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難題:年輕時如何擁有一大筆錢,中年時如何擁有一大筆錢,年老時如何擁有一大筆錢。
深夜看到辜辜寫在朋友圈里的這段話,我也深以為是,除了談戀愛,賺錢是最能讓我血脈噴張的事情了。我認為賺錢是一門手藝或者技術活,賺錢的能力完全可以從后天的學習和不斷練習中習得。最近讀了《猶太人為什么能賺錢》和富爸爸系列的叢書,不免有些心得。猶太人是世界上被公認的最會賺錢的民族,那么請跟我一起來拆書,來解密世界第一商人的賺錢秘訣。
一.猶太人為什么能賺錢?
馬克思說,“錢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猶太人認為金錢是更為實在的世俗上帝,窮就是罪惡。
1.以財富為信念的民族
應該說,對金錢的認識,尤其是對錢的重視程度,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商業形態。猶太人就是認為“金錢無姓氏,更無履歷表”,他們不像有些民族那樣,把錢分為干凈的錢或不干凈的錢。他們相信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是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不管是農夫賣米得來的錢,還是賭徒贏來的錢,或者知識分子腦力勞動得來的錢都是一樣的,所以猶太人會千方百計的經營,以便盡量賺取更多的錢。
在猶太教經典《塔木德》以及猶太人的智慧中,有著許多熱愛金錢的教誨:
人的身體各部皆依靠心而身存,心則依靠錢包為生。
傷害人的東西有三種:煩惱,爭吵,空的錢包,其中最傷人的是空錢包。
《圣經》會投放光明,金錢會投放溫暖。
貧窮比五十種災難還慘。
猶太人在多年的流亡生涯中,沒有國家,沒有政府,沒有用以保護他們安全的力量,當猶太人遭到統治者驅逐的時候,錢可以換取統治者的收留和保護;當某個地方發起反猶暴亂的時候,用錢賄賂官員,而讓猶太人有一條生路;甚至遇到盜匪的搶劫,錢可以贖回猶太人的生命,所以猶太人如此愛錢,其實是心酸的,是無奈的,是迫不得已的。猶太人沒有權利,沒有地位,沒有尊嚴,唯一擁有的就是錢,有了錢,他們就能得到活下去的保障,錢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依靠。
2.智慧為賺錢而存在
猶太人對金錢與智慧的關系是這么認為的:智慧只有化入到金錢之中才是活的智慧,金錢只有化入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錢,活的智慧與活的錢難分仲伯,因為他們同樣都是智慧與錢的完美結合。
因為猶太人對智慧的尊崇,或者說他們在賺錢當中體現的智慧,成就了猶太人很多經典的賺錢案例,不得不讓人拍案驚奇,拍掌叫絕!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對貸款部經理說:“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一美元。”
“只需要一美元?”
“不錯,只借一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是擔保。”猶太人從皮包里取出價值50萬美元的現金、有價證券等,放在經理的寫字臺上。
經理傻了:“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只要借一美元嗎?”
“是的。”猶太人說,然后就辦完了手續。
經理越想越糊涂,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來銀行借一美元?他虛心地請教這位猶太人:“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么只借一美元?而不是三十萬四十萬美元呢?那樣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為您服務的。”
“哦,是這樣的,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六美分(指一美元的一年貸款利率)。”
經理暈了,但不得不佩服猶太人的聰明。
貴重物品的存放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于常理,而是利用銀行貸款的相關規則,通過貸一美元的方式,將財物交給銀行保管,預存放在保險箱相比,一樣的安全、保險,只是便宜多了。這就是猶太人的大智慧。
3.商人的游戲規則就是契約
猶太人之間沒有國家和政府,當然就沒有了法律、法官、監獄這些監督性強制性的事物,但猶太人并不因此恣意妄為,而是竭盡全力的維護規則。他們明白,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規則,都違背破壞規則,那將會天下大亂。
在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開車有交通規則,踢球有競賽規則,做游戲有游戲規則。所謂規則,就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為準則。屬于自己的權利,一定要享用;屬于自己的義務,絕對要履行,這就是猶太人可貴的規則意識。
猶太人的經商史就是一部契約的簽訂和履行的歷史。他們一旦簽約,簽訂了契約就百分之百的執行,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與上帝的約定神的旨意絕對不能更改。
《塔木德》對維護規則還有十分具體的描述,比如規定:用作丈量的繩尺,冬天和夏天有所區別,因為熱脹冷縮;作為量器的瓶子底下不能有殘留;砝碼底部必須清潔,以保持分量的準足;賣牛禁止涂上不同的顏色。
猶太人在做生意時從來都是絲毫不讓,分厘必賺,但一旦有了承諾,縱使吃大虧,也要絕對遵守規則。
猶太人做生意十分注重合同。有一位出口商人與猶太商人簽訂了1萬箱罐頭的合同,合同規定為:“每箱二十罐,每罐100克。”但出口商在出貨時,卻裝運了1萬箱150克的罐頭。因為貨物的重量比合同多了一半,猶太商人就拒絕收貨。出口商表示超出合同重量不收錢,猶太商人仍然不同意收貨,并要求索賠。出口商無可奈何,只好賠了猶太商人十多萬美元,然后把貨物另作處理。
此事看來,似乎猶太商人太傻了,多給他貨物也不要。而事實上,這正是猶太人的聰明之處。因為猶太人的規則意識,決定了他們一切按照合同辦,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因為自己能占便宜就破壞了規則。如果沒有了規則,下次吃虧的就可能是自己;而有了規則,大家永遠是在公平交易。
幾千年來,猶太人信守著與上帝的約定,這種執著與契約的規則意識,至今影響著世界上所有的商人。
4.賺錢的欲望是賺錢的動力
馬克思這樣描述猶太人:“在他們的眼里,整個大地都是交易所,在這塊土地上,他們除了要比自己的鄰居富有以外,沒有別的使命,生意控制了他們的全部思想,一種生意換成另一種生意,是他們唯一的休息;即使他們偶爾沒有考慮他們自己的生意,那也是想探聽一下別人的生意做的怎樣。”
欲望就是邁向成功的動力,人有了欲望,才會有行動的勇氣與信心。賺錢也是一樣,只有想賺錢,才有可能賺到錢。一個沒有賺錢欲望的人,怎么可能賺到錢呢?
一位白手起家的大亨去世后,以100萬法郎作為懸賞讓人們猜“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既然是窮人,當然缺少的就是錢啊。但正確答案卻是“窮人最缺少的是賺錢的欲望”,而這也是大亨從窮人成為富人的秘訣,而且應該是所有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的秘訣。
猶太青年哈羅德最初是一個經營餐飲的商人,可是當他看到了麥當勞里面每天人潮涌動的場面,他就敏銳地感覺到那里面有驚人的巨大商業利潤。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麥當勞,那一定是非常賺錢的買賣。
于是,哈羅德找了麥當勞總部的老板,說明自己想代理麥當勞的意圖,老板告訴他,必須要有200萬美元的資金,才能夠取得這樣的代理權。
哈羅德的錢遠遠不夠,怎么辦呢?他就決定每個月都存1000美元。于是在每個月的一號,他就把自己賺到的錢都存入銀行。而且,為了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錢,他總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銀行,再考慮自己的經營費用和日常的支出。無論發生什么情況,他都一直堅持這樣做,整整堅持了六年。
因為每個月他都準時在一號把1000美元存入銀行,銀行上上下下的人都認識了他,就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哈羅德就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銀行,他這種執著感動了銀行方面。
過了幾年時間,哈羅德已經有了7.2萬美元了,但是距離需要的200萬美元還有不小的差距。于是他去找麥當勞總部的負責人威爾遜先生,誠懇地向威爾遜講述了自己的困難,希望能把麥當勞代理權給他做。
威爾遜聽了他的話,也被他這種執著精神感動了。為了驗證哈洛德所說的話是否屬實,他還親自去銀行打聽哈羅德的事情。柜臺小姐們知道威爾遜的來意后就大肆贊嘆哈羅德:“那個人真是不簡單啊,他每個月的一號都是在中午的時間存入1000美元,六年來,不管是寒冬酷暑,刮風下雨,他都一直這樣堅持著,這個人真有毅力。”威爾遜聽了,當時就決定把麥當勞的代理權交給哈羅德,從此哈羅德傳奇的發跡史就開始了。
當初,如果哈羅德不是堅持讓自己每個月存入1000,美元就不會有7.2萬美元了,這是為了讓心里的種子發芽他忍受了六年,終于感動了威爾遜,也開始了他的富豪生涯。
5.自強不息的精神
《塔木德》里就有這樣的故事,一個以家世為榮的青年,對另一位貧窮的猶太人吹噓,自己的祖先如何榮耀。猶太人聽了,不以為然,對那人這樣說,“你不過是這顯赫家族的一個后代,而我,卻肯定是我們家族的偉大祖先。”
金融奇才哈利就是這樣,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大亨。他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場內叫賣零食。但天氣寒冷,觀看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幾乎無人問津。
哈利知道,冬天需要飲料的人是少,但是自己想要賺錢,必須讓人們在冬天也要多喝飲料。于是他腦筋一轉,想了一個辦法,他大聲喊道:“來看馬戲哦,買一張票就免費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先買,先送送完為止!”
因此,買票看馬戲的人就越來越多。人們邊看馬戲,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花生,不過越吃越口渴,原來是這些花生被撒上了一些鹽。不過,人們沒有意識到,何況花生還是免費的啊,而且又這么好吃,于是就只管吃。人們吃了之后會口渴,就自然會開始找飲料解渴。
這時,哈里趁機推銷他的飲料,口干舌燥的人們顧不得那么多了,紛紛拿出錢包,購買小哈里的飲料,結果小哈里這樣一天賣出去的飲料,居然等于過去一個月的銷售量。
6.時間比金錢寶貴
在猶太人的眼中,時間要比金錢寶貴,理由有三點:
1)金錢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
2)金錢可以從別人那里借,而時間不能借。
3)自己有多少金錢自己知道,而自己生命還剩多少時間卻無法知道。
有位月收入20萬美元的猶太大亨是這樣認為的,他細細算過一筆賬:他每天工資近八千美元,那么每分鐘為十七美元,假如他被別人打擾,占用了五分鐘的時間就等于被盜竊現款85美元。所以猶太人從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浪費別人的時間。
猶太人認為從某個層面來說,商業競爭就是時間的競爭,有效地運用時間,準確地說,是合理運用資金的時間才是商人成功的關鍵。
7.人際交往的溶合劑
現在的人們都知道這樣的道理,生意的運作其實就是關系的運作,人際關系也是一種生產力。雖然關系不是萬能的,但做生意想賺錢沒有關系是萬萬不能的。這個道理,猶太人很早就知道了,他們做出過這樣的預言:“人類必將進入一個公共關系的時代。”
人是群體動物,總希望得到對方的關心、真誠、和諧等等這樣的“和氣”,生意人與客戶和睦相處,如果能做到“一團和氣”,那他的合作伙伴、捧場的顧客會越來越多,自然就能夠賺錢。換句話說,“和氣生財”就是人性化經營。
一個猶太老板的餐廳開張了,第一批賓客是全市的出租車司機,而且是老板免費宴請他們。在宴會上,老板向司機們真誠地說:“各位每天為市民服務到深夜,實在太辛苦了。我們趁著這個機會,慰勞各位。”
這種做法是前聞所未聞的大手筆,報紙、電視臺絕不會輕易放過采訪的機會,一定競相報道,可以讓新聞界對其餐廳做一番免費、詳盡的宣傳,更妙處還在于,那些有感于一夜之情的司機,對老板的關心肯定感動。所以,司機們有機會就必定把一批批顧客送到該餐廳來。
希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是美國的一家企業,該公司的總裁羅森沃得最早提出了“不滿意就無條件退貨”的承諾,這一商業理念日后漸漸風靡全球。
當他提出這樣的經營理念之后,公司內部就有很多人極力反對,認為這無疑是自找麻煩,那些存心不良的顧客會千方百計的找借口要求退貨的。商界的同行者諷刺羅森沃德發了瘋或欺騙顧客,絕不可能兌現“不滿意退款”的。羅森沃德卻力排眾議,給公司的管理人員反復解釋和分析這一嶄新的理念,才得到勉強的同意,結果這一“和氣生財”的經營方式比預料的還要成功,公司的營業額成倍增長。
羅森沃德還設立了員工疾病和死亡救濟撫恤金,開辦了免費的員工保健所和療養中心。他還率先在美國企業內建立職工儲蓄分紅制,就是扣下職工5%的月薪,儲蓄在公司內作為入股,這樣,每位職工都成為本公司的股東,年終可享受本公司的經營成果,獲得分紅。這種職工持股辦法,又大大提高了職工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公司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一團和氣并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而是要真正為對方著想,與人方便自己才方便,最成功的買賣不是最賺錢的買賣,而是大家都感到滿意的買賣。
二·猶太人是怎樣賺錢的?
78:22的經商法則,是猶太民族特殊的經營法則,這是猶太人生意經的基礎,經過千百次的運作,為猶太人創造了數不清的財富。
1.賺有錢人的錢
根據78:22的商業法則,猶太人認為,在整個人類當中,富人與普通人的數量比例大約是22:78;而富人總共擁有的財富與普通人總共擁有財富的比例,恰好是顛倒過來的78:22,因此,賺錢就應該賺那22%有錢人的錢。
從窮人與富人關系的角度來看,賺錢的方式有四種:富人賺窮人的錢,窮人賺窮人的錢,富人賺富人的錢,窮人賺富人的錢。但是常見的一種就是富人賺窮人的錢,榨取窮人的剩余價值。這也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比如股市上莊家賺散戶的錢,而窮人賺窮人的錢,勢必會使絕大多數的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賺富人的錢,錢只是在富人之間流動,不會流經窮人的口袋里。窮人要想發家致富,只剩下最后一種方式,也是最道義最便捷的方式,那就是一定要賺富人的錢。
根據猶太政策研究所提供的調查資料顯示,92%的猶太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富有的二十個國家中,有680萬猶太人生活在社會經濟發達程度高于以色列的國家里,其中美國有530萬人,加拿大有37.1萬人,法國有50萬人,英國有23.8萬人,澳大利亞有10萬人,而且猶太人幾乎都集中在大城市里,大多數國家半數以上的猶太人居住在該國的首都或最大的城市里,因此有人說猶太人是一個“城市民族”。
猶太人的這種生活特點,很符合他們“賺有錢人的錢”的經營原則,他們知道只有在富人堆里面做生意,才能讓自己也成為富人。
2.厚利適銷
《塔木德》記載,薄利多銷就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鎖,后利才能永盛不衰
猶太人認為,賣一件商品所得的利潤相當于賣三件商品的利潤,這才是上策,反之,賣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潤只相當于賣一件商品的利潤,是下策。因為前者的經營方式既可省了各種經營費用,還可保持市場的穩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價賣出另外兩件商品。而以低價一下賣了三件商品,市場已飽和了,你想多銷也無人問津了。
在營銷學中,一般有五種定價策略:
1)撇油定價策略。以高于成本很多的定價投放新產品的策略,新產品由于率先推出,可以以奇貨自居,一般會采取這一策略。
2)滲透價格策略。把產品的價格定得很低,企圖排除競爭對手迅速地進占市場。
3)折扣策略。通過給購買者優惠以鼓勵其積極消費的價格策略,即薄利多銷。
4)綜合定價策略。根據產品、市場、競爭對手的各種情況,采取綜合定價的辦法。
5)心理定價策略。為滿足消費者心理的價格策略,在購買商品時,人們具有多種不同的心理,有人出于實用性,有人出于好奇心,有人出于自尊心,有人顯示富貴,針對這些心理定價,會對顧客的購買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
猶太商人的“厚利適銷”策略,是集心理定價與撇油定價于一體的策略,是完全有其經濟學上的理論依據的。猶太人認為,壓低價格只能說明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如果有人質疑猶太人的產品昂貴,他們會很有信心的對你說出很多道理,讓你相信他們的高價是合理的。
為了避免其他商人的“薄利多銷”的沖擊,猶太人寧愿經營昂貴的消費品,也不經營廉價的商品。世界上經營珠寶、鉆石等首飾的商人中,猶太人居多。就是為了避開那些以薄利多銷的競爭者,因為這些競爭者一般沒有資本,或力量經營鉆石、黃金之類的資本密集型商品。此外,猶太人從事的金融證券、信貸投資、媒體報紙等行業,也都是厚利乃至暴利的行業。
3.猶太人的三大金錢法則
猶太人的金錢法則就是:錢是靠賺出來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他們崇尚的是“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
猶太人認為,錢有死活之分,存在銀行的錢就是死錢,只有投資的錢才是活錢。活錢能賺到遠比銀行利息多得多的錢,他們是堅決反對將活錢變成死錢的——存入銀行。
猶太商人普吉天生有數學頭腦,他認為,銀行存款的利息不大,物價在存款生息期間會不斷上漲,錢存在銀行就會貶值。而且存款本人死亡時,必須向國家繳納繼承稅,如果錢存放在銀行,相傳三代后將會變成零,這樣的認識是從他祖輩的親身經歷得來的。他曾祖父留下的巨款存入銀行,經過他爺爺到他爸爸時,已經所剩無幾。
所以,普吉的爸爸就開始做投資生意,普吉更是憑著他的數學頭腦,在證券公司發揮了他的才華,五年內賺取了上百萬美元。然后自己做起了投資的生意,賺了上百億美元,成為了投資界的名人。
猶太人這種不做存款的秘訣,其實是一門很科學的資金管理方法。那就是,做生意應該合理的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用錢來賺錢。
怎樣使錢不閑置呢?猶太人非常注意這幾方面:
1)善于分析市場走勢,把錢投向回報率高的項目,猶太人善于精打細算,他們算過這樣一筆賬: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也不過10%左右。而把錢投入做生意或生產項目,如果利潤回報率為10%,一年滾動周轉四次,就可獲得40%的增值。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會盈利30%或更多些,那么一年滾動周轉四次,所得的利潤就超過100%了。所以,猶太人即使一時找不到投資目標,他們也寧可拿著現金,等待投資時機。
2)加快資金周轉。一個人做生意的本錢總是有限的,連世界首富也不過幾百億美元左右。但一個大的企業,一年通常要做幾百億美元的生意,但是企業本身的資本,最多不過幾十億美元,他們的訣竅就是資金不斷的周轉,一步步把營業額做大。所以,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經營的秘訣,就是看其能否以較少的資金做較多的生意。
3)善于確保資金安全,猶太人做買賣很有規矩。如規定交易,必須訂立合約,一切按照合約條款辦事兒。對于不放心的買賣,就會要求對方必須提供銀行擔保或相應物業抵押等。
當今的社會,已經全然不是那個羞于談錢的社會了,財商的高低也是衡量人們幸福指數的一個標準,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讓我們調動所有的意念和感知,一起來學習吧!接下來的拆書,還在繼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