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好幾篇吳軍老師寫的有關投資的文章,收獲頗多,現在寫下來總結一下。
一,投資的目的
大部分人投資是為了錢生錢,或者說回報。那
么還能投資不求賺錢的嗎?有,有的人比較保守,投資是為了資產保值,不求發大財只求跑贏通貨膨脹。
投資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投資策略和投資工具也會有相應的調整。比如我的投資目的就是為了跑贏通貨膨脹,不追求賺錢只求不虧錢。那么我對年收益超過10%的投資對象就不感興趣了,如果我投資p2p,絕不會選擇那些投資年收益超過8%的項目,收益越高,老板帶錢跑路的概率越大。
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大多伴隨高風險,但大部分高風險的項目不會帶來高回報。
在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里大部分的債券都有評級,從AAA到C以下。每個級別承受的風險大小不一樣,比如AAA的債券賴賬(Default)的風險小于千分之一,AA的債券賴賬風險小于0.2%,等等,到了垃圾債券,賴賬的風險就高達26%了。很多時候別人只告訴你每年的收益有多高卻不會告訴你要承擔的風險有多少。
二,投資的工具
根據吳軍老師文章的內容,投資的工具大概可以分為六類。
1)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票
2)債券,國家政府的債券、地方政府的債券和企業的債券;
3)不動產(包括房產、土地等);
4)未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含天使投資和私募)基金;
5)金融衍生品(比如人壽保險);
6)高價值實物(比如黃金、藝術品)。
三,投資的風險。
關鍵詞:防御性駕駛,夏普比率。
“防御性駕駛”(Defensive Drive),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來說你遵守交通法規就沒有了危險或者出車禍的概率會比不遵守交通法規的人低了許多。可現實中遵守交通法規的人總是被不遵守交通法規的人給撞了,你說這怎么辦?
當然是遠離那些違法的司機啦!防御性駕駛就是要防范你周圍的司機犯神經病,不遵守規矩撞了你。雖然這種情況責任在對方,但是如果被撞傷了,吃虧的是你自己。
投資中,怎么采用這種策略?防范那些有可能損害你投資收益的人或事?比如你股票投資本來做的好好的,一個熔斷機制出來,收益全毀了。這不是你的錯,可你找誰說理去,吃虧的還是自己啊。
我對這策略的理解有三層:首先,投資的資金即使全沒了,也不會影響家庭開支,;其次,除了投資A股還可以試著投資美股,這樣能盡量減少“熔斷”類似的事件帶來的損失;最后才是一般人認為的多買幾只股票或者股票和基金兩手抓。
接下來是夏普比率,它是一個可以綜合考慮回報和風險的量化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夏普比率=(投資回報-無風險回報)/波動性的標準差
其中無風險的回報可以理解成銀行存款或者國庫券的回報。夏普比率越高越好,因為它說明投資相對而言回報高,風險低。
四,投資的誤區
投資誤區1,貴重金屬是好的投資。
你去看看黃金這兩百多年價格才上漲了多少倍,兩百多年漲了不到70倍,年均回報率連2%都不到,都跑不贏通貨膨脹。
投資誤區2,專業人士理財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他們和你有利益沖突。
有個事實是:絕大部分的專業理財人士的5年投資收益跑不贏大盤。
投資誤區3,一毛錢的股票很便宜。
要重視價值而不是價格,價格虛高那是泡沫。
投資誤區4,在股市上花時間研究得越多,回報越高。
你讓中國的那些老股民怎么看?最好的投資其實是投資自己,專注成長和工作,十年下來年收入至少有十幾萬吧!雖然在15年牛市的刺激下我開了一個股票賬戶,但是我都沒買過一只股票。
最后推薦 Ken Fisher 所寫的書,臺灣譯作《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下次再寫一些投資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