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她們曾是最信賴、最了解的彼此,她們有比愛情更可貴的友情。然而,一個叫愛情的導火索,將她們引向截然不同的人生。一向遵從家人意愿生活的七月最終因為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感選擇流浪;一直居無所依漂泊流浪的安生最終收獲平凡踏實的幸福。
如果說七月與安生的角色就是一個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我們大多數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活過一回。年輕時,就如那漂泊無依、孑然獨立的安生,恨不得耗盡青春去守護心中神圣的愛情、去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哪怕單相思也好,哪怕折磨自己吃盡苦頭也好,終能了卻不甘的內心。等到慢慢長大成熟,才會發現,過去堅守的愛情再沒有勇氣面對,更不曾真正擁有。唯一伴你成長的,是那些年自己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和化進骨子里的堅強。等到風云看淡,人世看透,才懂得珍惜身邊最踏實的幸福。
所以,電影里那個選擇流浪的七月會在沒到二十七歲的時候以死亡的方式和自己作別。如果把二十七歲當做人生的第一次分水嶺,這種隱喻又蘊含著多么深刻的一種人生哲學!要想在這個社會“幸福的安生”,我們終有一天也如劇中的安生,會選擇與渴望流浪、渴望自由的內心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