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乎扒了一篇管理文章,特別棒,轉到簡書

作者:iPerso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86795/answer/146214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內容較長,謹慎觀看。】

先與郭瑞超,產品經理(Social/Mobile/Web Game),…抬杠一下:

1,不急于顯示你的權威,并試圖用權力去控制對方

【權力的意義就是讓你能夠去控制對方的,不然要你做領導干什么?】

2,不用命令或指派的語氣來安排事務,要以商量和討論的語氣

【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用,特別是具體事務時,絕不要用商量和討論的語氣;工作就是工作,我安排的,你必須要做,就這么簡單;越商量越壞事;無論什么部門(我比較偏激和極權)。】

3,約束自己,以身作則,把以前丟的分拿回來

【以身作則的想法是錯的,因為你不可能事事都做的比所有人好;即使能,你也會累死】

4,更細致了解你的下屬,并重新站在你現在的位置換位思考,給他更多的幫助

【誰考慮你?】

5,在工作,福利待遇,日常細節中,時常為對方考慮并表達出來

【人心不會滿足,待遇不會達到下屬滿意的狀態】

6,不要覺得對方不把你放在眼里,你的職責是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要能屈能伸

【不是不要覺得,而是根本不要在乎別人是否把你放在眼里;因為你根本就不要把他們放在眼里】

我的建議:

1.管理者的胸懷是被委屈撐大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即使你不再需要做具體工作,你也會辛苦很多很多,不僅僅是體力上的,更多的是操碎了心;所以馬云說過,管理者的胸懷是被委屈撐大的(后來查,不是原話;但是我覺得套用在管理者身上是最適合了)。

所以我認為,一個管理者的胸懷是最關鍵的,但這絕不是能在書本上(或者知乎上)學到的,而是必須在現實中經過無數的傷痛打造出來的(對于我這樣的內心脆弱的人尤然)。

所以,慢慢來吧,不要著急。

2.不要在乎他人的態度。

他態度好或者壞,是表面上拍馬屁還是背地里使刀子,是我行我素還是拉幫結派,都不重要;你不要關心別人的態度,也不要試著改變別人的態度,更不要動不動就說這是態度問題(顯得很可笑)。

3.多跟你的領導溝通

但不要講你手下的壞話(除非你已經決定要開掉他),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找領導解決問題。多溝通的目的只是讓領導了解你的工作,并,防止手下人打小報告,死在陰溝里。

4.你所關注的一切,只有工作和業績;你對他人的評價,只要工作業績。

做的好,適當表揚和鼓勵;做的差,適當批評和幫助。這不容易把握,我曾經在這上面犯了不少錯;建議是在你自己覺得還沒把這個經理位置坐的得心應手的時候,表揚和批評都不要在公開場合,這樣影響會小一點(很多人說表揚要公開、批評要私下,這也是完全錯誤的)。

5.工作安排要設定合適的時限。

這就是體現你的真正能力的時候了,要對工作重要性、工作難度、工作方法、工作量特別是和承辦人員的能力相結合起來。這很難,而且完全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

舉個例子:一項工作,你估計某人完成需要3天,最給給他3天半時間;同時要求他盡快完成——有些人表面態度不好,但工作盡責盡心,你適當鼓勵幾句,他就很快與你相處融洽了;而真正不好管理的人也會在這個環節出現,給你拖、有無數的條件需要滿足、即使完成了也不告訴你、完不成更不會告訴你......解決辦法是跟蹤,隔一定時間了解工作進度。

6.難點

如果安排工作,直接頂撞說這個我不會、那個沒條件之類的;這種話聽了特別生氣,尤其是他明明會、特別是在只有他會的情況下;似乎你要求著他干事。這一點是我曾經最痛苦的。

我的解決辦法是:絕不要表現出生氣的樣子(這是他需要的),用平靜的眼神直視他,平和而嚴肅的再問一次:你真的不會?確實沒條件做?

如果他仍然強硬頂撞下去,基本上這個人你在內心里就可以放棄了(著手準備把他替換掉或廢掉);但此時還不能。

這時你千萬不要把工作安排給別人,因為會嚴重傷害你的威信;而是說:這樣吧,你再考慮考慮能不能做,嘗試一下,問問別人,過多長時間給我一個明確的答復。類似的話,然后一方面繼續把工作安排給他,另一方面尋找替代者(盡量不要找你的領導,而是利用你自己的資源,如朋友、同事、哥們甚至花錢請高手解決)。

當然,大部分下屬不會這么極端。你要做的,也是及時跟蹤,了解他的困難和苦惱,及時的給予指點和幫助——但不要幫他做,而是教方法(這比幫他做還要辛苦)。

7.關于福利

各公司情況不同,但一般來說部門經理能解決的困難好像不多。所以重要的不是福利,而是工作業績自然而然帶來的——比如說研發部門,你做出了產品做好了產品,上層自然會有一定的激勵(當然也需要爭取的,所以與領導的溝通很重要);而要靠自己想辦法能解決的實在是太可憐了。所以,關注工作是第一位的;福利不重要。

至于請假什么的,視氛圍而定;不過如果有精力的話,把所有人請假記錄下來——你會發現有用的。

8.不要試圖對下屬“好”

管理中老好人只能適得其反,工作就是工作,不要指望和他們交朋友做哥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做一個好領導,往往意味著你不是一個“好人”。

而反過來,公對公、就工作論工作,你離開以后反倒能與他們交朋友。

你的小恩小惠不能長遠,你讓他在職場和人生中成長,他才會真正感激你。

9.管理沒有100分

你一定會犯錯,也一定有你管的不好的地方。完成一定的目標就可以,不要追求完美的管理。

管理的東西永遠都說不完,其他我想到再補充。

管理一開始很辛苦很辛苦(對我這種完全沒有天份的人來說),但,值得!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送給你:

be tough!

-----------------------------------------------------------------------------------------------

update 2013.11.13: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沒事就隨便再講點,以案例為主可能更能讓人有興趣看。

關于技巧。

有的時候,管理在具體操作上需要一些技巧。

有一次,我的副手安排兩個人第二天一早去處理某項業務,那時我干的還不太長,部門屬于在有起色但還未完全改觀的狀態。由于他情緒急躁、處理方式也不夠靈活,事情沒安排好(人選安排錯了,那兩個人確實有拒絕的理由,一個是第二天凌晨要處理另一項業務,另一個原因我忘了),還與兩個人產生了矛盾,兩個都甩手不干了——這種爛事,只能我來處理了。

坐辦公室(副手坐我對面),分別叫人進來;一定要是分別,這叫各個擊破;而且有電話也不打,最好讓別人去叫,這就是體現領導“架子”——因為通過這些事的處理,不光是某當事人,也要給其他人傳遞信號。

第一個叫的年輕的那位,中科大畢業的,人很聰明,業務也精,脾氣更倔。我不管他,不問理由,直接開罵!大意是工作以來很努力,但是各種毛病各種問題多少,這個不想干那個不愿干之類,上班睡覺下班打游戲之類(其實他本職工作完成的是非常優秀的),人生沒規劃目標不明確之類。總之聲音震天響,輔以各種摔書動作(杯子摔了打掃太麻煩、手機舍不得摔),保證讓各個辦公室都知道我在訓他。罵了有十幾分鐘,最后一句大意是:你給我滾回去,好好想想,思考思考,明天必須去,我不需要你任何理由!——我并沒要求他答復一定去,心里也做好他不去會產生什么后果的準備。

第二個叫的是資歷較深的一位,比我在這個部門要早來好幾年,并且確實以前為部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但是,也是最難管的一位,渾身裝備各種等級屬性技能不同的軟釘子,并且必殺技硬釘子是隨時出手不需要冷卻時間的。我沒當領導之前與他關系不錯(很早以前就認識,但這個部門我算是空降來的)。他肯定在門外聽到我那洪亮的聲音,我也相信他準備好了完美的應對方式。但是他進來之后,我在十幾秒之內完全從激昂的怒吼狀態中走出來,開始朋友之間的談心;從我們認識之間各種點點滴滴的小事談起(關鍵是也沒什么大事),從他為部門做出的各種貢獻深入,共同感慨曾經的汗水和美好;中間偶爾互相點根煙(其實我們倆都幾乎不怎么抽煙)。總之呢,一個多小時的各種套私交、蹭感情、交朋友,大意就是,咱都哥們到這個份上了,兄弟你明天不幫我頂一下就不是人了。最后沒等我結束,他就說:“好好好,兄弟,別說了,明天我一定去。”

我的副手全程看完我的“表演”,愣呆了。他有過幾年的管理經驗,一直自以為水平比我高那么一點點(沒事就教我這個怎么做,那個怎么做,我也不點破),經過那一次,他也老實多了,應該會自以為水平比我低那么一點點了。

結果:兩位第二天都去了(業務工作本身沒什么難度)。

這里,如何處理一個問題體現的是一定的技巧。這有用,但不是最核心的。根本上是要遵循一個原則:必須還是讓這兩個人去,不能換人;否則誰都可以因為(他認為的)領導安排的不合理而拒絕完成工作,次數多了,執行力就完蛋了。

當然,現實情況不會每次都能順利解決問題。比如說這種安排工作的事,如果在管理不順的單位,很多人會用各種手段抵制——發生一兩次沒關系,發生多了就再也無法管理了;所以在剛剛上任的時候,必須在安排之前就提前想好如果下屬拒絕執行應該怎么辦。解決思路是:1.找你確認不會拒絕的人去執行;2.找對方無法拒絕的事去安排。所以很多新官上任會抓一些看起來不重要的小事,比如遲到早退(我也干過)、規范工作流程之類;因為這種事比較簡單明確合規合理,對方無法拒絕;而借這些事的執行,養成下屬執行領導安排的習慣。

我的副手所不知道的是:因為第一個年輕的那位凌晨在辦公室要處理業務,然后再要趕過去處理另一個業務,肯定沒時間吃早飯。我早上6點到辦公室,將親手煮好了的餃子帶給了他。

update 2013.11.16:

關于“談心”

談心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在談之前,事先收集所有人員基本資料,簡歷上那些就可以,從那些東西開始,暖暖場,避免無話可談。

談的過程中,主要關心他的個人目標、對未來的規劃、對單位的看法、對領導(就是你本人啦)的期望……

在接手部門的早期(個人認為在了解最基本的情況和工作內容后就可以開始),最好要對所有員工每人單獨進行一次不少于半小時的談心,這是最直接最快速了解他們的方法。

當然,別指望每個人都說真話。有些人會說他是全身心為部門服務的、為公司努力的、為人類和平和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沒關系,裝逼的人哪兒都有。

也有很多人或直接或委婉的提出對你的要求,別當場答應或承諾——即使是最簡單易行的事;因為干過一段時間以后,你對“管理”這兩個字會理解更深,會更清楚應該怎么做。

談心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就是引導,對于一些要求或看法,最好的回答就是:“我知道了。”

不要回答什么問題(有的時候你還不了解情況,即使你是從這個部門提拔上來的,屁股決定腦袋,很多問題換個位置就有不同的答案);不要做什么承諾;不要點評員工所說的內容,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基本上,也不要完全相信員工所說的話,對每個人說的內容都要存疑。

如果有員工問你的想法,回答就是,“我目前還沒有想法,主要聽聽大家的建議”。

記錄所有人的主要意見和想法后,你對單位的每個人以及整體就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原則上,不要做任何改變,現有的制度即使再爛,也能勉強保持運行;因為你剛剛接手,需要在掌握情況之后,再去燒“三把火”。謀定而后動。

(個人會初步判斷:一般拍馬屁的、保證支持你的、把部門利益說的很重的,基本不要相信,對此類人也要小心;木訥的、實在的、說不出什么想法的、什么事也無所謂的,比較容易配合你;說的話很多、看似坦誠,但沒有什么有價值內容的,都比較“狡猾”,這種人一般是中間派,不會太支持你但也不會使硬釘子。但是1不要在乎他是什么派別、是否支持你,2初步印象未必可靠、一切以工作完成情況為判斷準繩。

談心還有一個作用:這是向員工展示“你是領導”的一個方式

因為當你是一名普通員工時,即使你再有領導力、甚至是隱形的領導,你是不可能正大光明、理所當然、堂而皇之的開展“談心”這一項工作的;借助這一項工作,你就向每個人表明了,你是領導,你對每個人負有責任,對整個部門負有責任。除了紙上的任命,你需要在他們心里建立起你是領導的印象,而不僅僅是工作任務的傳聲筒(對于氛圍好的團體,領導就是傳聲筒了;我在工作后期的時候,印象天天就是轉發郵件)。

關于架子(這段肯定很多人不喜歡)

如果你是在基層、手上又只有三五個小兵,那么擺架子確實只能徒增可笑。但是,如果在政府機關,領導一定會有架子;如果要管理的人超過20個,領導最好有點架子。

架子不是外在,不是表面的裝腔作勢。

很多人甚至通過刁難、折騰下屬來體現領導架子,多見于政府機關——咱不是那種人,不干那種事。

這東西其實我也說不清楚,舉例子吧。

比如安排工作,不要說“你能不能做一下這個事?”,可以說“請/麻煩你做一下這個事。”

完成了某項工作,不要說“謝謝”,說“辛苦了”。

如果有獨立辦公室,安排工作、跟蹤工作,最好把人叫到你的辦公室——叫的時候可以客氣一點、在辦公室也可以和和氣氣,甚至可以開玩笑。但在什么地方是很重要的。

沒有獨立辦公室,在你的工位上也比去他的工位上要好(主場優勢不要放棄)。

安排工作時,下屬站不站著無所謂,但你盡量坐著。

員工聚會,不要每次都參加(也留點空間讓他們集體罵你吧);盡量只參加大部分人都在的聚會,朋友式的小團體聚會慎參加。

不要跟下屬有過分親密的私交(敢搞女下屬的領導,我一向頂禮膜拜啊!)。

總之,架子不是不尊重下屬、不是裝逼擺譜;是在尊重的基礎上,體現領導的位置、區別。

架子有什么用?

至少一點:盡量避免下屬直接對抗

安排一項工作,下屬即使是無限的拖,也有解決的辦法;即使是說“我不會”,也可以讓其“慢慢學”;但是下屬如果直接對抗,說“我不想做”、甚至直接說“我不做”,這種下屬雖然少見,但會嚴重損害威信,一旦發生很難處理。

update 2013.11.18:

關于挨批

沒有一個基層領導不被上級批評的,至少我還沒有見到過。

因為下屬發生問題而被批,是特別讓人郁悶的事——跟我毫無關系嘛!

記住,只要你是領導,所有的成績都是你的,所有的問題也都由你來扛;必須跟你有關系,而且跟你是最有關系的一個。

被上級批評時,把問題攬在自己身上,千萬不要說是誰誰誰的問題;最多說“這次我安排的不好,下次我一定安排好!”做一個有擔當的領導。

永遠不要在你的上級面前講下屬的壞話(除非你想開人時提前給領導打預防針);你說的下級問題越多,越顯得你無能。——同樣的,永遠說下屬的好話(當然要基于事實),你說的越多,說明你管理的越好。

承認問題、承認錯誤,不要回避、不要辯解,盡快向領導提供初步解決方案或者表明后續做法,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

上級批評你時不要顯得氣餒、沒有精神(當然也別笑出來),正常誠懇即可,這點小批評都受不了還能承受什么其他壓力?

被上級批評后,不要立刻把下屬叫過來批評。緩一緩。

有的時候,上級給你的時間不夠,但是你對下屬要有足夠的耐心。人的成長要有個過程,部門的改善也需要過程。

一個可以改造的下屬,要盡量看到他的進步,盡量鼓勵他;一般來說正面激勵比負面激勵更有效。

我反正是經常被上級批評后,叫來我的下屬,告訴他這次工作有哪些進步,贊揚一番;然后再告訴他哪里還可以更加改進。即使是一件需要重做的事,也會告訴他上一次做的有什么可取之處,這次應該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有哪些提升。

基本上我不會因為工作不好而批評誰(前面的內容似乎有點負面了,因為這個問題就比較極端);批評別人都是因為他的工作態度。

危險的進階內容:不是上級所有的批評都需要全盤接受。

有些東西,一時半會做不到的;有些東西,是你不想做的;有些東西,是做的沒有意義的。所以,有的時候我也糊弄糊弄領導。

比如說下班早幾分鐘走這事,我基本放之任之(我甚至明確了,不能早于5分鐘走);請假過多的問題,我也一直沒有太抓;即使很忙,下屬的年假我也都讓他們休完(但是那些表現不好的,我要過問這些事了)。這些問題,領導偶爾會說,我也只是口頭答應。

另外還有一些業務工作,我知道很復雜,很難抓;所以干脆不抓。比如說,倉庫造冊正規化管理這事,我就根本沒用心抓過。首先,我們一個小備用配件倉庫,根本沒必要花大精力去抓;東西很多很復雜,經常要用,登記起來很麻煩的;根本上,這個抓好了,也不會成為工作亮點。所以,上級批評就批評唄。他說,我就聽著,但是堅決不改正。

但這個需要自己判斷。

關于部門日常開支

所有的部門公共開支,需要墊付的,全部你來;任何時候都不能讓下屬出錢,除非你是丁磊。

部門內部日常開支,有能力的,盡量寬松一些。但我個人認為,錢不多的話,提供的公共服務可以少一點,但不要有讓人斤斤計較的感覺。

比如說,紙巾、洗手液、辦公文具、一些小的電腦配件、咖啡、小食品什么的;由于我們部門沒什么錢,我真心提供不了更多的東西(就這些在報銷上已經讓人頭疼了)。但是我絕不計數,讓一個(比較大大咧咧的)女下屬負責,誰要就向她拿,沒有了她就采購(據她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她的超市卡積分好多);一般在她那里放一部分錢作為流動資金,快沒了再從我這里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