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權利的游戲》后,我又迷上了HBO講述人工智能的新劇《西部世界》。
雖然人工智能題材已經不是新鮮事,從威爾斯密斯的《我,機器人》、人與人工智能的科幻愛情電影《她》到人對智能機器人進行“圖靈測試”的《機器姬》,人類對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探索和討論從不停歇。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人類的生活,代替我們執行大量的任務,從重活到精確計算再到清理地毯,機器人悄無聲息的進化。
HBO的這部新劇設定在遙遠的未來,一座巨型高科技樂園建成,里面300多個仿真機器人,100多條故事線。每一個機器人的制作過程都極其細致,血管用3D技術刻畫,個性經過精心編制,表面上和人類并無差異。在這個主題公園內,游客支付高昂的門票,成為故事中的“newcomers”融入故事線。游客不但可以在虛擬世界里生活,而且還可以跟人形機器人進行多種方式的交互,從性交到謀殺,滿足人類一切欲望。而這部劇集所隱含的“覺醒”、“罪孽”、“人性”是該劇的核心,直擊人類自身。
影片的第一集,女主角德洛麗絲在清晨時分醒來,迎接一天美好的開始。她向父親道別再出發前往小鎮,見到了久別多時泰迪。兩人相互對視的眼神中,透露著濃濃的愛意。晚上泰迪把德洛麗絲送回家時,德洛麗絲卻發現家里的牛在亂跑,父親被土匪殘忍殺害,自己被強暴殺害。第二天,德洛麗絲同樣在清晨醒來,和父親道別……
繼續看下去,才知道原來德洛麗絲生活的世界是一場騙局,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都經過精心設定,她只是人類縱欲的工具,而人類則是她世界的“造物主”。她重復每天的故事,不斷被傷害,夜幕降臨時記憶清除,一切歸零,等待下一批游客的玩弄。如此的循環往復,她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懷疑她所處的世界。清除的記憶被她回想起來,夢境的真實使她反抗,人工智能vs人類,到底誰才是勝利者?
《西部世界》的熱播使得人工智能這一話題持續成為討論熱點,有人開始認為“西部世界”離我們都很近,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機器人?諾貝爾獎得主George Smoot提及銀河系有10億個宜居行星,宇宙中一億個星系,存在著比地球更先進的文明,可能我們就生活在模擬的世界。人類創造了“機器人”,那誰又創造了人類?
不管我們是否生活在虛擬世界,是否有外在生命運行著人類,我們看起來都過著機器人般的生活。周一到周五早上準點起床,趕去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下班時間坐上地鐵回家,或許留在辦公室繼續奮斗直至任務完成。每天在公司與家之間兩點一線往返,想著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為了買房過的省吃儉用。從出生開始,我們按部就班的扮演每個時期不同的角色,經歷中考、高考、甚至國考,還沒對象就開始湊錢買房,沒到30家人催你結婚生子,下一代也重復著我們的軌跡,繼續上學、工作、結婚,直到死去。
樂園的創始人福特說,游客之所以會重返樂園,不是因為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的東西。他們回來是為了那些細微的東西。他們會再來,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發現了沒有其他人注意到的東西、某些會讓他們愛上的東西。他們來這里,是希望窺視自己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們是活了一天,重復了365次,還是活了365天。我們像機器人一樣執行任務,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和角色,血漿和肉體的背后是否還有靈魂。人類存在于世界的大熔爐里,有的人如西部世界里的機器人,有的人如游客,放縱,墮落,機器人可以覺醒,人類可以失去靈魂。
一部科幻題材電視劇讓我想到了深奧的哲學問題,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機器人的自我覺醒是擁有意識,人類的自我覺醒又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