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有沒有這樣一種狀態?什么都想去做,但什么都做不下去,就連一篇文章,都難以耐心認真的讀完,并且吸收其中的思想?如果有,這種狀態就叫做“浮躁”。
01
浮躁,是因為你的思想、精力被外界的事務所牽引,以至于你無法靜下心來關注眼前的事、當下的事,當然,也就做不好手頭要做的事。與此同時,你內心的感覺是空虛、煩亂,“焦頭爛額”或許可以形容這種狀態。
我到鎮政府工作已經有近3個月了,這3個月有很多的感受,也有很多的認識。能感覺出政府與學校工作的區別:學校有成績的壓力,政府工作沒有這層壓力;學校里的各項工作比較固定,因為課程表在學期初就已經定好,政府的工作永遠是不確定的,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是不是需要加班,一會兒有沒有會要開。
就像最近,天天忙得焦頭爛額,幾乎沒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思緒,沒有時間和自己對話,沒有時間反觀自己,于是,就覺得比較煩亂、不清晰、不理順。今天值班,一個人在辦公室,恰好是個反思自我的好機會,于是寫下這些文字,慢慢的思路也就變得清晰、理順起來。
02
我之前總結過浮躁的原因,被各種繁雜的事所牽引是直接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貪多、貪大”,反之,如果凡事能求“小而少”就不會浮躁了。
貪多、貪大,就是總想多做些事、多定些目標,定一些大目標、做一些大事……這些想法,就是浮躁最主要的根源。這會導致你根本不想行動,有一種老虎吃天的感覺。
如果我們能跳出來,把大事分解成很多的小事,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這些事、這些目標,實現起來就會比較容易。
少而小,總能夠給人一種易于行的感覺,心態不浮躁了,行動力自然就有了。
03
不浮躁,你就可以沉下心來專注的做事,那種狀態是非常美好的,就是佛教所描述的“清醒明覺”的狀態。
這種狀態不僅做事效率高,而且能減少很多的錯誤,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努力去追求。