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的知識能證明我讀過書,不止一點;我學習的經歷更能證明我有同學,不止一個!
從我寫字時筆順的先橫后堅、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來看,我至少讀過書;通過我寫字成詞、寫詞成句、寫句成段、段段成篇成文的話,我至少讀過小學三年級;通過我“掌握”物理熱脹冷縮的原理和對化學元素周期表前20位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硫、氯、氬、鉀、鈣背頌滾瓜爛熟的成度來講,我的文化水平至少得有初中畢業,也只有初中畢業而已。
初中畢業到現在為止,粗略算算也有二十年了吧!二十年前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因為同學A照搬就樣,原封不動地抄襲同學B的作文,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地對她呵斥道:嚼別人吃過的饃,不香!
二十年后的今天,你抄襲的本領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如圖所示:同學C 復制了一段富有生活哲理的話,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同學 A看到了連忙“粘貼”復制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這倒無可厚非,就像名人的名言一樣,誰還不拿來反復咀嚼咀嚼?
關鍵是你得會嚼!
同學A的父母早已雙亡,這是認識她普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因為她父母去世以后她請了“所有的人”。
今天,她在手機上,在朋友圈,把她剛和母親通電話的“情景”原封未動地搬上了朋友圈,你叫同學們何堪?你叫親戚朋友們何堪?你叫……
唉!!!
也難怪C同學在留言區的“唉”加一個無奈的驚嘆號。也難怪D同學帶著驚悚的哭腔圖片無奈地寫到:你可不能和你媽打電話,更難以置信的E同學質疑地問道:能打通了?你就日懸了。
從小學——初中一直到現在的二十年里,你抄襲時總是連同學們的名字一起抄走。我可以毫不客氣地對A同學說:“非要抄襲也可以,你最起碼得把人家的名字改成你的吧”!
唉!你就是不長記性。
你堅持了這么多年的習慣一直都沒改,我很納悶兒你每天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你不喜歡看書,也就罷了,難道你連電視也不看嗎?
宋丹丹《薅羊毛》的小品不就說明了抄襲的重要性嗎!你要在每個“羊”上薅點,這叫博覽眾長。
你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你不僅要集天地之靈氣,更要吸日月之精華;你不僅要見風使舵,更要審時度勢……
唉!說了估計你也不懂,你就始終記住一點,下次抄襲時該把名字改成你自己的,你就改成你自己的;該把名字改成別人,的,你就改寫成別人,的。
不好意思,有點復雜,難為你了。抄襲不易,愿你以后在抄襲的路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