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讓星星的孩子不再獨自閃爍

2017年4月2日,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

只想給所有星星的孩子點亮一盞燈,打開一扇窗。

那一天正好是第十個世界自閉癥關(guān)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星星的孩子,聽上去是一個很美的名字呢。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cr.百度


暑假,又記起這群被命運無情傷害的孩子們,于是在志愿北京上搜索,的確找到了相關(guān)的志愿項目。

當(dāng)時竟沒有一絲顧慮,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后來也覺得有些太過沖動草率,一時憑心而行,單純地想為他們獻(xiàn)上自己的一份愛,他們需要這個社會所給予的溫暖。

不過既然有這樣一顆想去做的心,那就付諸行動吧。


于是開始上網(wǎng)收集關(guān)于自閉癥兒童的資料,嘗試去了解他們。

先天性疾病、不具備獨立行為能力、與正常人不同的思維模式、尚未找到病因、無法治愈……一個個貼在他們身上的“關(guān)鍵詞”觸目驚心!

并不是我們隨隨便便想象的抑郁或是不愛說話,而是相當(dāng)嚴(yán)重的腦部發(fā)育障礙!

后來在知乎上看到一名特教老師的建議,真的越來越懷疑這個自己由于一時沖動而做出的決定——他們需要的是特教老師專業(yè)的幫助,而像我們這樣未經(jīng)受過任何培訓(xùn)的普通人,去那里真的能幫上什么忙么?怕是只會給他們的日常教學(xué)增添麻煩吧。

開始猶豫、后悔,還有幾分質(zhì)疑。報名該志愿項目的大多是家長帶著還在念小學(xué)初中的小孩子,他們連自己都不一定能管得好,還能照顧自閉癥的孩子?一定是在開玩笑吧。

報了名就沒有反悔的余地,聯(lián)系了領(lǐng)隊的老師,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打算去看看。


自己當(dāng)時也真是什么都沒有考慮,面對近三個小時的車程,一個人獨自前往北京的南邊。擔(dān)心遲到,無論如何,五點多都要起來趕第一班車!

意念戰(zhàn)勝了困意,就這樣出發(fā)。大興線的地鐵坐到終點站,再換乘近一個小時的公交。等車的漫長與煎熬,土路的顛簸與暈車,既然踏上了自己選擇的這條路,那便請不要猶豫地堅定前行。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一個人初來乍到,陌生的一切讓我仿佛“遺世獨立”般格格不入,不過好在大家都很熱情。

與星兒的初見,著實是有些受驚害怕。

不像是想象中一般內(nèi)心孤獨而不愿與人交流,正相反,那些還很小的自閉癥孩子活躍得鬧騰。可能會“撕扯”,可能會“抓撓打人”,但他們的這些行為,有時候其實是在對你示好。他們只不過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正確的途徑來表達(dá)他們的感謝與愛。

隨后被分在一間教室里,與星兒交談,以及一起做面點。

臉上的一道疤讓他格外醒目,幾縷亂蓬蓬的毛發(fā),佝僂的身子與蹩腳的步伐。他只比我小兩歲,我卻深深地體會到交流的無力。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他是我和另一位大哥所接觸的十四歲星兒,或許是在兩年前來到這家關(guān)愛中心,或許更早。

我真的不大會怎樣和他們溝通,該聊些什么,所以基本上全程聽大哥和他的對話,饒有興致并時不時地插上幾句嘴。

“你有什么興趣愛好么?”

“不知道。”

“比如,聽歌呢?喜歡什么歌?”

說了一個大概是童歌吧沒有聽過,讓他唱了三句,除了由于發(fā)聲功能可能受過損,他的聲音還是孩童般稚嫩。

“你記得發(fā)生過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不記得。”

“你看過什么動畫片嗎?”

“奧特曼。”

“里面都有哪些奧特曼啊?”

“迪迦balabala...”一連串說出很多名字,我也不大清楚,沒有記住。

“你為什么喜歡奧特曼呀?”

“……”

“不知道。”

“是因為他……(怎樣怎樣)么?”

“不知道”(有些急躁且不耐煩了)

又一個話題無疾而終。

“咱們來做餅干吧!嗯,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

又是沉默。

“你看那邊那個小妹妹做的好不好看?咱們做一個像她那樣的吧!”

點頭。

“來把面分一下,咱們仨人。”

只是照辦。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溝通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一是“代溝”,二是發(fā)聲功能障礙使得他說話含糊不清。有時候說不清楚,還要靠手來比比劃劃。

餅干烤好后。

“還記得哪個是我們做的么?”

拿了三個餅干出來,分給我倆一人一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打心底還是挺喜歡這個孩子的,挺心疼的。不像別的孩子一樣有家人在身邊陪著,父母一年才會來看他一次,就一個人在這里“掙扎”。

后來分享大會上多次提及他,其他志愿者說,一開始見到他很抵觸,不敢接近,所以只有我們倆一直陪著他。


后來簡單的聯(lián)歡會過后便是告別。

沒有告別,只是我多看了他幾眼。

他仍舊沒有回應(yīng)。


“你會拍照嗎?”

搖頭。

“來我教你,摁上面這個圓圈就好啦!可以給我倆拍張照嗎?”

默認(rèn)。

拍出來后,只有一個人在照片中。

“你看啊,要把我們兩個人都拍進(jìn)去。”

又拍了一張,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已經(jīng)滿意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志愿者的總結(jié)分享大會,每個人自我介紹,并談了談自己的感受。

有的小孩子說,我覺得自閉癥的孩子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內(nèi)向,其實小孩還顯得挺正常的,比我還淘呢。

有的家長說,就是想帶孩子來看看,感受感受,但其實這次活動我自己也收獲了不少。

有的來參加過幾次活動的,覺得兒子著實懂事了不少。

大多數(shù)和我一樣都是第一次來這里見到他們。

有的家長看到星兒的親人們真的不容易……

等等等等……

這里真的太多的真誠與感動。

他們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單純、善良,但同時又不幸。上天沒有眷顧他們,也破壞了他們的家庭。一個月幾千的學(xué)費,家里背不起這沉重的負(fù)擔(dān),而這里的特教,只是為了教他們擁有最基礎(chǔ)的自理能力,以便將來父母老了,自己能在這個世上掙扎著存活下去。

可這些,對他們來說都相當(dāng)困難。

我們志愿者,來這里的意義是什么?

是在一個搭建他們與外界社會聯(lián)系的橋梁吧。

一方面是讓他們與外界有所溝通,感受到社會陪伴的溫暖;另一方面是通過宣傳幫助社會更好地了解他們,接近他們,幫助他們。

所以還是要感謝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和你們一同接觸到這些星星的孩子。感謝所有人的付出以及未來可能會有的堅持。

益行志愿,讓我們一路同行,一起前行!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可能寫文章思緒很亂還請包涵。

真的希望社會能給予星兒們更多的關(guān)懷與幫助。可能你做不了什么,只希望你在某一天偶然碰見他們的時候,平等地去對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