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感覺電視劇容易上癮以后,我干脆把電視戒了,但有兩個節目一直沒有放下,一個是《我是歌手》,一個是《歡樂喜劇人》。每一期都不落下,看著看著就有了點感悟,順便寫給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唉,誰讓咱是一個“多瞅善感”的人呢?
這兩個有共同的特點,節目形式如出一轍,首發,踢館,補位,大咖主持,業界翹楚等,然而這些都不是我們要說的,我想聊聊心理契合的問題。
就拿《歡樂喜劇人》說吧。兩季節目走來,觀眾明顯的心理預期有了提高,單純靠表面逗樂來拿高分是很難了,需要更多的心理契合,甚至是感同身受。
開心麻花說的是人情淡薄下的彼此信任,為了加大沖突,選的劫匪和代駕。賤賤的小岳,選的是霧霾下的藍天白云,是我們每天都需要面臨的問題。佳佳和大潘選的是老年人的情懷,八九十歲依然青春不滅,激勵人心。少了小沈陽的遼寧民間藝術團,如同大廈將傾一般,傳統個人技藝釋放的二人轉,大家看夠了也看膩了。再到白凱南,講的是兩個過氣明星斗氣的事,恕我愚見,我感覺那兩個助理其實更加出彩。
從上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現在的節目編排盡量排除了大咖造成的偏差(除了第一季的楊金賜),大家憑本事吃飯,真正能勝出的作品就是能和觀眾心理契合或者說產生共鳴的節目。私以為白凱南輸在兩點,一是自己的選題,明星再不濟也比老百姓活的舒服些,比慘對象選錯了,當八角眉毛囧字臉不能給人印象的時候,就只能被淘汰了。第二就是高估了自己,采訪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過的機會就不大,說的太滿了,或許是大咖秀給的錯覺,相較之下的同門師兄大潘顯得更加可愛,至少人家一臉實誠。
單純搞怪也不是不可以,得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宋小寶、小沈陽、小岳岳。即便選題有偏差,有春晚歷練出的實力和名氣加上極個性的表演方式,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去。
你可能要問了,這個和戀愛有什么關系呢?
愛情,在一對一的時候是交換,多對一的時候是拼殺。
什么意思呢,一對一,當你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倆人彼此交換的是信任、情感及價值觀。多對一,就是在一群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同類廝殺。事實證明,你看上的人,往往別人也會看上,感情面前,誰會讓誰呢,就像娛樂節目、各類比賽中的拼殺一樣。
怎么能贏呢?我有一種101理論,或者說100%+1%的理論,各位且看且琢磨,對或不對,實踐出真知。
就是在100%付出的情況下,再加1% 的“花樣”。凡事需要100%的努力,即便在戀愛中也是如此,當你像白凱南一樣,100%的努力其實達到了大家平均線的水平,戀愛中有點差異,100%努力可以干掉50%以上的對手。
舉個例子,送花現在已經是追女孩爛大街的招數了,數量變化已經沒有新意,相信我,那玩意撐不過兩天就蔫了。大家都來送花,你也送花,在大家看來這就是100%的努力了,我們如何在這個基礎上來加強這件事,就是這1%的“花樣”了。比如寫一份情誼綿綿的情書,用心寫200字,不要多,精美信封包裹,每一步來透出用心。
或者將花變成那1%。生日晚餐上,送一顆巧克力,如果沒猜錯,你的女朋友肯定失望了,這時拿出你的大禮比如項鏈等符合她心理預期的禮物,這時候失望轉成了喜悅,這時候再拿出一束花,用魔術的方式或者事先藏好,這束花就變成了那1%。效果絕對不一樣,親自試過,有用。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行為要契合你男女朋友的心理預期,并在這個基礎上加上1%就足夠了,不要小瞧這一點,花費不多,卻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當然這個理論不光光用在戀愛中適用,其他環境也可以。
比如學生,老師總會喜歡兩種學生,一種是優秀的不要不要的,回回第一,各方面都很優秀。另外一種就是,進步快的學生,因為總能超過老師的預期,你的進步正是老師能力突出的最佳佐證。往往第一種學生很累,因為你落后就會有很大壓力,第二種卻有上下的空間,進退自由,畢竟高處不勝寒。此法在你換班的時候適用,高考不適用高考之后也不適用,謹記。
希望我沒把你們帶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