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給自己一個獎勵吧!那就去“紫御園”逛逛,看看康熙路經的北運河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天氣干冷干冷的,五、六級大風吹的頭發得意的跳舞,和朋友邊走邊聊,約一公里的路程,不到一刻鐘順利到達。
遠望大門,好氣派啊!四只威武的獅子臥坐在門前,中間兩只怒目圓睜,鋒利的牙齒向外齜著,蹲守坐鎮,旁邊兩只是替補隊員,放心地閉門養神呢,等待著接班。
大門有四根紅漆石柱支撐著,中間醒目的雕刻著“紫御園”三個大字。大門上刻有上百條龍:有的互相纏繞、嬉戲,有的頭對頭抵著,誰也不讓誰,有的在舞蹈,盡管舞姿不很優美,但自己感覺良好。
大門色調以藍綠為主,頂上平整,四角微微上揚。一排排小動物在向遠方張望,旁邊各有三個亭臺,圖案整齊劃一,不知是哪個能工巧匠的杰作,巧奪天工。
走進公園,左邊有個石碑介紹北運河,是小篆體,我連猜帶蒙,總算讀懂了,標題是“康熙路經北運河”。“紫御園”,因紫氣東來,康熙路經北運河,被百姓稱為御河,由此得名。
紫御園,這個公園廣場并不大,屬多邊形。最長邊約七十米,最寬處約五十米,現在冬的寒氣還未散盡,但春的氣息已經報到,“忙趁東風放紙鳶”,這真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地方。
每遇傍晚,悅耳的樂曲聲一響,廣場舞就開始了,舞姿如何,沒人在意,都奔著鍛煉身體去的。
往右邊走,走到“U”字形路口,石碑上刻著的“孝道”,赫然展現在我們眼前。“孝道”上方有幾排小字寫著:夫孝者,天之經也,人之本也——《孝道》
小路兩邊都是石刻的二十四孝,圖文并茂,《孝感動天》《棄官尋母》《拾椹異器》……我們一路邊走邊觀賞,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引起反思:自己是孝子嗎?自己照顧八十歲臥床母親做的怎么樣?母親腦溢血動手術兩年多了。每天白天口護、洗臉、喂飯、擦身、練坐,帶她看電視,和她說話,給她跳舞,處理大小便;晚上護理。日復一日,每天做同樣的事情,現在雖然不會說話,但愛笑了……想著想著,心情沉重了許多,感覺身上的背負的責任更加重大了。
猛得抬頭,向遠處看,看到樹上都是小紅點兒,是秋天的果實沒有落盡嗎?用手輕輕一摸,枝條那么柔軟,就像練過瑜伽的人,枝條上的紅色的花苞,那是在等待時機嗎?陽光雨露的厚愛。百花爭艷將不是夢,還有一些樹還沒動靜,骨感美是它的個性,卓爾不群是它的秉性。柳公權就崇尚骨感美。
平路忽轉,一眼望不到邊的北運河出現在我眼前,春節期間還是千里冰封,如今被春風一吹,冰雪融化了,水波蕩漾,風聲水聲,那是交響樂嗎?彩排過了嗎?那么和諧,那么步調一致。
岸邊的小路約七米寬,護欄用石磚砌成,像長城的垛口,垛口旁豎起直徑二十厘米的石柱,上面刻滿了“祥云,”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護欄上刻滿了各種樹木:楓葉、荷葉……路邊是城墻,約三米和長城的城墻相似。
北運河的石坊最引人注目。有兩層樓房那么高,船身長二十幾米,寬約十米。船頭刻著獸中之王——老虎,“王”字刻在老虎的腦門上,威武、勇猛、所向披靡!
石舫全身被祥云縈繞,就連十根柱子上都刻滿了祥云,有多少呢?可能北運河知道。你聽嘩嘩的流水聲,像是在訴說石舫的豐功偉績呢!
我們從岸上走到石舫上,腳踩在長一米五,寬約一米的石頭臺階上,再一次眺望北運河,河水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涌前進。
和石舫遙相呼應的是畫廊。畫廊的長和寬形成一個直角,那涼亭沒有墻,只有四根大紅柱子撐起四角向上翹的亭頂。頂檐色彩鮮艷,各種花卉,綠藍格狀吊頂,頂上黃色琉璃瓦排列整齊,四個角都有四個小動物臥坐待命。
我們正準備離開“紫御園”,被廣場邊上的戲廳吸引住了,“松柏長青”四個浮雕字鑲嵌在金色相框里,下面刻有三個長者在彈奏樂器,周圍都被金黃色的樹葉包裹著,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恰如其分。頂上像兩個大元寶,又像張開雙臂仰天高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那不是《甄嬛傳》的插曲嗎?是從戲樓里傳出來的嗎?回家的路上,我不由自主地哼著:“中有雙鯉魚,相戲碧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