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效應——持續復盤力訓練營MBA導師班第十天隨筆

? ? ? ? 我們通過沙鋼集團的董事長沈文榮案例進行講解引入了今天的復盤力公式:決斷復盤力 = 矯枉過正 + 一意孤行 + 撥亂反正;沈文榮在中國鋼鐵業可以被稱為鋼鐵沙皇,不同于常人的判斷和決定,甚至壓上全部身家1個億引入外國的大型設備,后來證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同樣的公式讓我想到了馬云的阿里巴巴,我們在21天持續復盤力阿里的商業案例講解中也做了這個公式的解讀。記得當時講的是阿里“詐騙門”事件和阿里股權變更事件,這件事給馬云的名聲帶來很大影響,甚至很多人都罵馬云過河拆橋,但是馬云說“孫正義的想法十分執拗,如果按照他的意思,就沒有阿里巴巴的發展和未來了。”

? ? ? ? 通過這兩個案例的結合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不論馬云還是沈文榮都對于自己企業的目標清晰,并且堅持貫穿始終。在整個公司的開展過程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的情況,那到底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在今天的復盤工具拆解中提到兩個方面讓我產生了十足的興趣:飛輪效應和思考系統。我們先來說說飛輪效應,這個詞想來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最早提出它的是亞馬遜的貝佐斯,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巨大的輪子,如果我們想要轉動它,一開始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力氣,而輪子可能轉動很緩慢,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推動輪子轉動。過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后,輪子可能就會飛快地轉起來,這時候再給相同的推力就會覺得很輕松,而且輪子會越轉越快,通過這件事給我三點啟發:

? ? ? ? 1、目標——飛輪想要轉動需要中間有個軸:如果輪子沒有軸是不可能實現最后的快速運轉的,對應到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我們的目標是什么,這個目標不是指一件具體小事情的目標,而是指一個相對長遠事情的目標或期待。

? ? ? ? 2、持續——飛輪想要轉動需要持續推動:這個持續不斷推動其實給我們引入了時間的關鍵因素進來,縱觀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一蹴而就都是我們期待的美好愿望,而實際上所有東西都是在慢慢演化,不斷迭代的,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生長起來的。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在這種生長中有自己各自的節奏。轉動飛輪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也是不斷地去推動,我們不需要一下子很大力氣,只需要一直使用相同的力氣不斷重復就可以達到最后結果。這不就是復利的現實生活應用和實際意義嘛!

? ? ? ? 我們可以看到同樣做一件事,只要目標明確,不斷堅持下來最后就會有結果,但是做事不同于推動轉輪那么簡單,還需要考慮事情的復雜性,我們的付出多少是有效的,把真正有效的方法不斷迭代,根據目標不斷調整無效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使得自己做的事情產生能量。還記得那個公式嘛?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 ? ? ? 3、陪伴——飛輪轉動需要一個方向推動: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不能一會兒順時針推,一會兒逆時針推;一會兒力量大一點,一會兒小一點;一會兒推,一會兒不推;這對于推動起飛輪效果都不好。這就如我們做事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容易碰到點困難就放棄了,這樣很難成事。我們需要的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堅持,需要始終和自己的目標保持一致的努力。開始可能很難,而且有一段時間最容易放棄,這時候只要堅持下來就會好很多。但我們每個人不同,就拿復盤這件事來說:在復盤的過程中容易走形式,也容易因為不斷看自己問題太過痛苦而放棄,所以雖然同樣都用復盤結果會不同。在容易放棄的時候,我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個相互陪伴的場,如果我們有共同想法的朋友,彼此賦能、陪伴、鼓勵,那一定更會更容易堅持,不至于隨便放棄。

? ? ? ? 以上三點啟發對于我們生活、個人成長、工作都是息息相關,因為我們人其實就是一個系統,在我們人生學習東西的過程中、剛開始做一件事情時候其實都是一個飛輪效應的體現,所以對于我們個人成長的每一個具體的點來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確定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不斷地努力去做。對于我們人生整體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經營,而經營就是不同節點的有效銜接,就如飛輪想要快速旋轉也是需要構筑好系統中的飛輪的銜接節點,所以我們除了堅持做好每一個點的事情,我們還需要思考如何把這些點的事情形成合力,可以真正架構起自己人生的系統,這就讓我想起來了今天讀的一本書——萬維鋼老師寫的《高手》,書里就講到,“我們想要成為高手,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掌握一個技能并練到第一的水平,但是要做到太難了,多數人做不到;第二個是掌握兩個技能,每個技能都能夠掌握程度在前25%行列,而這時候兩個技能如果能夠有所聯系,那就會疊加發揮效果。”

? ? ? ? 其實這不就是構建我們人生飛輪的關鍵架構點嘛。只有想明白關鍵點,才能把復雜的系統真正打造出來。再看我們企業經營其實也是一樣,我們既需要做好眼前事情練好內功,同時要思考構建一個持續成長企業的關鍵點是什么,找到飛輪旋轉的關鍵銜接點,只要把這些點真的找到,經過推演就能夠達到最后企業自發運轉的結果,就如亞馬遜一樣,他就是通過賣書、讓更多商戶上平臺,給顧客提供更多服務,賺更多錢的循環打造了自己基礎的飛輪,而后在這個飛輪上又進行提升和改進。

? ? ? ? 說完了飛輪效應,我們再來說說思考系統:其實前兩天學習提到這個概念時候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思考系統化。思考系統化不是思考對象系統化,而是思考本身系統化。我前些天自己嘗試進行理解,也就提出去質疑自己現有的思想,而今天小樂老師在課上給出了我們如何構建系統思考的一個框架:思考者、思考對象和思考方式。這個思考系統其實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我們還拿復盤舉例,在復盤過程中會有復盤者、復盤方式和復盤對象。其中復盤對象一定是客觀的,發生了什么事情、什么結果是一個客觀呈現;復盤方式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選擇復盤四重奏(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過程、總結規律)或者復盤公式、工具;而復盤者卻是主觀的,也就是復盤結果如何,往往看我們自己是否具有升維的能力,是否真的可以完全跳出自己的看整件事情,這就真的需要我們內心清凈才能做到,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到很多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

? ? ? ? 通過今天的思考系統,我回憶自己過往的思考模式,突然發現我一直思考的都是從自己出發,雖然有時候做夸人、鼓勵人,不斷地給他人提供服務。其實都是從自己角度在考慮,偶爾會考慮對方,但是一旦深入考慮對方就又容易回到自己的角度考慮,這樣會造成一個很可怕的結果:就是我們以為找到了對方的需求,其實是我們的假想。通過今天學習我看到了自己過往的問題,當自己想兩者關系時候、用什么方法時候就覺得很累想逃避,所以之前做很多事情都會碰壁,意識到這個,我想以后要嘗試在想問題的時候從自己、對方和兩者之間關系三方面去考慮,而在這個過程中放下自我才能真正做到。

? ? ? ? 開始還不明白今天的復盤工具拆解到底和三個元素:一意孤行、撥亂反正、矯枉過正有什么關系,隨著思路梳理突然明白了:今天的復盤是決斷力復盤!而我們所有決斷的背后其實是我們的認知,說白了是如何思考的。我們今天所有的結果都是之前的行為導致的,而這些行為的前提的當時的判斷和選擇,而在判斷選擇前其實是我們的認知決定的,而認知不是結果,它就是我們當下不同的思考方式啊!所以改變思考方式才是一切的根本,這才是知識背后的知識,智慧背后的智慧啊!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