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先生在《作文七巧》“演繹”中的主要觀點是:
1、歸納法和演繹法像一對孿生姊抹,經常被人們相提并論,它們的功用也好比前鋒后衛,相輔相成。
2、歸納法是化繁為簡,多中求一,演繹法則恰恰相反。
3演繹要先有“普遍原理”,用在寫議論文上,就是先有論據。例如:學然后知不足。大家都相信這句話站得住。拿它作論據,加以演繹。
4、演繹法有一個用處,就是幫助我們探求“未知”,而歸納法所歸納的,限于“已知”。用歸納法“溫故”,用演繹法“知新”。
5、民間傳說劉伯溫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前知五百年是歸納的功夫,后知五百年是演繹的功夫。
初中生剛剛學習寫議論文,能讓他們學會用歸納寫議論文就著實不易。對于個別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如果引導他們學習演繹,可以參考語文版九年級上冊鄧拓先生所寫的《吳漢何嘗殺妻》一文。這一篇文章就運用了演繹推理,推理過程如下:
1、如果吳漢確曾殺妻,那么漢代典籍必有記載。
2、漢代典籍沒有吳漢殺妻的的記載。
3、所以吳漢未嘗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