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記得還在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總喜歡討論,你以后想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小山村?30歲的你,有答案了嗎?是自己選的,還是迫于現實壓力?
“三十而立”。社會為30+人群設定了很多標簽,比如事業有成、有房有車,結婚生子……這里,我們設定"1"為完成,"0"為未完成,來看看30+的你都做到了什么?工作穩定 1/1
有房子 0.5/1
有車子 0/1
有老婆0/1
有存款0.3/1
身體健康0.5/1
……
如果再往上加一些條件,如無貸買房,婚姻幸福,可能完成度又要大大降低。
是不是內心又在暗暗地焦慮?大方點,沒啥不好意思的。
這一段時間,其實和不少朋友有過大大小小的交流。同行業內,有咨詢地方好、條件不錯的部門還缺不缺人的;也有著急換個行業,但又心存顧慮,等待政策福利的;還有已經欣然辭職,廣闊天地,但迷茫尋求建議的……
30歲,你立起來了么?我給我們的30歲想了一個關鍵詞,無處安放。
2
現在的我,不喜歡寫雞湯,因為煲的再好喝,我不吃雞我就不喜歡喝雞湯。我只是單純分享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坦白講,作為一個邁進30+群體的80后,我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危機感,對時間的危機感。
早上醒來,一睜眼,凳子還沒坐熱就到了下午,還沒看表又到了晚上。
本覺得周一預示著痛苦的一周又開始了,可晃晃悠悠一下又到周五了,下一個周一又來了。
匆匆忙忙,碌碌無為,好像成為了常態。
第二個感覺就是焦慮感。買房焦慮,加班焦慮,健康焦慮,婚姻焦慮。前幾天知乎上看了一個問題,“兩口子不生娃是種什么體驗?”有個答案很有意思,三十年前的丁克可能是為了愛情不被打擾,三十年后的丁克只是生不起、養不起。
三十歲,看過了很多人間悲喜。有人說,為了結婚而結,為了生娃而生,沒有愛情,沒有生活,也沒有靈魂。也有人說,友誼地久天長終究抵不過你南我北,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偶爾,你也會明白很多道理。如凡事靠自己也不愿低頭求人,非常明白誰也救不了自己這回事;更喜歡一個人待著,不喜歡周遭的熱鬧繁雜,畢竟很多時候都是在自說自話,旁人根本沒在聽;感恩父母,盡管心里仍抵觸來自家人的種種約束;世界很殘酷,艱難討生活的人比比皆是,世界很大,隱藏的強者也很多……
懂的道理多了,人也開始畏手畏腳了。現在的生活說不上好,但也不壞,湊合湊合也能過,只是偶爾覺得哪里不對罷了。
珍惜當下,又討厭當下,我會失去它,也會懷念它,這就是人生罷了。
那你,準備妥協了嗎?
3
作為剛30+的人,偶爾會想,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想這個問題是不是顯得有點老氣橫秋?(但別人怎么想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我區別性別觀察了一下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30男大多覺得工作乏味,對人生感到迷茫;30女更多是尋求婚姻保障,糾結于選擇物質還是愛情。活到30歲,我們根本沒有搞懂自己要什么。半個月前讀了《活著》,想看看余華怎么去闡述活著的意義。后來我在朋友圈發了句感慨,活著就是活著,毫無意義。
事后我媽問我最近忙啥呢,我說正常工作唄,發了個笑臉。我覺得我媽可能覺得我想多了,其實,我只是想的太開了。(大徹大悟)
看盡福貴慘淡一生,家人盡死,最后一人一牛消失天地蒼茫之間;可事了又覺溫暖于心,無論什么境地什么階段他都找到了相應的活法,而總有不經意間的生命溫存。
福貴是你,福貴是我,他是我們每一個人。作品將一個人的悲慘命運放大到了極致,也將一個人承受生命悲痛的能力夸大到了一個頂點。但縮小來看,不就是你和我嗎?
回看我們自己,前半生永遠在完成別人的欲望,后半生又不敢觸碰自己的欲望,你拿什么幸福?
在我看來,活著的意義就是,別廢話了,去做就行了。
4我微信簽名是這樣的,人生不是做菜,不要等到萬事俱備后才下鍋。
不只是喜歡做的事,想要實現的夢,或者深深愛的人,不要總覺得時機不成熟,總要再等等,一念之間的猶豫不決,可能就錯過了、沒有了。
未來總是夾雜著意外和不確定性,這是不可預期的,而我們可預期無非就是盡可能做好預案,努力找到某種理想與現實的平衡罷了,而非等待誰的救贖。
三十而立,在我看來,立的是自我人格獨立意識,而非成家立業,有房有車。比三十歲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因為三十歲的妥協,去走了一條本可不走的歪路。
如果你要問我有何建議?那我會告訴你這樣幾條:
不要害怕改變而不改變。生活中你的將就、湊合帶來的迷茫、彷徨,消磨了你的時間,更是耗盡了你的可能性。專業上強化一技之長的深度。人生越活越需懂得減法,有重點才有亮點,只要熬得住,你就是專家。
不要太拼。放縱無節制、苦熬透支都是不可持續的,選擇正確的方向,以聰巧的方式平和前進,一邊前進一邊享受當下的生活。
做重要的事。學會做真正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讀書、寫作、鍛煉、吃好睡好,愛家里的人。我想要的,時間都會給我。
30歲,無非就是人賦予的一個社會標簽,不過是人生中的某一時刻而已,未來還有很多。這么一想,30歲也沒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