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真的是早晨最好嗎?誤解!
很多人認為,一天中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就是早晨。所以,很多學校會組織早上的早自修時間,讓孩子們背課文背英語單詞等。甚至有一些家長,會在早晨叫醒孩子來學習語文、英語等需要背誦的科目。
但是,早晨孩子的記憶力真的是最好的嗎?NO!
接下來嚴媽就來揭揭秘!
1978年,美國圣約翰大學的里塔·鄧和肯尼斯·鄧兩位教授做了一個一天當中記憶力的比較。他們根據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的人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并不一樣:
【1】大約30%的人在早晨記憶力最佳;
【2】大約30%的人在下午記憶力最佳;
【3】大約30%的人在晚上記憶力最佳;
【4】大約10%的人沒有任何時間偏向性。
1993年,美國查爾斯頓學院辛西婭·梅的研究又表明,老年人在清晨的記憶力達到高峰的較多,而年輕人在下午和晚上達到記憶力的最高峰最常見。
所以,綜上實驗結果來看,記憶力這件事看的是每個人的個人情況,和時間真沒什么關系。
記憶力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很多家長對于孩子記憶力這件事尤其的上心。與其逼著孩子早起看書,還不如試試嚴媽的法子,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
妙招一:利用游戲
“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歌德的話正好說中了幼兒的記憶特點。
明智的家長絕不能“命令”孩子記住這、記住那,而是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記。您只要想想“你拍一,我拍一,早早睡覺早早起……”這樣的拍手歌,就不難想像,利用游戲可以讓孩子無意間記住多少東西了。可以訓練幼兒記憶力的游戲很多,如說歌謠、講故事、猜謎語、唱兒歌等等。
妙招二:多感官參與
死記硬背可以說是記憶力的一大死敵了。這種辦法記下來的東西不是忘的很快,就是需要不斷地復習鞏固。
引導孩子用多種感官參加記憶,可提高記憶效果。我們右腦課堂的聯想環節,就是運用故事里的多種感官,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記憶力。
如想讓孩子認識紙的特性,父母可以讓孩子把紙放在沾有水的桌面上,觀察紙怎樣把水吸干;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觀察紙燃燒的情景;用手撕一撕,聽聽撕紙的聲音,觀察紙片不規則裂開的情形。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孩子就會牢記紙的主要特征。
妙招三:科學用腦?
不管運用什么方法,如果大腦沒有準備好都是沒有用的。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幼兒腦部發育與記憶力關系
記憶力的好壞,絕大部分因素取決于后天的教育。以聽覺神經和視覺神經為代表的腦部的感覺神經系統,是靠腦突觸傳遞信息的。腦突觸密集的人,信息傳導可達到一般人的2-3倍,腦突觸多的人,記憶力就較強。而腦突觸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就是0—6歲這個時期。
腦突觸就好象藤蔓一樣,外界信息刺激的越多腦突觸就成長的越快、越密,在這一時期接受的傳導性的和啟蒙性的知識會刺激大腦發育。所以適當刺激幼兒大腦,其腦突觸四周不斷伸長觸角,觸角與觸角相連,就會提高孩子智力和記憶力。
記憶力被稱為智力的倉庫,是孩子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家長就算在培養孩子記憶力這一方面再著急也不要想著把只是硬塞進孩子的腦子里。與其,一大早把孩子從睡夢中叫醒,不如在孩子想學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系統的記憶方法和能力。
把握住六歲前腦部快速發育期間的黃金開發時間,細心引導和培養,是孩子形成良好記憶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