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抱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生活中有時候無可避免的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我們也可能因為“抱怨”而遇見過更倒霉的事兒。
今天我想分享內容的有三個點,其一是,為什么我們不要抱怨;其二是,如果實在要抱怨怎么辦;其三是,別人跟我們抱怨時怎么辦。
一、為什么我們不要抱怨
第一,如果把大腦比作生產商,嘴巴比作消費者的話,抱怨相當于消費者在不斷的購買劣質產品,那么根據市場供需關系,生產商一定也會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制造更多的劣質產品,由此,就進入了負循環。
第二,有一個概念叫做‘踢貓效應’。是指一個人對下屬發泄自己的不滿,會因泄憤而產生連鎖反應。
具體而言,就是說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我喜歡一句話,“你是什么樣,世界就是什么樣”,其實,現在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未必不是多個“踢貓效應”的結合。“你希望世界是什么樣,那就先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世界吧”
第三,是由一本叫做《秘密》的書學到的,書中講述了一個叫做“吸引力法則”的東西。
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有特定的頻率,萬事萬物也會有它特定的頻率。你的抱怨等負面情緒,最終會引起同類事物的共振,所以,“屋漏偏逢連夜雨,船漏又遇打頭風”所描述的一個人倒霉的情況,也許就是“吸引力法則”在起作用。
所以,想要避免自己被“抱怨”二次傷害,就更不應該抱怨了。
二、如果實在要抱怨怎么辦
無論“不要抱怨”的理由說得多么好,要一個人真正不抱怨應該也是不大現實的,至少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是成立的。大禹治水,如果只是堵而不疏的話,其實也會出問題的。但如果不講究方法的疏,那也會出問題。所以以下希望提供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幫助大家合理的排解抱怨的情緒。
第一,集中處理。
如果一個人每天抱怨的時間都有十分鐘的話,你覺得一次性十分鐘結束好還是分十次,每次一分鐘好?相信你會傾向于一次性十分鐘,畢竟“長痛不如短痛”。
第二,說出來,或者寫出來。
說出來大多數人理解的應該是“找人傾訴”,我說的不是這個。
你可以打開手機錄音機,把你所有的抱怨都說出來,相信你說著說著就好了。還有一個就是,你打開手機微信,找到你特別想傾訴的那個人,然后發語音,等到要到時間的時候,上滑取消,這樣不干擾別人自己又排解了情緒,一舉兩得。
寫的話就是你拿一張專門的紙,把你所有的抱怨寫出來,相信我,寫不了多久你心情就好了。
以上,無論是說出來還是寫出來,如果你愿意的話,可以留著,過一段時間再來聽,再來看?!帮L物長宜放眼量”,也許只是第二天,你就會覺得自己可笑。
第三,轉移情緒焦點。
相信自己處于負能量狀態的時候,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都有過勸“不要抱怨,不要生氣,沒什么大不了的”的經歷。我不知道這樣的提示對別人有沒有用,但我知道對我沒用,因為我每次這樣提醒自己的時候,原本略微已經平復的心境又會被攪動。
所以,試著做點別的事情,直接忽略掉原本讓你煩心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也就沒什么了。
第四,以身相動心相。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在自己生氣的時候,強制自己微笑一下,你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有句話叫做“伸手不打笑臉人”。猶記得有一次朋友騎車一起出去玩兒,差點和一輛車撞上了。我當時已經看見他的面目已經有點猙獰了,我下意識的笑著說了“對不起”,同時點頭。結果他一下子就變成了笑臉,說著“沒事沒事”。這件事是四年前的了,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三、別人跟我們抱怨時怎么辦
“一人之心,亦千萬人之心也”。個人覺得,以上提到的方式對于絕大多數人是有用的。你可以直接讓你周圍的人試試。
以上,即是今天分享的所有內容。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