。③李先生行事不拘小節,夏天上課,總愛上穿一白色無袖背心,下穿一棕色大褲衩,時而拖鞋,時而涼鞋——學生評曰“是真名士自風流”。

3,趙濤先生: 發福的身材幾乎使他成為等高等寬的正方體,臉膛白里透紅,呈上窄下寬梯形,肥厚的手里總愛握一根是他身高三分之二的教鞭,聲音洪亮高亢,與他的身高成反比,英語老師,時任學校政教主任。

軼事:①趙先生給我們講的第一句話是“Good morning class!”然后問我們這些從未接觸過英語的一下子懵了的鄉下學生:“你們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嗎?告訴你們:這是洋鬼子話,從今天開始我就教你們洋鬼子話——英語”。然后大談特談洋鬼子話的重要意義,奇特的開場白讓這一場景記憶猶新。②趙先生還是一位著名畫家,離校后我曾多次在縣文化館見到他的國畫作品展覽,以工筆花鳥居多。

4,秦傳鐸先生:應該是諸位先生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高高的個子,白凈面龐,似乎怕冷,冬天總是戴一頂藍帽子,圍一條淺褐色圍巾,鼻梁上架一副深紅框近視鏡,說話不溫不火,操一口標準的寧陽方言。

軼事:①秦先生在講正弦曲線部分時,為了形象地說明正弦曲線的形狀,用寧陽方言說:“大家看,它就像一根長蟲(蛇)似得,一拱一拱的”。② 秦先生因為近視,偶爾會看不清字跡,一次在提問一位新插班的東北籍女同學時把她的名字“遲玉芬”讀成了“遲玉茍”,茍與“狗”同音——誰會起這樣的名字啊——自然引起哄堂大笑,把那位女生笑得臉紅,大家也因此牢牢記住了那位同學的名字。②秦先生的眼鏡架好像不太合適,也許是鏡片太沉,上一節課總要用左手托十幾次;老先生也許是腰帶系得太松,幾乎每次上課時都要提幾次褲子。③秦先生是我的一位同鄉同學的姨夫,家住縣郵局老家屬院,在現在的凌云大廈(寧陽最大商場)后面,我和同學曾去過他家幾次。

5,趙玉進先生:短發,精瘦,嘴巴有一顆黑痦子,眉頭皺紋比李詠的還要明顯,鑲兩顆金牙,說話聲音不高,快聲快語——很像現在一位很走紅的演員(忘了那演員叫啥了,我一向對明星們很馬虎)。繼趙濤先生教我們英語,講課經驗豐富,深入淺出,愛聽易懂。

6,趙長城先生:身材五大三粗,現在想來得有一米八九的樣子。據說是一位級別和名氣都大的不得了的老師,身形矯健利索——偌大的身軀在三尺講臺上翻轉靈活自如,從講臺的一端到另一端他只需要一步多然后又快速返回原地也就兩秒鐘的樣子,有時候總是令人擔心他患病的雙腿無法支撐那龐大的身軀(聽說趙老師患有風濕性關節炎)。

軼事:趙先生教英語據說有獨門功夫,記憶單詞有特效,密不外傳——在講“o”作詞尾的單詞的特殊讀法時,他說只要記住“鋼”“片”“收” 等單詞就行了,起初我們不明所以,趙先生解釋就是“鋼琴”“相片”“收音機”這幾個漢語詞組的簡稱——看來確有特效,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幾個單詞呢!

7,趙英語先生:真巧,高一階段教我們英語的老師換了四位,都姓趙,這位趙先生年輕一些,梳著油光可鑒的分頭,走路很輕的樣子——可惜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聽口音應該是寧陽人,說話略帶鼻音,慢聲細語,先生的狀貌我已近乎忘卻。遺憾!

8,徐德乾先生:一位資深的道行當然也深的化學老師 ,年紀和秦先生相仿,短而花白的胡子茬兒總是突破臉上的皮膚生機勃勃的鉆了出來,戴一副黃褐色鏡框的眼鏡——講課聲音低,語速快,簡潔明了,特點嘛好像是舌頭有些短的感覺。

9,伍壽川先生:一位聲音和身材一樣細高的年輕老師,是諸先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白凈,分頭,頗有英俊小生的風范,繼徐先生教我們化學,講課的特點已毫無印象,以此足見我化學成績不好的原因。

10,張歷史先生:已經忘了先生的名字。和趙長城先生身高相若但不及后者魁梧,眼大而亮且深,最大的特點是腦門兒錚亮,稀疏的幾綹細軟且發黃的頭發扎眼的隨著張老師左右晃動得腦袋翩翩起舞。

軼事:張先生打比方愛用寧陽土話——比如他要講某國軍隊潰敗總是說成“被打得狗腚眼子朝天”,他要讓學生條理清楚的敘述歷史事件會說成“你要把它分開瓣兒縷成線兒串成串兒”。

11,姚漢山先生:赤紅臉膛,總是一副害羞的樣子,五短身材,聲音與身高成正比,低而且悶,講課好像沒有留下特別深的印象——聽說姚先生在寧陽地理教學領域大名鼎鼎,許多全縣或全市通用的輔導教材總離不開先生編撰,而且1985版《寧陽縣志》的編撰者中也有先生大名。

12,蘇慶雪先生:一位皮膚黝黑的前額毛發稀少的中年政治老師,他教授的內容是政治經濟學常識,也許先生的政治觀點與教學內容有所沖突,先生經常在講完課本內容后即興發揮,認為我們所學的政治經濟學和當時的經濟政策已經嚴重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初衷——幸好同學們那時都心地純潔善良厚道,并無人認為蘇老師有妄議大政之嫌。

13,陳政治先生:忘了這位先生的大名了,教我們辯證唯物主義常識,他是眾先生中最有特點的一位:臉黑且有麻點,尤其是陳先生耳朵太背,總是把一副助聽器 裝在上衣左胸前的口袋里,里面伸出的紫色導線像一根長長的蚯蚓依附著先生的脖子左腮鉆進左耳朵里,也算得上課堂一景。

軼事:先生因為聽力障礙,便有不守法度的搗蛋分子投機取巧——先生提問時,該搗蛋分子便正視先生,做嚴肅狀,口型翕然而動,若認真回答問題者,其實并不出聲。而后先生便揮手示意其坐下,且評價曰“回答得很正確,請坐下!”然后便是滿堂嘩然,先生在哄笑中自顧傳道受業。

14,楊蔚蒼先生:體育老師,皮膚黝黑,身材五短——發達的胸肌和健壯的四肢時刻顯示他是一位體育健將。江蘇人。

軼事:①楊先生對那時剛剛興起的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深不以為然,以為對學生來說是得不償失之舉,并常常舉自己的女兒為例,說過度的作業量讓女兒成為深度近視,深感心疼。②楊先生是武術世家——據說有一次去北關市場買肉,與人發生爭執,對方乃當地強人,身高馬大,又有一幫兄弟擁護左右,欺楊先生外地口音,且身材矮小,非但口出狂言,并且拳腳相加——楊先生不露聲色,只是輕舒猿臂,略展拳腳,便把對方一眾人等收拾的服服帖帖,此誠為大快人心事也。

15,X生物老師:忘記了先生的姓名和講課特點,好像是東南亞某國華僑,所能記得住的是他赤黑色的長臉和并不流利的普通話,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南洋熱帶風情。

…………

當年的先生們有的已成古人,步入天堂,健在者亦應超古稀或者耄耋之年,雖然時過境遷,然而當年寧陽一中的紅墻青瓦,依依垂柳,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師家屬區,尤其是諸位先生的言談風度和舉止容貌,卻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敬禮,我當年的高中老師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