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選擇的不是資本主義?
中國人真的就那么喜歡共產主義嗎?
呵呵噠。
什么是資本主義?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相信明天會更好。
一句概括,它就是這樣,所以說……特色社會主義……嗯……?可以說目前的所有經濟體系全部都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基礎之上的,只是叫法不同罷了。
可以說,資本主義是促使歐美自16世紀以來成為世界舞臺中心的巨大因素之一,甚至可以稱得上的唯一因素。正是由于資本主義的出現,信貸系統才會發展起來,如16世紀西班牙、17世紀荷蘭、18世紀大英帝國以及近代以來的歐美國家才會表現出如此強大的創造力和活力。
可以說以上這些國家強大起來的原因正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力量,固步自封的貴族體系被商業的精英體系所取代,國家開始煥發活力,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而亞洲各個強大帝國則因為貴族體系的強大,導致商業水平一直止步不前,最終幅員遼闊的帝國被地域狹小的歐洲商業國家所覆滅。
為什么會這樣?
一切始于15世紀。
在當時(指15世紀乃至之后)亞洲的各大帝國中,統治者使用稅收(掠奪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掠奪剝削國民,扼制商業;將巨額的資金耗費在娛樂之上,最后的結果就是中國被英國用鴉片和火器打開了緊閉三百年的國門,印度獲得了將近350年的被殖民歷史,中東地區則至今紛亂不堪。
而15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哥倫布了。
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成長與意大利,但之后卻是作為西班牙的使者開拓了西班牙一個世紀的霸主生涯。
作為探險家的哥倫布一直希望能夠組建艦隊來遠洋探險,為此歷經數十年的時間來說服歐洲各國國王希望能夠投資他,但大概條件一直談不攏,所以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才同意投資他,40多歲的哥倫布終于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投資,組建了他的艦隊,并回饋給西班牙女王遠超預期的巨額回報。
正是因此,西班牙舉國才開始熱衷與投資探險者,因為雖然風險不小,但回報實在是太誘人了。
于是,巨大的投資吸引了大量的探險者前往為止的遠方,而遠方最大的回饋使得投資者們有了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投資,良性的循環使得西班牙一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之后由于荷蘭信貸信用的日益良好以及西班牙信貸信用的日益減少,荷蘭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17世紀的霸主,之后是大英帝國……
也就是說,每一次后來者取代上一任霸主都是因為信貸信用的優異表現,使得投資進入良性循環狀態,國家(更準確的說是公司)越來越富有,也就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研發當中,于是英國率先進入工業革命,領先全球直至因為二戰大傷元氣而被大發戰爭財的美國取而代之。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力量,他使得人們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使得信仰它的國家都獲得了遠超過自身能力的經濟能力,并用強大的經濟能力獲得強大科技能力從而戰勝了幅員遼闊的亞洲大國。
沒錯,看起來資本主義簡直太美好,太值得推崇了。但資本家想要的是無為而治,也就是沒有政府管制,而沒有管制的結果,舉個最明顯的例子:黑奴貿易。
黑奴貿易我想所有人都聽說過,但很多人了解的并不深,簡單來說就是:15世紀因為美洲的發現使得大量歐洲資本家在美洲建立起莊園,然而15世紀美洲對歐洲人來說并不友好,由于從來沒有在這里生活過,歐洲人對很多致命細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都特別差,再加上剛喜歡上資本貿易的歐洲人對辛苦的體力勞動并不熱衷,因此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這時,有人發現非洲的黑人對美洲的細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很不錯,并且抓捕黑人作為奴隸的成本相比來說簡直太便宜、太劃算了。于是,巨大的黑奴貿易應勢而生,死于黑奴貿易的超過千萬,詳細數字已經無從得知,而悲慘命運的起因有二:一是因為沒有監管的資本家的逐利心;二是因為他們的體質比白人好。
呵呵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